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学者考证,武大郎和潘金莲是北宋末年河北省清河县人,武家住在孔宋庄,潘家则居于其相邻的黄金庄。《水浒传》中说武大郎与循金范的要关系很糟糕,潘金莲十分嫌弃武大郎。然面,事实上这两位可算得上是给美、伉俪情深,这从武大郎的墓碑铭文中就能找到证据:“武公讳植字国的童时谓大郎,暮年尊日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缓,公先祖居晋阳那,系股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定居。公幼年父,与母相依,衣食难济。少时聪敏,索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古横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斯战。今修室,清源正名,告慰成公,以数示后人,是为铭记焉’从此段铭文中可以知道,武大郎幼年丧父,生活贫苦,但也绝不是沿街叫卖炊饼的贩夫走卒,而是“索文尚武”的聪敏之人,而且后来还中举出任县令。任职期间,工工他为官清正廉明,兴利除弊,造福百姓,深得一方百姓的爱戴。这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有很大的差距。另外,根据武大郎的尸骨判断,他身前的身高应该在1.78米以上,完全不是小说中所描写的五体短小的猥琐之人。至于潘金莲,她的出身也不像小说中描写的那样凄惨,实际上她是一位名门淑媛,其父乃是贝州(清河县属其治)潘知州。出身这样家庭的潘金莲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知书达理、贤良淑德,嫁给武大郎后相夫教子,一家子其乐融融。他们一共孕育了四个儿子,夫妻二人相携至老,可算是模范夫妻。就是这样一对恩爱夫妻,却被小说篡改成了一桩不幸婚姻,而贤良的县令夫人也被后人误解为“美女荡妇”,实在冤枉
冤案是怎样铸成的?既然真正的武大郎和潘金莲成就的是一桩令人艳羡的婚烟,那么施耐庵为何要将两人写得如此不堪呢?诽谤两人的民间流言究竟是怎么来的?根据武大郎的十四世孙武双福等武家后人介绍,这与武大郎一位王姓同窗有直接关系据说,武大郎年少贫苦,这位王姓同窗好友曾资助过他。后来,武大郎中了进士做了官,家境渐好,而王家却败落了。于是,这位同窗便前去投奔武郎,希望武大郎能为其谋个一官半职。武大郎盛情款待了同窗,却没有提及谋职之事。同窗在武大郎家中逗留了小半年,见谋职无望,以为武大郎是忘恩负义的小人,一气之下,不辞而别。回家途中,同窗越想越生气,于是写了许多讽刺谩骂武大郎的文字,沿途贴回家,又一路说说唱唱,使得很多人都对武大郎产生了误解。同时,一个曾被武大郎治罪过的恶少听到了谩骂武大郎的流言,便添油加醋又渲染了一番使得武大郎形象尽毁,而这位恶少就是西门庆。然而,同窗一回到家中便立即悔恨不已,原来武大郎早已将银两送到王家,为他修建好房子,置办好良田了。同窗这才意识到自己错怪了好人,连忙原路返回去揭自己贴的纸条,但为时已晚,那些故事已经传开了。再加上一些文人墨客总爱借题发挥,将听到的故事进行艺术加工后再传播,从而使得武大郎的故事越传越荒谬了。施耐庵在写《水浒传》的时候,收集了各种趣事奇闻,其中就有道听途说得来的武大郎和潘金莲的故事。施耐庵在整理加工之后,将这些故事写进了小说中。随着小说取得的巨大成功,武大郎和潘金莲的讹传也越传越远,在身后蒙上了巨大的不白之冤。武大郎和潘金莲,一个是为民谋福祉的好官,一个是温柔贤的贤妻,却因为谣言而被鄙视、唾骂了数百年,实在令人可叹。由于《水浒传》对武大部面夫妻的形象塑造深深伤害了武家子孙,为了表达施家人的歉意,施耐庵的后人画家施胜辰曾亲赴武家致歉,作画十六幅并配诗文,向世人道出武大郎和潘金莲的真实人生。其中,他为武大郎画像配诗为:“杜撰水浒施耐庵,武潘无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画,贬褒迄今数百年。累世因缘今终报,正容重塑展人间。武家祠堂断公案,施家欠账施家还。”至此,施家后人的举动,已向世人证明了武大郎与潘金莲的清白。但是,因为《水浒传》实在太受欢迎了,这个误会恐怕还会继续传播,而不知真相的人依然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