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夹板固定
骨折、复位、小夹板这几个词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在很多武侠及战争影视作品里也经常出现,不少人看过甚至有过骨折后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的经历。小夹板固定术开创于公元4世纪,是我国特有的骨折固定方法,相对于石膏固定有很多优势,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后医生会详细交待注意事项,但是患者就诊时因疼痛或者紧张,往往似懂非懂。
这里医生提醒,夹板固定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01
适当抬高患肢,利于肢体消肿
适度抬高是指患肢要高于心脏平面以利于血液回流,以促进消肿,下肢一般平卧位至少抬高30度左右,上肢要悬吊在胸前,或放置于上、下肢抬高垫上。
密切观察患肢血运
感觉及运动功能
调整夹板的松紧度
02
骨折以后患肢肯定会出现肿胀,有时就诊较早,肢体肿胀不明显,尤其经手法复位后肿胀会继续加重,使得原本松紧适度的夹板变得过紧。如果夹板固定后肿胀剧烈,局部出现张力性水泡,甚至出现肢端皮肤青紫、发冷或感觉剧烈疼痛、麻木,说明有血液循环障碍,需及时调整夹板松紧度,或联系医生返院复查。
03
逐步加强功能锻炼
因骨折造成患者活动受限,长期制动造成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骨质疏松,所以夹板固定后应立即指导患者逐步加强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以利消肿,预防关节粘连,促进骨折愈合,如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肩肘关节等功能锻炼。
温馨提示
1、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是否再移位,在未经医生允许的情况下,切忌自行拆除小夹板固定,以免骨折移位。
2、肢体肿胀消退稳定后(伤后2周左右),骨折部位有纤维性粘连,可牵引换药重新固定小夹板或更换石膏固定,每周复查一次直至愈合。
3、相较于石膏跨多个关节的刚性固定,小夹板固定更轻便,透气,且易于观察调整及功能锻炼,更适用部分上下肢骨折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