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药科大学官方微信推送的一条校园新闻引发了网友的热议。药大校园里新开了一家名为“屮樂軒”的书店,书店的名字吸引了网友的注意力,“屮”字到底应该怎么读?还有好事者,翻出了一堆和“屮”字类似的汉字,如“嘂”、“勥”、“槑”、“彧”……这些字不仅在网络世界里高频出现,还被赋予了新的用法和解释。有网友感叹:这年头不好好读点书,在网络世界里都“寸步难行”了。
通讯员 姜晨 杨洋 刘美茹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象形字走红,“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
如果不是药大官方微信里的这条新闻,估计很多人都遗忘了“屮”这个字的存在。10月21日,中国药科大学在江宁校区举办了校园书店“屮樂軒”的开业仪式。书店坐落在药大图书馆二楼,总占地面积为270平方米,陈列书籍种类涵盖丰富,主打社科、文学、生活类书籍,也不乏和药大学生专业学习相关的考试用书。除此以外,各大图书网站及出版社畅销榜单的书也会入选。
微信推送后,不少读者对书店的名字“屮樂軒”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屮”字应该怎么读,这就是个问题呀。学校的微信推送里,对书店名称的由来做了解释。“屮樂軒”中“屮”为草木初生之意,读音为(chè),“樂”为欢喜快乐之意;“屮”与“樂”合而成为“药”的繁体字“藥”;“軒”为环境温馨明亮之意。这么一看,书店的名字还的确很有药大特色。
网友们这下兴趣来了,翻出了一组和“屮”字类似的汉字,如一群“屮”字扎堆的茻(mǎng),望文生义,草木就更加茂盛了。还有一堆“口”的扎堆,也很有“杀伤力”。这个看上去结构怪异的“嘂”(jiào)字,因为外形奇特,赢得了网友们的别样青睐,很多人还在论坛回复里频繁使用。一个字里有“四张嘴巴”, 耳边自动响起了叽叽喳喳的BGM(背景音乐),反正看着就很吵……事实上,“嘂”字的“音量”的确很高,它有高声大哭的含义,作为名词时,则是一种乐器大埙。在互联网世界里,“嘂”字被开发出了“板凳”的新用法,网友们觉得,四个“框框”看上去也挺像凳子,于是原本常见的回复“板凳”,被“嘂”字替代。看上去文乎文乎,能震慑一下别人也不错。
生僻字拥有了“一家人整整齐齐”的效果,网友们纷纷举例“一家人”系列汉字,如已经不算陌生的又双叒(ruò)叕(zhuó、yǐ、jué、lì),土圭垚(yáo),还有人名中已经算是常见的火炎焱(yàn)燚(yì),水沝(zhuǐ、zǐ)淼(miǎo)(màn),是不是很长知识?
这些“柴火棍”其实也是字
无巧不成书,最近热门的微信公众号“中文男足”,也在生僻字的问题上被网友调侃了一把。公众号计划着改名,但操盘手发完改名公告,却忘了进行改名申请。于是,原定的公众号新名字“Just Lose It”惨遭抢注。
由于微信公众号的昵称里不允许出现任何类似于竖线|、引号「」这样的特殊符号,操盘手“邓香兰”灵机一动,在Just Lose It左右两边加了两根“火柴棍”,并注明,“这玩意不是竖线,而是汉字的笔画竖,所以不算特殊字符,看上去也不太离谱。”有机智网友调侃,“丨”也可以理解为汉字呀,意味“上下贯通”,可以读成“gǔn”。
事实上,“丨”还真的是字,虽然用的不多,独自出现的时候也不算常见,但正儿八经有四个读音shù、yī、gǔn和tuì。类似“丨”一样特别省力气的汉字还有π的“兄弟”“丌”(qí)字,长相即全部,一打眼就是个垫东西的底座。还有“灬”(huǒ,biāo),一堆柴火堆一起,这火烧的能不旺么?
笔画少的字不常见,笔画多了,还是不认识。很多人认识“芈”“嬛”或是“彧”,基本都是靠着电视剧来完成的。《芈月传》播出时,网友们认真学习了一下“芈”字作为姓氏出现的源头,至今还有人热烈探讨着芈月和屈原或是白起在N年前是不是远亲。“嬛”的认字工程量其实比“芈”要大,《甄嬛传》播出的时候,孙俪扮演的角色到底应该是读甄嬛(huán),还是甄嬛(xuān),网友们吵翻了。虚拟的人物无从可考,但根据电视剧设定的情景咬文嚼字一下也不算坏事。剧情里,甄嬛用“嬛嬛一袅楚宫腰”向皇帝解释着自己名字的由来,“嬛”作为形容词时的读音为xuān,但在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嬛”字出现了读音大一统的趋势,读音只有huán。
还有被改名了很多年的谋士荀彧,成为了表情包界当之无愧的“泥石流”。网友们严格按照“看不懂的字读半边”的土方法,自动将外貌和“荀”字有些类似的“苟”字,还有比“彧”少两笔的“或”字的读音借来使用了。事实上,“彧”(yù)字的含义特别美,不仅文采斐然,还特有教养,显得高雅。
多说一句>>
对待汉字,不能只是“看个热闹”
“强”和“力”凑在一起读作“勥”(jiàng),汉字自带倔牛一般的脾气,固执极了。两个“呆”手拉手则是个“槑(méi),诞生在以“大萝卜”自诩的南京,便有了实诚的“南京阿槑”形象。
这两年在网络上走红的汉字,无一不是因为“骨骼清奇”而被网友重新留意,但很少有人去认真挖掘,汉字背后真正的来源与含义。无论是象形还是会意,汉字在诞生之初就凭借着特殊的形体结构和特征,带来了独特的审美感受。它符合几千年传统的思维模式、审美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这种独特的文化气质,如果只是停留在“被调侃”的阶段,显然有些可惜。
事实上,前人早已“准备”好了大部头的《说文解字》,等待着热爱古文字的年轻人去翻开和查阅。为啥“点戍横戌戊中空”?汉字“多胞胎”的每一个字,都有着深厚的渊源科考。
值得欣喜的是,古文字专业在高校中又见兴起,虽然冷门,但还是有热血00后做好了“板凳一坐十年冷”的准备。对待汉字,我们不能只是“看个热闹”。
来源:扬子扬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