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曾说:“在争论中获胜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争论。”
辩论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辩。
因为争论里并没有真正的赢家,在浪费时间、消耗感情的同时,只会让彼此更加坚定自己的立场。
可是,人与生俱来的求胜心,却让我们总是不由得陷入争辩的漩涡中,不能自拔。方知道,不争辩,才是一个人深到骨子里的修养。
——不与无关的人争辩。
在我们的身边,总有一些人,喜欢对别人的生活横加干涉,对看不惯的事情品头论足:
都快三十岁了还不快点找对象;
你孩子都四五岁了,可以要二胎了,现在不要二胎,将来肯定后悔;
女孩子家家读那么高的学历干什么,书读得越多,越嫁不出去!
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子非鱼,又怎知鱼之苦?既然你都不知道,又凭什么可以对别人的事品头论足?
有人说,人生中最重要的8个字,是“关你啥事”和“关我啥事”,这八个字,就能解决80%的烦恼。这听上去似乎是逞一时口快,但仔细想想,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如果你每天要一次次地和别人解释,那么你的时间就在这些争论中悄悄流逝了,你的好心情也在这些争论中渐渐败坏了。
换个角度想想,这些“好为人师”的人们,其实对你的人生根本不起作用。你之所以会和他们争辩,只不过骨子里想得到别人的认同。但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不就是深刻地认识到,无论你多努力,你也不可能、也不必要得到所有人的喜欢吗?
所以下一次,当别人再对你的生活指指点点时,不要再争辩。你要知道,不是所有人都配得起你的解释。你只需要微笑走开,甚至大方地说一句“您说得对”,然后优雅转身,继续过好自己的生活。
不和最亲近的人争辩。
有一回参加闺蜜聚会,大家谈及自己的近况,已婚的朋友都在抱怨,嫁的老公和自己三观不合,频道不同。未婚的朋友也“不甘示弱”,说自己和父母同住,上一辈人的“老观念”实在迂腐。工作已经很累,回到家还得和父母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争辩,实在是筋疲力尽。
可是她们都没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各自有自己的处事方法、做人原则、生活习惯,去哪里找处处和你完全一致的人呢?
若是想争辩,生活处处可以争辩。大到买房是重地段还是重价格,生孩子是要生一个还是生两个;小到出门一小会儿要不要关空调,挤牙膏是要从前面挤还是从后面挤……每一场争辩,都可能毁了一段感情。
其实,所谓幸福的家庭,不是三观相合,也不是频道相同,只不过是懂得让步罢了。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讲情的地方。在家里,所有的争辩都没有真正的赢家。有的时候你就算占了上风,可却让对方寒了心、冷了情,于是你赢了道理,输了感情。
生活里没有那么多是非对错,没有那么多非黑即白,在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何必争个面红耳赤,何必争个你死我活。你若争辩,结果两败俱伤;你若不争,成就幸福之家。
一个人深到骨子里的修养是什么?
是在聚会时乐于去买单?还是不会在生气时迁怒别人?是不随意取笑别人,还是做人做事有分寸?
这些当然算得上是修养。但在我看来,一个人深到骨子里的修养,就是尊重别人与你不一样。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很火的话题:“去过100个以上的国家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其中有一个高赞的回答这样说道:“懂得了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天然正确和绝对正确,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以及其衍生出来的思考方式。”
当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种千奇百怪的生活方式,当我们听说过越来越多所谓的奇葩事件,我们便能学会换位和包容,就能懂得与别人和解。
懂得了包容与和解,自然就不会再与人争辩。当你和别人争辩时,你的世界的中心在他处。不与他人争辩时,你才是你世界的中心。
不争辩,不多说,这不是懦弱。一个人最好的生活方式莫过于,看自己的风景,走自己的路,坚守自己的方向,理解他人的不同。
这,也是一个人深到骨子里的修养。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