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18节(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18节)
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18节(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18节)
2024-09-27 06:29:25  作者:以目光为掌  网址:https://m.xinb2b.cn/know/zlr143445.html


原文:

来书云:“教人以致知、明德,而戒其即物穷理,诚使昏暗之士,深居端坐,不闻教告,遂能至于知致而德明乎?纵令静而有觉,稍悟本性,则亦定慧无用之见。果能知古今,达事变而致用于天下国家之实否乎?其曰:‘知者意之体,物者意之用①’,‘格物如格君心之非之格’②。

语虽超悟,独得不踵陈见,抑恐于道未相吻合?”

区区论致知格物,正所以穷理,未尝戒人穷理,使之深居端坐而一无所事也。若谓即物穷理,如前所云务外而遗内者,则有所不可耳。昏暗之士,果能随事随物精察此心之天理,以致其本然之良知,则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大本立而达道行,九经③之属,可一以贯之而无遗矣。尚何患其无致用之实乎?彼顽空虚静之徒,正惟不能随事随物精察此心之天理,以致其本然之良知,而遗弃伦理,寂灭虚无以为常,是以要之不可以治家国天下。孰谓圣人穷理尽性之学,而亦有是弊哉?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其虚灵明觉之良知应感而动者,谓之意。有知而后有意,无知则无意矣。知非意之体乎?意之所用,必有其物,物即事也。如意用于事亲,即事亲为一物,意用于治民,即治民为一物,意用于读书,即读书为一物,意用于听讼,即听讼为一物。凡意之所用,无有无物者。有是意即有是物,无是意即无是物矣。物非意之用乎?“格”字之义,有以“至”字训者,如“格于文祖④”、“有苗来格⑤”,是以“至”训者也。然“格于文祖”,必纯孝诚敬,幽明之间,无一不得其理,而后谓之“格”。有苗之顽,实以文德诞敷而后格,则亦兼有“正”字之义在其间,未可专以“至”字尽之也。如“格其非心⑥”、“大臣格君心之非”之类,是则一皆“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义,而不可以“至”字为训矣。且《大学》“格物”之训,又安知其不以“正”字为训,而必以“至”字为义乎?如以“至”字为义者,必曰“穷至事物之理”,而后其说始通,是其用功之要,全在一“穷”字,用力之地,全在一“理’字也。若上去一“穷”,下去一“理”字,而直曰“致知在至物”,其可通乎?夫“穷理尽性”,圣人之成训,见于《系辞》者也。苟格物之说而果即穷理之义,则圣人何不直曰“致知在穷理”,而必为此转折不完之语,以启后世之弊邪?盖《大学》“格物”之说,自与《系辞》“穷理”大旨虽同,而微有分辨。穷理者,兼格、致、诚、正而为功也。故言穷理,则格、致、诚、正之功皆在其中。言格物,则必兼举致知、诚意、正心,而后其功始备而密。今偏举格物而遂谓之穷理,止所以专以穷理属知,而谓格物未常有行。非惟不得格物之旨,并穷理之义而失之矣。此后世之学所以析知行为先后两截,日以支离决裂,而圣学益以残晦者,其端实始于此。吾子盖亦未免承沿积习,则见以为于道未相吻合,不为过矣。

词语解释:

①知者意之体,物者意之用:此句不见于《王阳明全集》,日本注释家认为出于已佚的《大学旁释》。“体”指本体、本源、根据,“用”指作用、表现、功能。

②格物句:见009节注释①。

③九经:见113节注释④。

④格于文祖:语出《尚书.舜典》,原文:“归,格于艺祖,用特。”文意是:(舜)归来后,到尧的太庙祭祀,用一头牛作祭品,“艺祖”,即“文祖”。

⑤有苗来格:语出《尚书.大禹漠》,原文:“七旬,有苗格。”“苗”,指苗人。

⑥格其非心:语出《尚书.同命》。

译文:

