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宝贝写的小说《七月与安生》近几年被频繁改编成影视剧和话剧,2016年由曾国祥执导的电影版更是获得金马奖七项提名,并让周冬雨和马思纯双双获得影后殊荣,这是对她们人物诠释的肯定,也是对小说成功改编的一种无形认可。
原著小说并不长,不到1.7万字,讲述的是两个性格迥异,生活方式完全不同频的女孩故事,七月性格温和宁静,典型的乖乖女,而安生孤独寂寞,个性十足,这与两人的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因为安生母亲常年居住国外,即使住在大公寓里,安生依然会觉得“很冷”,时常需要把房间里的空调和灯都打开才能抵御寒气。而七月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家庭温馨和睦,这无疑是安生心心念念的生活。
如果不是因为在十三岁那年相遇,很可能这辈子她们都不会有任何的交集,正是在最懵懂初开的年纪,她们建立起深厚的感情,电影开场一句话就点明了这层关系“十三岁到十五岁,是七月与安生形影不离的三年,有时候七月是安生的影子,有时候安生是七月的影子”。
在镇江这座小城市,两个孩子无忧无虑地成长着,安生带七月砸警报器,一起洗澡,分享彼此的秘密,按照法国心理学家拉康的“镜像理论”,一个人在镜子面前会经历三个阶段:将自我视为他人;混同自我和他人;将他人想象成自我。安生和七月就存在这种混同,她们尝试体验另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正是对各自缺失自我的追寻,以此来达到塑造自我的目的。
影片围绕着七月写的日记《七月与安生》展开,品学兼优的七月必然是校花级的存在,也注定会与上职业学校的安生开始一段不同的旅程。这种变化就从恋爱开始,家明的出现让七月坠入爱河,安生想要保护七月,安生从最开始的“我的家就是你的家”到单独警告家明“喜欢一个人就要主动一点”,她内心其实有一些慌张与不安。
这种异样的感觉源于她对家明同样的喜欢,或者我们可以视为安生处于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这源于她内心的不安全感,表面上她无所顾忌,随性而为,实际上安生聪明而理性。就像七月母亲说的“你天分比七月好”,却因为安生的性格导致人生的不同。
安生对于恋爱感情的惧怕导致她的离开,火车分别这场戏很有重量,表明安生既想要自由,又害怕伤害到七月,脖子上佩戴着家明的玉佩证明了她已心有所属,可是七月并不知情,仍然将她作为最好的朋友,那种难分难分的感情真挚细腻地流淌出来。
安生用“出走”的方式去证明自己可以过得很好,她在地下室、酒吧、游轮上见识了人生百态,可那里都不是家。当漂泊累了,她渴望家庭的温暖,只有这时她才会回到镇江向七月倾诉,就像她说的“人不可能一辈子漂泊”,这意味着此时她们的精神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偏离,并且安生无法放下家明。
在整条故事线上,家明的选择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的看点在于安生的选择,这构成了小说与电影的最大差别,在小说中,抽烟与熬夜把安生的身体彻底摧毁,她没有七月漂亮,但却更渴望被爱,所以她每一封信中结尾处都会写着“问候家明”,电影中,安生却因为要嫁给已婚的加拿大人而与家明在北京相遇,安生竟然住到了家明家中,导致了家明对七月的疏远。
两人在家明家中出现了一段深刻的对话,七月质问安生“你不是追求自由吗?你不是不穿内衣吗?”黑色的内衣通过镜子折射出来,“家明现在喜欢这样的(自己白色的内衣)”,七月和安生再也无法回到过去那个两小无猜的时代,七月用淋浴头浇湿安生,这种多年的隐忍终于无处遁形,大白于天下。
影片出现过四次胸部描述,从13岁的共同洗澡到初中毕业时两人买胸罩时安生的“不穿”,再到安生第一次返家时七月拒绝一同洗澡,最后才是这次黑色胸罩,观众们很容易看出两人间的疏远,他们从分享一切秘密到拥有彼此空间再到拒绝分享,甚至决裂,折射出的就是不同人生境遇带来的价值观的改变,这是通过典型的女性主义叙述逻辑,而非男权中心下的传统叙述方式。
此外,象征爱情吉祥如意的玉坠在影片中也多次出现,每一次展示都是对安生内心情绪的强烈暗示,情爱作为人类的欲望之一,是永远无法绕开的话题,也是横亘在安生与七月之间的一块心结,见证了她们从亲密无间到关系破裂。
影片还呈现出了三个不同的结局,第一个结局安生嫁给了真心爱她的老赵,过上安稳平淡的幸福生活,这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按照安生的性格来说很难实现,是一种理想化的梦境,与弗洛伊德的“自我”理论相对应。
第二个结局是七月在结婚前夜鼓动家明逃婚,这样自己也可以逃离这种生活,七月离开了安生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安生抚养七月和家明的孩子,真正做到了彼此角色的互换,安生实现了影片开头说的“如果踩到一个人的影子,那个人一辈子不会离开”,成为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七月,这是“本我”理论的折射。
第三个结局则更具现实性,七月在27岁时因为大出血离开了人世,安生真正成为了替七月过剩下人生的那个人,她们的人生彻底互换了,自此,才道出了萦绕在观众心中的那个疑问:《七月与安生》的原作者到底是七月还是安生?
出乎大多数人意料,安生竟然才是将两人故事流淌在指尖的那个人,而在她的笔中,七月在世界各地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小说开头竟然是这样的:“流浪的七月知道,某一天再回头的时候,踩着自己影子的人,一定就是那个过上幸福生活的安生”。
电影《七月与安生》之所以获得认可,并不在于讲述了一段简单三角恋的爱情故事,而是基于深刻人性的分析与价值观的深入探讨,缺少关爱的安生体现出了现代女性的自我价值实现,这对于很多处于同样处境的女孩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