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视剧《清平乐》在湖南卫视热播,受到广泛关注。这部剧视角较原著《孤城闭》有所改动,从宋仁宗长女徽柔公主与宦官梁怀吉的感情主线转移到整个宋仁宗王朝,全景式地展现出宋仁宗执政期间(1022—1063)的历史画面,对当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做了较为真实的还原。
《清平乐》自开播以来,因其考究的服化道、场景、台词等广受好评,确实处处都能体现出对北宋发生的历史细节的尊重。
比如,剧中宋仁宗年号如“景祐”“皇祐”“嘉祐”,宋代官名如“枢密使”“开府仪同三司”“中书舍人”“副都指挥使”等各品阶的表述,都基本正确。剧中展现的历史事件,如李宸妃下葬事依托于《宋史•李宸妃传》的记载;刘太后衮服祭祖的服饰基本按《周礼》的记载还原;科举取士的名次、细节等也都基本尊重史实,包括言官觐见所引之词大多亦可从《尚书》《礼记》中找到原文,这些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从剧中演员的台词设计可以感受到他们对历史文化的用心和关注,像女红(gōng)、劄(zhá)子等比较容易读错的字音,以及符合宋代语言习惯的日常对话,剧中人物都做了比较规范的处理,这份用心值得肯定,这样的大型历史剧对传播中国古典文化是深有裨益的。
但与此同时,一个明显值得商榷的问题也值得提出:“清平乐”的“乐”字读音问题。
词调名中“乐”字的读音,一直以来都是存在歧见的。这部剧片头出现剧名“清平乐”时,在其下明确标注“乐”字读音为“yuè”,正剧开始前广告中“好剧推荐官”演员刘涛的介绍中,也明确将“乐”读作“yuè”。文学君对此有不同看法。
词调来源
要弄清楚词调的读法,我们先来看看词调的来源。据宛敏灏先生《词学概论》的分类,唐宋词调的主要来源有六种:
一为截取隋唐的大曲、法曲或引用琴曲,如《伊州令》《石州慢》《水调歌头》等;
二是由民歌、祀神曲、军乐改编,如《竹枝》《江神子》《破阵子》等;
三是从国外或边地传入,如《菩萨蛮》《苏幕遮》《八声甘州》等;
四是宫廷创制的曲子,如《水调》《破阵乐》《雨霖铃》等出于帝王,《千秋岁》《还京乐》等出自乐工;
五是宋大晟乐府所制,如《徽招》《角招》《五福降中天》等;
六是词人自度曲,如柳永《昼夜乐》《佳人醉》、姜夔《扬州慢》《淡黄柳》等。
涨知识,说下去!
词调内涵
词调在最初创制的时候,本身应该都有意义,而且词调命名应当是和词章内容密切关联的,大多数调名也就是词的题目。如《摸鱼儿》词写摸鱼,《卜算子》词写卖卜,《诉衷情》词写爱情,《祝英台近》词写梁祝故事,《南乡子》词写南方风物,《河渎神》词写迎神祭庙等,词调取名基本都是歌咏本意的。
唐代很多大曲来源于唐诗,而所取调名亦是吻合唐诗本事的,比如《雨霖铃》,是唐玄宗在安史之乱避乱入蜀时思悼杨贵妃命乐工张野狐所作的曲子。郭茂倩云:“《明皇别录》曰:帝幸蜀,南入斜谷。属霖雨弥旬,于栈道雨中,闻铃声与山相应。帝既悼念贵妃,因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乐府诗集》)可见词调名称与所写内容亦是相吻合的。张祜《雨霖铃》“长说上皇垂泪教,月明南内更无人”,崔道融《羯鼓》“寂寞銮舆斜谷里,是谁翻得雨淋铃”,杜牧《华清宫》“行云不下朝元阁,一曲淋铃泪数行”等,都借“雨霖铃”词调歌咏明皇贵妃夜雨淋铃本事。
再如“夜半乐”“还京乐”是唐明皇未当皇帝之前,因朝政大权系于韦皇后一手,为诛除韦后势力,自潞州还京师,夜半举兵诛杀韦后,明皇大获全胜,而制“夜半乐”“还京乐”二曲,并又作文成曲与小破阵乐。《太平御览》载:“还京乐者,唐明皇自蜀反,正乐官张野狐撰此曲。”因为曲调是依本事表达皇帝获胜还京的快乐心情,所以调牌中的“乐”字当为表达情绪喜乐而读“lè”。
△《清平乐》剧照
依本事而作的曲,曲调所表达的情感也与词意相得益彰。如“何满子”本为人名,姓何名满,唐玄宗时沧州人氏,因开罪于明皇,被判死刑,临刑前特制一曲,以表其哀。因何满子深感自身伤悲,乐曲开篇即悲切哀怜,八段歌词中有四次变调,哀凉深婉,闻者无不潸然涕泣、肝肠寸断,时人也称为“断肠曲”。元稹听罢感慨万端,作《何满子歌》云:
何满能歌能宛转,
天宝年中世称罕。
婴刑系在囹圄间,
水调哀音歌愤懑。
梨园弟子奏玄宗,
一唱承恩羁网缓。
