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在传统文化中,二月二是个重要的节日,在不同地域有龙头节、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叫法。在江苏各地,二月二除了要理发以外,还有着其他丰富多彩的“二月二”民俗。
二月二 ,龙抬头。古人观念中,二月二是以龙为主角的节日。龙会冬眠、会蛰伏,到了二月二,进入春天了,惊蛰节气也快到了(今年的惊蛰是3月5日),龙要苏醒了。 龙一抬头,天就要下雨,所谓“春雨贵如油”,农耕社会里的人们期盼“龙抬头”带来好收成。而且,龙是四灵之首,百虫之王。龙抬头了,田间百虫(各种害虫)吓得躲藏起来,庄稼就不会遭到虫害。
江苏很多二月二民俗与“龙”相关。据《南京民俗志》记载,这天,人们用草木灰撒成弯弯曲曲如龙的形状,从房前屋后绕一圈,一直撒到屋里水缸旁边,叫“引龙回”,把龙引回来,保佑风调雨顺;用韭菜做饼,油煎而食,叫做“吃龙鳞饼”;很多人家还要吃面,即吃“龙须面”;二月二天亮之前不得下河挑水,怕伤了“龙身”;妇女要停止做针线,以免伤了龙的眼睛……
在苏州,“二月二”这天人们吃油煎年糕,叫“撑腰糕”。据说吃了“撑腰糕后可腰脚轻健、筋骨强壮。苏州人二月二这天还要驱虫避灾,具体做法是在床、箱、桌子等贴“蜒蚰榜”,这是一张红色或者黄色的纸条,上写:“蜒蚰、蚂蚁、蟑螂、蜘蛛、蝎、壁虎、臭虫、白蚁一切诸虫皆入地”,竖起来倒着贴,愿榜上提到的虫子都“入地”,孩子们唱:“贴上蜒蚰榜,害虫都死光”。在江苏北部的徐州地区,旧日二月二很多人家还要吃爆米花,叫”炸龙眼”或“炸虫眼”。
古人以二月二为土地公公的生日。土地神又称社神、土地公公、土地老爷、土公,土地公公往往还有个“老伴儿”,叫土地奶奶。古人对土地神并不陌生,他们认为,城市里执掌地方之神是城隍神。出了城就是土地神的“势力范围”。 小时候看86版电视剧《西游记》,有个很深的印象:每每孙悟空又不知道师傅被哪个洞的妖怪抓走后,就会念动咒语,喊一声“土地”,土地老爷就会赶来,提供妖魔的情报。 在旧时,江南乡间随处可见犹如微缩景观的土地庙,里面端坐笑容可掬的土地爷爷和土地奶奶。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所住的土谷祠就是土地庙。土地庙如今在江苏很多地方还能找到。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斜塘土地庙始建于南宋,是国内最古老的土地庙之一。
二月二,祭拜土地神。记录南京旧日民俗的《金陵岁时记》说 :“乡村以二月二日赛土神会”。人们为土地老爷祝寿,奉上祭品,虔诚拜祭,求他保佑五谷丰登。土地庙两侧贴上诸如“观之不见求之见,听则无声叩则灵”、“保一方平安,佑五谷丰登”等充满敬语的对联。乡间还常常举办土地庙会或赛神会,搭台唱戏,娱神的同时也自娱。 清代苏州人袁景澜《吴郡岁华纪丽》载:“二月二日为土神诞日,城中庙宇,各有专祠,牲乐以酬。乡村土谷神祠,农民亦家具壶浆,以祝神厘,俗称田公、田婆,古称社公、社母。社公不食宿水,故社日必有雨,曰社公雨。醵钱作会,曰社钱。叠鼓祈年,曰社鼓。饮酒治聋,曰社酒。以肉杂调和铺饭,曰社饭。社日妇女不用针线,田事将兴,特祀社以祈农祥”。
这段话大意是说:清代苏州乡村土地庙很多,二月二这天人们要拜祭土地爷爷和土地奶奶(田公田婆、社公社母)。二月二这天常常下雨,叫“社公雨”。拜神仪式用的钱,敲的鼓,喝的酒,吃的饭菜肉食,都带一个“社”字。“社”就是指土地神,或者祭土神的地方、祭土地神的节日。二月二这天,妇女不动针线。虽然二月二前后还是农闲之时,但马上就要开始在田间忙活了,因此拜祭土地神,含有祈求五谷丰登的愿望。 其实,在唐代,二月二之前的二月初一也是一个节日,是农民祈求庄稼成熟丰收的“中和节”,但这个节日已经很少有人提起。
在古人看来,二月二也是良辰吉日,适宜定亲、婚嫁、造屋、农家在田里下种。二月二还是嫁出去的女子回家探亲的日子。二月二,城里妇女不能动针线,农村妇女还没开始农忙,女人们正好可以回婆家看看父母。 回娘家过去称为“归宁”。《金陵岁时记》载:“(二月二),吾乡女子新嫁者率于是日归宁。谚云:‘二月二,家家接女儿。’途中香舆往来如织,随载朱漆提盒,以贮馈赠之品。”另一部记录南京民俗的《岁华忆语》说:“人家率于是日接女归宁,故谚云:‘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接女诉冤仇’。盖一岁妇工,以此时为最闲,可以展省叙情话也。”
二月二这天,街道上随处可见大户人家的媳妇坐着轿子回娘家,仆人们提着红漆礼盒跟随,里面放满了婆家赠送的各种物品。回到家中,免不了要向亲爹亲娘诉说在婆家受的委屈,这叫做“家家接女诉冤仇”。 扬州的二月二民俗与南京相似,同样要办土地会,祭拜土地公公土地婆婆,嫁出去的女儿也要在二月二回娘家,当地流传的俗语颇有特色,“二月二,家家带女儿”,“二月二,龙抬头,家家带活猴”。“活猴”是外孙、外孙女的意思。 “龙抬头”的日子,让我们共待春暖花开! 交汇点记者 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