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成语释义】前者比喻高深的文学作品;后者比喻通俗的文学作品。
【典故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
【成语故事】宋玉,是战国末期楚国的辞赋家。相传他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学生,在楚怀王、楚顷襄王时做过文学侍从一类的官。据说宋玉生得聪颖貌美,而且善于诡辩。有一次,楚顷襄王问宋玉说:“你也许有不检点的地方吧?为什么士人百姓中不少人都对你不满意呢?”宋玉听了,不仅没有检点自己的行为,而且在回答楚王的问话时,却作了这样一个比喻:“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歌:唱歌;郢: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东北;《下里》《巴人》:通俗的民间歌曲;属:和着,接续;《阳阿》《薤(音xie蟹)露》:比较高雅的歌曲;《阳春》《白雪》:高雅的歌曲;引商刻羽,杂以流徵:指音乐造诣深,演唱技巧很高,能把五声加二变声,共七声(即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等七声)的特色都能协调地发挥出来。
这段话的意思是:有个客人在都城里唱歌。他最先唱《下里》巴人》,跟着他唱的有几千人;后来唱《阳阿》《薤露》,跟着他唱的有几百人;等他唱《阳春》《白雪》的时候,跟着他唱的就只有几十人了。当他把七声的特色都发挥以至使其协调起来的时候,只有几个人能跟着他应和了。这些说明歌曲越是高雅,唱和的人就越少。由此,宋玉还引申一步地回答楚王说:“不光是鸟类中有凤凰,鱼类中有鲲鱼,士大夫中也有杰出者。圣人的伟大志向和德行,是高于常人而存在的,一般的普通人怎么能理解我的所作所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