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作者Ruwy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2006年广仁寺组织了近80个人,从西安驱车赶往拉萨,接文成公主回娘家;青海的日月山和倒淌河有两座文成公主塑像,青海玉树还有文成公主庙;文成公主的出生地山东济宁也塑有文成公主像,据说正在筹建文成公主纪念地。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第一个开拓者往往会名留青史,凭人瞻仰,而第二名就容易被人忽略,甚至遗忘。
文成公主石像
同是唐、蕃的和亲公主,纪念金城公主的活动就要少得多。她与文成公主一样年幼就告别父母兄妹经过万里跋涉才到吐蕃;她与文成公主一样为唐、蕃和平做出了贡献;她与文成公主一样推动了吐蕃政治文明的发展。但因为她不是第一个和亲公主,因此就很容易被人们忘却。金城公主原名李奴奴,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嫡亲重孙女,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二儿子雍王李贤的孙女,是嗣雍王李守礼的女儿。
金城公主绘图
她自幼聪明可爱,深得唐中宗喜欢,便被养于宫中,视若己出,倍加呵护。景龙四年(710)正月,唐中宗命左骁卫大将军杨矩护送年仅12岁的金城公主入吐蕃嫁给尺带珠丹。唐中宗亲率百官渡过渭河到始平县(今陕西兴平)为公主饯行。想起公主年幼即要远嫁,唐中宗不禁唏嘘涕泣。同年二月,中宗将始平县改名为金城县,赦免当地死刑以下囚犯,免除当地百姓一年的赋税,由此可以看出唐朝对金城公主和亲何等重视。
唐中宗绘图
当然这绝不是普通的联姻,而是肩负着化干戈为玉帛的重大政治使命。金城公主下嫁吐蕃,换来了唐、蕃之间十几年的和平。由金城公主直接推动的唐、蕃之间的和平其实是发生在开元年间。尺带珠丹出生于武则天长安四年(704)年,与公主议亲的时候年仅4岁,迎娶公主的时候不过7岁,根本不到结婚年龄,金城公主也不过12岁,两个孩童的婚姻徒具形式,这种和亲状态促成了婚姻缔造者之间的和平协议。
唐朝官场
维持短暂和平之后,唐、蕃之间围绕河西九曲之地展开了争夺。开元二年(714),唐、蕃战争再起,唐将王晙巧用夜袭战,给出征的吐蕃军队当头一棒。王晙让士兵穿上胡人的衣服以混淆吐蕃军队的视线,然后趁着朦胧的夜色偷袭吐蕃军队大营,引发了吐蕃军队的自相残杀,死者万余。唐将薛讷很快嗅到了胜利的味道,果断率唐军夹击吐蕃军队。刚刚经历过恐怖的夜袭,又迎来勇猛无敌的唐军,吐蕃军队很快就败下阵来。
唐将王晙绘图
据史书记载,这场战役斩首吐蕃军队17000人,获马羊超过20万匹(只),算得上是大胜利了。开元二年的这场战争远没结束,不自量力的吐蕃人与唐军又在长城堡打了一仗,吐蕃再次失败,丢盔弃甲,回家养伤去了。俗语说“好了伤疤忘了疼”,用这句话形容开元初的吐蕃人一点都不为过。开元四年(716),吐蕃人又不自量力进攻松州(治所在今四川松潘),松州都督孙仁献可不是吃素的,他巧避吐蕃军队的锋芒,在侧翼袭击吐蕃军队,吐蕃人很快丢下上万具尸体,逃回老窝。唐蕃西南战事刚打完不久,西北战事又开始了。开元五年(717),陇右节度使郭知运与吐蕃人在河西九曲开战了,这一次还是唐朝军队取得了大胜利,吐蕃成了过街老鼠,到处被打。
古代战场
开元初年的一连串战争把吐蕃人打怕了,吐蕃人不断向唐朝皇帝请和,唐玄宗感觉吐蕃人诚意不深、分量不够,并不搭理他们。这下吐蕃人真是吓坏了,打不过也不给请和的机会,吐蕃与唐的关系一时陷入困局,真正能化解这场恩怨的莫过于金城公主,毕竟大唐皇帝是她娘家人。开元四年,金城公主以谢恩的名义给唐玄宗上《谢恩赐锦帛器物表》,表中称“现在时值仲夏,天气炎热,希望皇帝兄长注意起居饮食。我曾见两国当年的舅甥盟约,希望现在还能像以前那样和好如初,若真能如此,我便如同获得再生,欣喜雀跃。皇帝兄长赏赐的金帛物品我都收下了,谨以金盏、羚羊衫和段青长毛毡回赠。”这不是一份普通的谢恩表,实际是金城公主借谢恩名义向娘家的哥哥表达请和的愿望,温情满满,但是诚意不足,娘家哥哥唐玄宗不会因为一时的儿女情长,坏了国家大事。
唐玄宗绘图
开元六年(718),金城公主再次上表唐玄宗,表达请和愿望。金城公主给唐玄宗上的《乞许赞普请和表》称“我很平安,请皇帝兄长不必忧心。吐蕃的宰相对我说赞普想要请和,希望双方亲立誓文。以往皇帝不答应立誓,我嫁到吐蕃后双方和好。但如今边境战事不断,恐怕难以继续安宁。若只怜悯我远嫁他国而让皇帝兄长盟誓是不合理之事,但念在能使两国长治久安,恳请谨慎思量。”情意满满,诚意满满,作为娘家哥哥的唐玄宗被打动,允准请和,这样唐蕃之间出现了短暂的和平。
坐在椅子上的唐玄宗
开元十年(722)至开元十六年(728)间,唐、蕃又有战事出现。唐玄宗派遣皇甫惟明和张元方前往吐蕃向赞普和金城公主宣旨,赞普答应请和,并称“外甥迎娶公主,情义如同一家。之前是张玄表等人率先发起进攻,才使得边境战事紧张。外甥深知尊卑礼仪,怎敢失礼冒犯,实在是边境情况所迫得罪了舅舅。如今承蒙远差使节前来看望公主,外甥不胜喜悦。若能两边修好,我死而无憾!”吐蕃因此再度依附唐朝。开元二十二年(734),唐、蕃在赤岭(今青海日月山)划界刻碑,约定互不侵扰,并于甘松岭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