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张夺
从广州市中心向东40公里,就会到达全国最大的牛仔服饰集散地——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上世纪80年代初,香港商人来到新塘办起了牛仔服装的来料加工厂。短短几年,这个面积45平方公里的小镇发展成为牛仔服饰的“世界工厂”,鼎盛时期,全球每3条牛仔裤里就有1条来自新塘。
曾经给小镇带来辉煌的牛仔裤,一度成为埋在当地的一颗定时炸弹:经济方面,土地、劳动、原材料成本的全面上涨,缺乏自主品牌,依靠代加工赚薄利的新塘牛仔发展缺乏后劲,连年减产;环境方面,牛仔漂染、洗水工厂每天排放大量的污水废气。
在珠三角,像新塘一样以纺织服装加工为主要产业的小镇不在少数。1978年全国第一家来料加工企业在东莞落户后,各种“三来一补”(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企业“遍地开花”。这种模式在改革开放初期,不仅有效解决了劳动力过剩问题,还使这些小镇迅速实现工业化,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但随着土地、资源、人口和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依靠外延扩张、以资源严重消耗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今年,新塘环保工业园76家洗水漂染等高污染企业全部完成了关停搬迁工作,也让“牺牲环境换GDP”的牛仔生产模式,走到了尽头。
“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在经济的新常态下,广东传统工业小镇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辉煌期等于污染期
(资料图)
每年12月,新塘镇都迎来一年中最喜庆热闹的时刻:不仅做外贸的牛仔裤企业在圣诞节前完成了当年订单顺利交货,而且一年一次的“中国广州(新塘)国际牛仔服装节”也会如期而至,向世界展示新塘的牛仔实力和文化。数据显示,2011年新塘牛仔行业总产值超过400亿,占据增城全区GDP的半壁江山。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经济闪光的岭南小镇,却一度流传着“不解决污染问题,新塘送你一栋楼都千万别要”的俗语。
据了解,牛仔服饰是服装制造业中污染最大的品类之一。一条牛仔裤的生产,需要涉及纺织、纺纱、染色、织布、印花、制衣、洗漂等多个步骤,对水资源的依赖程度巨大。早期,新塘的牛仔加工厂都是散落在城镇各个角落,有不少还是“无牌无照”的黑户。
2002年,原增城市政府为保护水源,将位于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的漂染企业集中搬迁到新塘环保工业园,实行统一供气、供水和污水集中处理。但截至2016年,园区内所有企业均未完善环保手续,未取得排污许可证,长期处于无证排污的违法状态。
关闭之前,新塘工业园内共有68家牛仔服装洗水漂染企业。每天,3万多名员工在这里负责将牛仔半成品,用化学制剂洗水做旧,而废水直接被排入了旁边的河涌。
“环保工业园不环保”的问题也引起了附近居民的强烈不满。
从2013年开始,环保工业园附近的小区业主就多次向有关部门投诉。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期间,新塘环保工业园因洗水漂染企业工业废气问题,先后被群众投诉31次,占了整个增城区交办案件的26%。“厂里黑色的棉絮吹进家里,像是满地的毛毛虫,全年不敢开窗户。”家住离工业园仅一涌之隔的吴彩云说。
居民的“投诉”终于在今年的到了彻底解决。
在中央环保督察的铁腕下,新塘环保工业园整治工作上升到增城区的“1号工程”,将工业园及周边76家污染企业全部纳入整治范围,并确定了“三步走”战略,分步分批关停退出。2018年2月10日,随着最后一批次53家工厂的员工拿到工资后回家过年,新塘环保工业园全面实现污染企业工业用回、工业用电、工业用气“三停”。
“阵痛”是转型必要经历的过程
新塘环保工业园区的牛仔裤漂洗工厂已经“人去楼空”。张夺/摄
一口气关闭几十家水洗漂染工厂,彻底让新塘牛仔产业折了腰。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从增城区发改局了解到,由于环保工业园内76家高污染企业的关停,使新塘镇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直接损失达30亿元,而再加上对上下游产业的影响,全部损失近75亿元。
新塘怎么办?这个连续多年获得“全国百强镇”称号的岭南小镇会不会从此走向衰落?