来信说:“(阳明先生您)教人致知、明德,但却禁止他们即物穷理,这真的能让那些昏庸的人深居端坐,不接触外界的教导,却能做到致知、明德吗?就算是他们在静坐中有所觉悟,稍能悟到自己本来具有的天性,则也是佛家那些定学、慧学之类无用的见解。(这些见解)果真适用于天下国家的实务吗?您所说的‘知者意之体,物者意之用 ’ ,‘格物 ’的‘格 ’字如同‘格君心之非 ’的‘格’字,这些话虽然说得超尘脱俗,有独到之处且不囿于旧说,但只怕与儒道不相吻合?”

鄙人所说的致知、格物,正是用来穷理的,又何尝禁止人穷理,让他深居端坐而无所事事啊!所说的即物穷理,就如同前面所说的务求于外而遗弃了内在一样,如此就不对了。昏庸的人,果真能随事随物来体察自己心中的天理,从而致其本来就具有的良知,则愚昧的也可以变为聪明的,柔弱的也会变为强大的。只要把最根本的原则确立了,天下的五种达道就可以实行了,像九经之类的,也就可以触类旁通一以贯之而没有遗漏了。如此又何患其不能在实事上致用呢?像那些冥顽不化,空守虚静的一类人,正是不能随事随物缜密体察自己心中的天理,以致他本来就具有的良知,而又遗弃了伦常之理。以寂灭虚无作为常久(的持守之道),所以邀请他们来也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谁又能说圣人穷理尽性的学问,也有此弊端呢?心是身的主宰,而心的虚灵明觉,就是(我)所说的人本来就具有的良知。人的虚灵明觉之良知(接受了外界境遇而产生)感应所发动的,就叫意。人有本来就具有的知(觉),然后才会有意,没有知(觉),也就没有意了。(如此来说),知不就是意的本体吗?意能产生,必定有有其产生的对象,(这个对象称之为物),物就是事。比如意用于事奉双亲,事奉双亲就是一个物;意用于治理民众,治理民众就是一个物;意用于读书,读书就是一个物;意用于听诉讼,那么听诉讼就是一个物。凡是意的起用,不会没有与其相应之物的。有这个意就有这个物,没有这个意就没有这个物了。物难道不就是意的作用吗?“格物”的“格”字的意思,有解释成“至”之意的,比如《尚书》中说的“格于文祖”(中的“格”字),“有苗来格”(中的“格”字),就是解释成“至”的意思。然而“格于文祖”,一定要(从内心发出)纯孝诚敬(之心),无论是幽暗独知之地,还是通衢公众之前,没有(一丝一毫)的念头是不切中事物的理的。具有这些条件之后,才能称之为“格”。“有苗来格”中,以有苗氏的顽钝不化,就要着实修文德去感化他们,然后才能称之为“格”,那么也是有“正”的意思在其中的,不能专以“至”的意思就可以将含义完全解释尽的。像《尚书》中说的“格其非心”、“大臣格君心之非”之类,这其中的“格”字全部是“正其不正以归于正”的意思,而不能解释成“至”的意思了。既然如此,《大学》中“格物”的“格”字之意,又怎么能确定不能用“正”的意思来解释,而必须要用“至”的意思来解释呢?如果用“至”的意思解释,必定要理解成“穷至事物之理”,然后整个文意才能解释得通,要是这样的话,则下功夫的要点,全在一个“穷”字上,下功夫的地方,全在一个“理”字上。如果上文去掉一个“穷”字,下文去掉一个“理”字,而直接说“致知在至物”,这样可以讲得通吗?“穷理尽性”,是圣人的训则,见于《易经.系辞》里。假如格物的说法果真就是穷理的意思,那么圣人为什么不直接说“致知在穷理”,而一定要在这里绕圈圈说些意思不完整的话,为后世人留下(没法完整理解)的弊病呢?《大学》中“格物”,和《易经.系辞》中的“穷理”其大意虽然是相同的,但是也稍有差异。“穷理”兼有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功夫,所以说到“穷理”,默认的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功夫都包含在其中了。说到“格物”,则必须兼顾提到致知、诚意、正心,然后功夫才完备和严密。现在单单举出了“格物”来而就称其为“穷理”,这样也就是只把穷理认为是“知”,而“格物”中不包含“行”。(这样理解的话)不但不能抓住“格物”的要旨,并且连“穷理”的意思也丢失了。后世求学的人,之所以将“知”与“行”分割为有先有后的两截,以导致儒学日益割裂,日益碎片化且晦涩难通,其原因实肇始于此。亲大概也不免沿袭旧说,所以闻听我的观点后,就认为和儒道不相切合,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解读:


