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法国著名导演奥利维·那卡什和艾力克·托兰达多方辗转,终于联系上了出版了个人自传《第二次呼吸》的富翁菲利普▪波佐▪迪▪博尔戈,并在2011年拍摄了这部足够经典的温情之作——《触不可及》。
影片上映后反响热烈,迅速登顶那一年的法国电影票房冠军,并获当年的东京电影节大奖,实至名归的票房和口碑双丰收之作。真实的故事总是分外动人,更何况现实中的故事本身就具备了足够多的传奇和温暖性,加上导演出色的镜头语言、法国编剧艾力克·托兰达高超的讲故事的能力和主演们精湛的演技,《触不可及》从面世起就好评不断。在内地引入以来,我国共计六十多万人在豆瓣给出了9.2的高分,四星半的评价让它无论是在喜剧片还是剧情片的同类评选中都一骑绝尘,长期稳居豆瓣榜单Top250,目前位列第二十五位。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因为跳伞事故而全身瘫痪的富翁菲利普,哪怕腰缠万贯,也不得不接受自己的残疾,甚至还要接受周围人或嘲笑或同情的眼神,直到在一次招聘中,年轻莽撞的黑人小伙德瑞斯上门应聘,对他的残疾视而不见,这种难得的被平等对待令他分外新奇,当即决定聘用德瑞斯。而在之后的相处中,他们也在彼此包容和理解中慢慢成为了朋友,并用从对方身上学到的宝贵品质慢慢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和心态。
很多人动容于这种细水流长的温情陪伴,也感动于菲利普和德瑞斯在这一段友谊中彼此都获得了宝贵的情感体验。电影中这种建立在对等地位上的跨阶级友谊,看似在现实生活中几乎难以实现,但其实正揭示了一段良性的、温情的亲密关系的最初成因:假如我们愿意在繁忙的生活中停一停脚步,愿意去走近另一颗心,愿意去倾听另一颗心的倾诉,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每一颗心灵都值得被赞美,每一个灵魂都可以尽情起舞。
从小生活在巴黎贫民区的德瑞斯,长大后常常在外面跟狐朋狗友混在一起,无所事事。他是家里的老大,可是并没有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家庭的所有重担都压在母亲一个人身上。母亲对此十分不满,总是对他大加指责。
他年轻,放纵,甚至十分粗鲁无礼。这就是我们对这个黑人小伙子的第一印象。可是在镜头并没有大加渲染的细节中,我们会发现这个大大咧咧的小伙子其实有着柔软的内心。到菲利普家中应聘时,他其实只是想要领到一份失业救助金去补贴家用。
也正是因此,他并没有像其他求职者那样夸夸其谈,而是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对菲利普的音乐品味表示了吐槽。在得到菲利普让他明天等通知的时候,还偷偷拿走了一个彩蛋。
回到家里后,德瑞斯把彩蛋看似很随意地送给母亲,但其实正表现了他想关心家人却又不知从何做起的无措。在被通知自己应聘成功后,德瑞斯虽然非常不愿意照顾另一个失去自理能力的男人,但最后还是搬到了菲利普家。这其实正是因为他开始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的一次妥协,这种对家人十分关心却从来不会说出来的别扭,真实展现了他这个年龄的男生别扭又细腻的性格。影片中有一幕他坐在车里远远地看着清洁打扫的母亲的身影的镜头,也再次显示出他内心不易察觉的柔软。
在我们的生命中,其实也有着无数个“德瑞斯”。他们外表粗鲁冷硬,沉默寡言,常常令人觉得望而生畏,下意识就觉得这是个不好说话的角色。但假如我们能够像菲利普那样学会用心而不是用眼睛去看待另一个人,就能够透过那一层又一层裹满伪装的冷硬外壳,发现对方柔软的内心。有的人害怕被拒绝,就先他人摆出了拒绝的姿态;有的人不善言辞不懂如何表示自己的善意,只好沉默着独自成行。但是,这个世上没有生来就冷漠强硬的心,向善向暖是人类的本能,假如你愿意用一颗柔软的心去对待另一个柔软的心,你所收获的一定是更温柔的温暖。
菲利普和德瑞斯,在某种意义上都不是一个“完整”的人。菲利普失去了行动能力,德瑞斯缺乏着表达能力。失去行动能力的菲利普不可避免地接受着人们的同情和嘲讽,缺乏表达能力的德瑞斯也成为了家人眼中不可救药的混混。也正是因此,他们更能懂得对方的柔软和倔强。