便将何满为曲名,
御谱亲题乐府纂。
鱼家入内本领绝,
叶氏有年声气短。
自外徒烦记得词,
点拍才成已夸诞。
我来湖外拜君侯,
正值灰飞仲春管。
广宴江亭为我开,
红妆逼坐花枝暖。
元稹一诗道尽了何满子的哀愁,诗中说他歌声悦耳、婉转动人、音调美妙、技巧甚高,虽获罪陷于囹圄,而能在狱中唱作出一首感人至深的乐章。后梨园乐人奏禀唐明皇,明皇深受感动,特赦何满子之罪,并将乐曲取名为“何满子”。当时擅唱《何满子》的尚有叶氏、有熊、沈阿翘等人,因能对何满的悲伤感同身受,自可将词、曲做完美的诠释与表达。我们今天虽然无缘听到原曲,但仍可从当时文人诗作中窥得此曲音情,领略到其新奇重叠的演唱技法和哀怨婉转的曲调词情。
△《清平乐》剧照
yuè或是lè
这是一个问题吗?是的!
理解了词调名称与内容的关系,我们再看“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后用作词牌。《宋史•乐志》入“大石调”,《金奁集》《乐章集》并入“越调”。这也是为什么自古多有争论“乐”字读音为“yuè”的原因。
如果追溯词调本事,如《碧鸡漫志》据《松窗录》云:“开元中,禁中初种木芍药,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繁开,上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撵从。李龟年手捧檀板,押众乐前,将欲歌之。上曰:‘焉用旧词为?’命龟年宣翰林学士李白立进清平调词三章。白承诏,赋词,龟年以进。上命梨园弟子约格调,抚丝竹,促龟年歌。太真妃笑领歌意甚厚。”可见是明皇、与贵妃赏花,眼见一派清平和乐之景,饶有兴致,而命乐工谱曲,李白填词。李白此时所呈上的即是《清平调》三首。诗中“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等句歌颂贵妃美貌,名花美人两相衬映衬,君臣和乐谐,描绘出一片和乐盛世的景致。
由此,“清平乐”词亦多为昌平盛世而歌。说回到我们前文提到的电视剧“《清平乐”》,这部剧展现的亦是宋仁宗仁政治理下北宋王朝清平和乐的图景,那么其中的“乐”亦当理解为美满、和乐,故音当为“lè”。
△《古乐苑》书影
而读“yuè”者,当是将“乐”作为曲调体制来理解的,尽管汉乐府最初的“清乐”和“平乐”中的“乐”确实是对词曲体制的描述,但“清”与“平”自是与曲调内容紧密相关的。而如果将“清平乐”中的“乐”作为乐曲体制来看,则“清平乐”词牌原本则当为“清平”而非“清平乐”。但实际上“清平乐”词牌又名“清平乐令”,可见“令”即是用来描述词曲体制的,而“清平乐”三字则皆当为描述词之本事,这又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清平乐”中“乐”当读为“lè”。
而用词调“清平乐”来命名电视剧名,一是考虑到了宋代是曲子词(词)创作的兴盛期,北宋词人辈出,创作中使用了大量的词调;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宋仁宗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共四十二年,史家把仁宗在位及治理国家的时期概括为“仁宗盛治”,是符合实际的。仁宗夑理调和,国家清平安乐,此“清平乐”中的“乐”当然要读安乐之“乐”(lè)了。
作者简介
沈文凡,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考古暨历史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孟浩然学会副会长,中国李白学会常务理事。代表作品有《唐诗接受史论稿》《唐代韵文研究》《杜甫韵文韩国汉诗接受文献缉考》《唐宋文学综论》《排律文献学研究(明代篇)》等。主要从事“唐宋文学”“东亚古典汉诗”“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内容:光明文学遗产
图片: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统筹:刘剑
制作:张嘉宝 冯轶群
协办:北京语言大学光明文学遗产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