一副图胜过千言万语,请看上面的图,基本涵盖了这段阳明先生想要表达的意思,我们看图来说明此段的含义,就会容易多了。

阳明心学体系图

这幅图是按照阳明先生的思想主张而画的,大家可以看到,阳明所理解的穷理,包含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四个环节。而顾东桥认为,格物就属于穷理了,如此理解的话,除去阳明先生在本段所反驳的话,我认为还可以从这样的角度来反驳。

因为顾东桥理解的“格物”其实就是即物穷理,那么,首先,我会反问他,世界上的事物万万千千,那么你所选的要“格”物的标准是什么?也就是说,面对着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你现在要“格”甲物,而不去“格”乙物,你做出这个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如此一问顾东桥必然要往上追溯,随后可以得出,是自己的“知”对自己的“意”做出的选择,这个可以在自己的“意”中选出切合事理而去执行的东西,就是“良知”。

按照图示,我们可以看出,“良知”也是人的“知”派生出来的具有善恶判断功能的知;同时人的“知”还会派生出另一种无善无恶的“觉知”,或者称其为“感知”也行。这个“知”和外界事物接触后,就产生了“意”。良知在“意”产生的同时,就可以对其进行善恶判断。

在“对意做出判断”这个环节,我只列出了两种选择分支,一个是“善念扩充”,一个是“恶念遏制”,其实这两种选择都可以说是“圣贤之梯”的选项。事实上,世间的大多数人,会选择“凡夫之梯”,那就是既不会扩充善念,也不会去遏制恶念,而是选择按照自己最习惯的、最喜欢的方式来放任自己的“意”。虽然我在图上没有标出,但是大家要知道,在现实状况中,踏向这个选项的不在少数,而且在大多数踏向“凡夫之体”的人中,其中又有很多还会认为自己做自己想做的,喜欢做的,这不正是“从吾良知”吗?却岂不知正是这种认贼作子的误判,不知道耽误了多少天下英雄!这里是心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但是这里不是这段要详细谈到的,我们也就点一下就过,别的段落我们会再谈。另外,还有一条线我图上没有画出,那就是“善念扩充”环节之后,也应该连接到“格物”这一环节中,其中的原因,大家可以自己思考一下,我不再多说。

通过上面的梳理,我们就可以看出,顾东桥孤零零的将一个“格物”当作“穷理”看,就像是在荒天野地搭凉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也可以比喻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而阳明认为的“格物”,只不过是他的一套严密的心学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就像是一个人的手,只有长到人身上才具有意义,才能称其为“手”,一个脱离了活人躯体的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顾东桥就是犯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毛病。

欢迎关注我:

“一生伏拜王阳明、曾国藩,想交一起知行合一、修身养性的朋友”

