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一旦上了年纪,开起来总给人一种“越来越散”的感觉:一方面车辆底盘的“紧致感”不复存在,另一方面“吉里旮旯”的杂音不绝于耳。于是心疼爱车的那些主子们,抄起了手机,打开了X音、X手……搜罗各种号称能“包治百病”的“汽车老中医”……
按照他们带货的套路,一会儿给你推销一个小道具,一会儿给你展示一个什么黑科技,声称只要用上,1分钟解决问题……所以今天我们打算来谈点实际的:汽车用旧了,车身越来越散的问题,究竟能否通过维修、保养来消除?或者买一个所谓的“网红小道具”就能搞定?换一个更实际的说法:我们花了钱,这钱到底是花得值,还是大概率会“打水漂”?
老车开着像散架,
只是底盘胶套的问题?
熟悉车辆结构的同学一定会第一时间想到胶套(衬套)。因为底盘上琳琅满目的那些衬套都是橡胶制品,他们和轮胎一样,基本都是6年以后开始快速老化,然后掉渣,然后……就没然后了!于是我们花银子,把那些烂掉的衬套给废了,换上全新件。
处理完的车子开起来底盘的“规整感”确实会好不少——没得说,这钱花得值!但是另一方面,很多车主在处理完全车衬套后,却发现杂音问题依旧存在;而且车身松散的感觉依然存在。就是车辆开过坑洼路段时,总给人一种车身扭曲变形的错觉。
螺丝会生锈,底盘件会生锈
难道车身钢板就不会生锈?
接下来怎么办?——首先,车身扭曲的错觉还真就不是错觉!其次不好意思,没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修车企业能解决车身松散量变大、路面不平时微微扭曲的问题!管你是不是大师,不管你有多“网红”都没辙——因为这压根就是你的车身,强度明显变弱的证据!——你的车没坏,它只是变得没新车那么结实了!
究其原因么……不如回忆一下如今大行其道的那些拆车类节目。在那些拆车节目里,主持人总喜欢钻到汽车底盘下面,对着麦克风激动的喊叫:您瞧!这台车的底盘悬挂,摆臂拉杆采用的是铸铁的形式,我们发现有生锈痕迹!您瞧!这台车底盘的“羊角”(转向节)处发现有生锈痕迹……
但您想过没,这些主持人他们看到的只是汽车底盘暴露于眼前的那些钢铁部件,至于汽车车壳里面的那些钢板……不好意思,底盘上的钢铁部件会生锈,难道车身钢板就不会了?显然不可能的!
汽车钢板不断氧化生锈
“有效厚度”就越来越薄了
我们知道,只要是钢铁就一定会生锈(关于不锈钢下文会提到,别急),而生锈就会导致部件强度不断恶化。比方说一张钢板原先厚度是1毫米的,但因为它存在生锈问题,表面不断的被腐蚀,不断生成铁锈,最后它的实际有效厚度显然就会越来越薄了。
而随着钢板生锈情况的不断恶化,钢板本身的实际强度就会不停的变差…不停的变差,最坏的结果就是——强度变为0!因为钢板消失了!不明白么?去看看那些严重生锈的钢板,那些被彻底锈穿的钢板就清楚了。
然而现代化的汽车在制造过程中为了防锈防腐,大多都会使用双面镀锌钢板,而这种钢板的防锈性能是极高的。甚至部分汽车厂家还引入了“空腔注蜡”工艺,确保对钢板的保护更周到。那是否现代化的汽车,车身强度就可以做到不衰退了呢?
经年累月的使用
汽车强度必然会越来越弱
别做梦了!还记得上面刚喊过口号:只要是钢铁就必然会生锈。不同的钢铁无非就是生锈速度快慢的区别罢了!比方说,人类工业上防锈能力最强的钢是“不锈钢”,但很少有人能准确说出不锈钢的专业定义——不容易生锈或者生锈很慢的钢(并不是不会生锈哦)。
在钢铁企业的实验室里,是专门有一项叫做“锈蚀速度测定”的实验的。具体方法无非就是用盐雾,或者水蒸气,对金属片反复加热、冷却。维持一定时间后,对金属片精确称重,就能知道它被腐蚀掉多少了。
不锈钢腐蚀的最慢,然后是镀铝锌镁钢板,然后是镀铝锌钢板,然后是镀铝钢板,然后才是镀锌钢板……我想不需要多说什么了吧?镀锌钢板虽然比普通钢板的防锈能力好的多,但它在日积月累的使用下,一样会产生越来越厚的氧化层,钢板强度越来越低。
老车结构松散是因为强度弱化
目前科技依然无解,别费钱了
事实上如果大家有“闲情逸致”的话,完全可以询问一下当地的旧车报废拆解厂在哪里,然后去实地探访一次。看看那些现代化的汽车在被肢解的瞬间,那些被切断的A柱、B柱,看看镀锌钢板长年累月使用后,表面的“浮锈层”就清楚了。
氧化生锈被誉为“钢铁的癌症”,这是不可避免的。随着钢板的“有效厚度”不断减弱,车身骨架的抗扭刚性也就逐渐被风崩瓦解了。只要是车,只要车是钢板焊接造出来的,那么上了岁数后必然就会越来越不结实,异响越来越多。至于“大师”们号称能解决……我想还是等医学界攻克癌症之后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