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家四口在检查的时候,发现都有幽门螺杆菌,那么就有人提到“用30克—60克蒲公英熬水喝,可以抑制幽门螺杆菌”这种说法,甚至很多大夫在开中药的时候,也用一些蒲公英,说是杀菌消炎,那么蒲公英到底有没有效果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幽门螺杆菌,它通常寄生在人体胃肠的部分,并且它与慢性胃炎以及胃癌的发病并有一定的关系,常见的临床表现有上腹部不适、有事发生嗳气、反酸、恶心等,口臭也是常见的症状之一。而蒲公英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中药,大多喜欢用它来泡水喝,它在中药里面也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
而且中医认为胃肠属于一个通道,是受纳食物辅输运化、吸收消化、排出食物残渣这样的作用,一旦出现了腹胀、打嗝反酸、烧心这类的情况,就是胃气受到了淤堵,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辩证,没有菌群这一概念。
下面以几种具体表现来分析
第一种食积化热,是由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使食物堆积于胃肠久而化热,热气熏蒸就形成了常见的胃炎,再随着环境的改变,就为幽门螺杆菌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空间,那么治疗的时候就需要用焦三仙、莱菔子、槟榔等来消食化积,调节致病因素。
第二种胃中积热,以胃热为主要表现,症状有口干口苦、口中异味、舌苔黄厚腻、大便干结,那么治疗的时候用黄连、黄芪、蒲公英、金银花等来清热解毒、通胃热。
第三种上热下寒,表现为上火、肚子凉、大便不成形、不消化等,这种类型的胃病在治疗的时候要“寒热同治”,就要用黄芪、黄连、附子、肉桂等凉热同用,来恢复胃肠的功能。
最后一种痰湿阻滞,尤其是夜间吃饭多、爱吃一些肥甘厚味的食物,吃完就睡觉这种情况为主,导致胃肠蠕动排泄功能变弱,体重增加、痰湿特别重、舌苔白厚腻、消化不良,那么在治疗的时候用藿香、陈皮、半夏等来健脾祛湿、化痰开胃。
所以蒲公英不是治疗幽门螺杆菌的必备药或者是必选药,对于任何疾病都要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讲究对症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