“他总是忘记我瘫痪的事实,我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没有怜悯没有特殊对待没有歧视。”对于菲利普来说,他需要的不是怜悯或歧视,而是自己作为普通人被平常对待。很庆幸,走近他的德瑞斯懂得这一点。在出门时,德瑞斯看到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是一辆面包车时大加吐槽,他可做不到把菲利普当做废人一样丢进后车厢,于是在他的安排下,菲利普坐在了副驾座上,而感受着久违的车辆前进的速度的菲利普,脸上也露出了由衷的笑意。
菲利普也会带着德瑞斯参加舞会、艺术展,笑着听德瑞斯不着边际的吐槽,在他遇到麻烦时开导他、帮助他,将自己的智慧和经验潜移默化地传达给了眼前的小伙子,也正是在他的影响下,曾经粗鲁无礼的德瑞斯,慢慢开始变得从容礼貌,学会表达自己对家人的关心和对朋友的热情。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曾经提出,假若我们想建立真正和谐的关系,我们就要学会在需要付出的时候给予丰沛的付出,在需要索取的时候进行坦然的索取。德瑞斯和菲利普之间的相处,没有所谓的阶级差距,更没有种族肤色、身体状况的有色眼光,有的只是平常普通的交流沟通,在对等的对待中慢慢成为朋友。在对方遇到问题时不吝于付出,在自己脆弱时也不强行遮掩,在对方面前,做最真实的自己,这才是友谊最美妙的地方,也是他们之间的友情最能够打动我们的内心的地方。
我们总是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遭遇困难,也总是在深处低谷时才惊觉,一段良性的亲密关系,带给自己的影响有多大。这也是无数观众对《触不可及》最为推崇的一点:菲利普和德瑞斯都不尽完美,但在跟对方相处后,所潜移默化间获得的宝贵品质,对自己的性格乃至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转变。
在遇到德瑞斯之前,菲利普身居高位,却总是下意识地逃避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自负与自卑同时存在于他身上。他有一个深有好感的笔友,双方在信件中相谈甚欢,可到了约定见面的那天,德瑞斯却胆怯了。他慌张地让德瑞斯把自己推走,担心对方看到自己的样子后会嫌弃,也担心自己失去这个能够跟自己平等交心的朋友。但是在德瑞斯的鼓励和安排下,他终于鼓起勇气出现在笔友的面前,直面自己残缺的现实,勇敢追求想要的幸福。
在遇到菲利普之前,德瑞斯性格暴躁,加上受到的教育不高,说话行事总是显得粗鲁无礼。但是在跟菲利普的相处中,他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内心,也学会了用正确的方式去承担自己对家庭的责任,从一开始对弟弟和不法人士鬼混视而不见,到对弟弟进行教育;从一开始的从不回家而是偷偷在母亲工作的大厦外关注母亲,到回到家中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从一开始看到让自己不爽的事会直接暴躁动粗,到开始学会礼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他慢慢成长为一个懂事有担当的男子汉,也慢慢弥补了自己性格里的缺陷。
每一段让我们念念不忘的友情,打动内心的一定有这样两方面原因:一个是我们对对方的性格、处事态度十分欣赏,另一个则是我们在这段关系里,会慢慢变得更好。在一段良性的友情中,利己性和利他性一定是同时存在的,德瑞斯和菲利普互相陪伴也互相成就,也正是如此,《触不可及》才具有了这样深刻的感染力,让我们的对菲利普和德瑞斯之间的友情分外推崇。
时隔多年,这部影片依然魅力依旧。它成功地用细节塑造了两位有血有肉的主人公,他们的性格缺陷几乎和我们普通人如出一辙,再加上用叙事的方式将彼此间的友谊与改变娓娓道来,幽默与温情交织,形成了极强的感染力,让屏幕外的我们在会心一笑间深觉动容,开始对每一颗已经走进或未曾走近的心都有了美好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