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锐湿疣(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所致的生殖器、会阴及肛门部位的表皮瘤样增生,是一种主要通过性传播的传染性疾病。
病因
本病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90%的尖锐湿疣是由HPV6或HPV11感染引起。HPV16、18、31、33和35也可导致尖锐湿疣(常合并HPV6或HPV11型感染),而且常与原位或高度缘状上皮内病变(HSIL)相关。此外亦有HPV40~45、51型感染的报道。
临床特征
本病好发于性活跃人群,港伏期一般为2周至8个月,平均为3个月。女性多发于大小阴唇、会阴、阴蒂、阴道口、阴道、宫颈及肛周等处。初起为淡红色丘疹,顶端尖锐,逐渐增多、增大,融合成乳头状、鸡冠状或菜花状赘生物,表面污秽或有出血表现,根部较窄常有蒂。发生于宫颈者常无乳头状形态,损害一般较小,表面光滑,呈颗粒状或沟回状。
少数病例皮损过度增生,成为巨大型尖锐湿疣,又称Buschke-Loewenstein型尖锐湿疣,此型与HPV6感染相关。HPV16或HPV18感染者可发展为原位癌甚至鳞状细胞癌。妊娠期疣体可迅速增大,可能与雌激素有关。使用5%的醋酸溶液擦拭疣体,可使其变白。
病理学特征
表皮呈乳头瘤样增生,颗粒层和棘层上部的空泡变性为其病理特征性表现,细胞胞体较大,有一圆形深染的核,呈猫眼状,真皮可有水肿,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
鉴别诊断
女性外阴的尖锐湿疣需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1. 假性湿疣:见于女性小阴唇内侧或阴道前庭对称分布的多发性、群集性颗粒状丘疹或绒毛状突起,醋酸白试验阴性。
2. 肩平湿疣:是二期梅毒疹的特征性皮损,见于肛门生殖器周围的扁平湿润的丘疹,基底宽阔无蒂,梅毒血清学实验阳性。
3. 鲍温样丘疹病:常见于生殖器皮肤黏膜部位多发的、孤立的棕红色或褐色小丘疹,亦可融合成斑块,组织病理类似鲍温样改变。
4.生殖器部位肝管瘤:好发于女性大阴唇内侧,为多发的半球形丘疹,表面光滑,肤色或淡黄色。组织病理可鉴别。
治疗
本病复发率较高,多数患者需长时间、多次治疗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1.局部用药:0.5%足叶草毒素酊、10%~25%足叶草酯酊、50%的三氯乙酸、5%的咪喹莫特软膏,此类药物对正常皮肤黏膜有腐蚀作用,故使用时应注意保护
皮损周围正常的皮肤黏膜。
2.物理治疗:冷冻、CO2激光、光动力治疗,巨大尖锐湿疣可以考虑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