“经济阵痛是必要经历的。”新塘镇长潘国表示,76家污染企业的关闭,既是国家去产能、强化环保约束的一个结果,也是顺应本身的产业从低端粗放,走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
新塘环保工业园内企业全部关停退出后,新塘镇政府鼓励支持广州市大景印染有限公司、增城市科建有限公司对工业园旧厂房进行盘活,分别投资建设大景·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基地项目、科建创新孵化园项目等两个孵化器项目,共计投资6.3亿元,预计年产值5.17亿元。
与新塘镇一江之隔的东莞市麻涌镇,也经历过一段“黑色”发展期。对于转型过程中的阵痛,麻涌“感同身受”。
上世纪九十年代化工、洗水、漂染、电镀等工业的迅速发展,曾因密密麻麻的河涌而得名的麻涌镇一度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仅华阳湖地区,就有“星罗棋布”着百余家高污染工厂,大量非法养殖场依河而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排其中,河涌淤塞又黑又臭,农田大片荒芜……
回忆起华阳湖以前的样子,73岁的袁浩林会忍不住紧鼻子:“晚上睡觉有时会被臭味熏得睡不着,要拿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湖水灌溉的庄稼,我们都不敢吃。”
直至2013年,在东莞市水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号召下,麻涌镇以华阳湖为重点,治污促转型,拆旧求发展。累计投入4亿元开展水污染治理和环境整治工作,淘汰关停中成化工等“两高一低”企业112家,清拆非法禽畜养殖场223个,河涌清淤165万立方米。
“刚开始整治华阳湖生态环境时,麻涌的经济确实经历了过一次震荡期。”麻涌镇委副书记陈文龙坦言,由于传统工业企业大规模关停,2013年麻涌镇的税收减少了1-2个亿。
但很快,随着全镇19个总投资超过538亿元的优质项目落地,环境整治带来的经济效益就开始凸显:2017年麻涌镇生产总值达到220亿元,比2013年增长50%;税收总额达40.5亿元,比2013年增长53%;全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7亿元,对GDP贡献率高达79%,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探索绿色崛起之路
东莞市麻涌镇华阳湖公园全貌。张童威/摄
如今,坐在东莞市麻涌镇华阳湖湿地公园的仿古游船上,望着湖面波光粼粼,湖内鱼儿攒动,岸边花团锦簇,如果不是当地人说起,很难相信曾经的华阳湖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
短短5年的时间,华阳湖周边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河涌水质从劣五类恢复到了三至四类,建成了兼具水里、农业、生态修复、环保、文创功能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成为麻涌镇打造特色休闲旅游的一张名片。仅2018年上半年,华阳湖湿地公园接待游客达212万,旅游收入约3.2亿元。
同样,新塘环保工业园关闭后,新塘镇空气质量总体改善,1月~10月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35天,涉及环保工业园的信访数量也迅速降低。
绿水青山回来了,“金凤凰”也跟飞来了。随着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麻涌、新塘投资环境也有了显著提升,凭借扎实的市场基础和“粤港澳大湾区”、“广深科技走廊”等区位优势,吸引了一批优质项目入驻,一举扭转传统工业镇的产业格局。
距离新塘牛仔城10公里的增城开发区里,富士康第10.5代液晶面板全生态产业园项目正在施工建设。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超过600亿元,是广东改革开放以来单笔投资最大的先进制造业项目之一。预计在2019年10月实现量产后,项目年产值将达900亿元,年纳税额40亿元,围绕该项目还将形成一个千亿级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在东莞麻涌的京东智能机器人分拣中心,300多台智能分拣机器人“小黄人”奔走不停,忙碌而有序。工作人员只需把货物单面向上放在机器人的托盘上,“小黄人”就是自动识别规划路径,将货物投递到指定分拣口。
这只是这家互联网商业平台在华南第二大仓库——东莞麻涌分拣中心的一角。位于新基村的京东麻涌分拣中心是京东在华南区的第二大仓库,每天有23万件“3C”产品从这里被运往全国各地,今年“双十一”期间更是达到了日产70万件的最高峰。
新业态的入驻不仅给麻涌这个传统工业镇加码高新科技力量,也解决了当地人就业、税收等实实在在的问题。全厂1000多名员工中,大多数是麻涌本地人,2017年为当地贡献税收1.25亿元。
“镇政府能在短时间内打造出华阳湖湿地公园的效率和执行力,让我们在麻涌投资倍感放心。”珠三角汽车博览中心首席运营官李波勇告诉记者,目前多家平行进口车行企业、汽配全国总代理已经进驻麻涌,每天6000多辆广汽传祺汽车在麻涌的仓库存放,并成功与阿里巴巴联手引入二手车交易项目。不仅如此,博览中心目前200余名员工中,中高端人才占65%以上,“名企 人才”为麻涌的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麻涌镇政府的大门口,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看到六块国家级授牌分挂两侧:中国粮油物流加工第一镇、中国现代港口第一重镇、中国曲艺之乡、全国文明村镇、国家卫生镇、全国绿化先进集体……一系列的荣誉称号再次印证,环境的治理让广东传统工业小镇走出一条转型发展的绿色崛起之路,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