  • 炼辣椒油的正确方法(辣椒油做法步骤)
  • 2024-09-28辣椒油做法步骤干辣椒和干花椒将买来的花椒干和辣椒干混合在一起,用清水清洗干净并控干,然后打碎它们,再放到盆子里面烧锅然后烧锅,等锅烧开之后,倒入适量的油,可以是橄榄油或花生油都可以,把油也烧开倒入辣椒和花椒等热油之。
  • 培养一流人才的需要(矢志空天报国培养一流人才)
  • 2024-09-28矢志空天报国培养一流人才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同学们要抓住时代机遇,以国家需要为己任,为建设航天强国矢志奋斗”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节思政课上,宇航学院名誉院长、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的讲授赢得了学生经久不息的掌声。
  • 车辆驾驶证 行驶证(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
  • 2024-09-28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居民身份证24小时至36小时以内邮寄至办证派出所或个人 机动车驾驶证与行驶证当日申领、当日制证、当日寄出9月1日,山西省公安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从9月1日21时起,依托“一网通一次办”服务群众、服务。
  • 阴阳师抽卡与运气有关系吗(阴阳师抽卡玄学)
  • 2024-09-28阴阳师抽卡玄学抽卡作为阴阳师的主要特色,是阴阳师的主要玩法之一,月见黑和大阴阳师在远古时期代表着脸黑,在现在能抽到大阴阳师还是需要运气的,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抽到大阴阳师的过程和一些玄学吧其实500抽我全部都是1。
  • 冬季适合旅游的生活小镇(正适合小住7天的绝美小城小镇)
  • 2024-09-28正适合小住7天的绝美小城小镇以前旅行,只为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习惯了「在路上」的感觉,这段时间因为疫情停下来后,便开始有些无所适从了好比执迷于工作的人,让他突然闲着,他就浑身不自在后来悦悦明白了,不能享受清闲,或许是因为:我们不懂。
  • 烘焙买什么样的奶油(教你辨别私房烘焙用的是什么奶油)
  • 2024-09-28教你辨别私房烘焙用的是什么奶油最近有新加入烘焙行业的新手向小编咨询,对一些原材料不是不很了解特别是制作蛋糕的原材料动物奶油和植物奶油的区别那到底动物奶油和植物奶油有什么区别呢,这里小编通过向专业老师的了解和部分网络资料的手机给大家。
  • 济南市美丽乡村示范区创建标准(打造美丽宜居新农村)
  • 2024-09-28打造美丽宜居新农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于悦通讯员孙化鹏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济南市中区陡沟街道小庄村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让文明之花绽放出品质市中综合竞争力的光芒沉甸甸的奖牌背后,。
  • 糯米艾草糍粑的做法(艾草糯米糍粑好吃有诀窍)
  • 2024-09-28艾草糯米糍粑好吃有诀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到新历三四月份,清明节前后的时候,在南方大多数地方的野外都会长着这样一种植物,这种植物茎具明显棱条,上部分枝,被白色短绵毛单叶,互生,艾叶草艾叶草茎中部叶卵状三角形或。
  • 凤阳不能划入蚌埠的原因 网友建议凤阳县划入蚌埠市
  • 2024-09-28凤阳不能划入蚌埠的原因 网友建议凤阳县划入蚌埠市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讯据安徽省民政厅网消息:近日,安徽省民政厅在回复网友时表示,调整凤阳县隶属关系属于重大行政区划调整,涉及面广,与经济发展、历史文化、资源配置、群众利益等密切相关,应由相关设区市人民政府。
  • 什么草泡水喝对肝脏最好(清热毒养肝脏用这种植物的根泡水喝)
  • 2024-09-28清热毒养肝脏用这种植物的根泡水喝阅读本文之前,建议您关注我们的头条号,别错过全网最好的健康资讯!王阿姨最近有些烦恼,原来一年平均下来一个月要发两次烧,平时还总容易口干口苦,嘴里也爱起溃疡随着天气一热啊还觉得心浮气躁的,总是觉得心里有。
  • 公务员一般多少年晋升一次(公务员每年都可以晋升吗)
  • 2024-09-28公务员每年都可以晋升吗时光匆匆,一年又过去了!新年之际,图图还是先给大家拜个年吧,祝大家新的一年开开心心,事业步步高升!大家都知道在公务员这个职业中,是有一套国家规定的标准职级体系的,当然这里说的是职级不是职务,什么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