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成都骑友“汗血宝熊归来”原创,并授权小柱bike发布于今日头条平台,以下是正文
之前翻译了一篇文章“最好的旅行车,就是你已有的那台”,讲述了老车新用的概念。而近两年,国内“穿越车”概念也有一定的认知度,然而大部分人所认为的“穿越车”还是个昂贵的遥不可及的物件。我们这里用一个实战案例来加深一下实用概念。----------------------------------------分割线--------------------------------------
普利司通山地车
上图是一台1989年款的普利司通山地车,外观来看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大约和同时期的或者90年代的钢架山地车无二致,无非是有牙前叉换为了无牙前叉,坐垫升级为皮革坐垫,仅此而已。
配置如上图,
※前叉换为了Bruce Gordon,并没有特别之处;
※前轮改为SP的 PV-8发电花鼓,Mavic517车圈,Maxxis Ikon 26-2.35外胎;
※后轮为禧玛诺M750 Mavic 517车圈 Maxxis Ikon 26-2.2外胎;
※车把为Nitto 后掠直把(如果是国内改装无需如此昂贵);
※碗组蜥蜴Froty;
※牙盘M730,盘片48-38-24,这个配比有些奇怪,可能是改动了小盘片,保证了一定的爬坡齿比;中轴禧玛诺UN55方孔轴
※飞轮为12-32(7片或者8片飞);
※脚踏为XT 8020锁踏,这个可能是全车最现代的一个零件了;
※刹车是彦豪的CR710吊刹,酷停刹车皮;
※指拨值得一提,是经典的M730鹿头指拨,即左手碎档或者无级变速,右手定档,可以兼容7片或者8片飞轮;
※坐垫,法国Gilles皮革坐垫;
满打满算,这样的一台车,无非就是有些格调的情怀车。
我们再来看看这台情怀车的另一个状态:
普利司通山地车
普利司通山地车
普利司通山地车
普利司通山地车
通过搭配现代的Bikepacking携行具以及一些细节调整,这台情怀车就开启了旅行模式
我们一起来分析和猜测一些细节:
※根据车主的使用,宝熊猜测三大包的分配如图所示;此外前叉上也安装了一个三点固定的小货架,即使不用昂贵的车头包系统,也可以携带普通的防水袋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车架内三角比较大(估计立管在21寸左右),除了半幅车架包,还能容纳一个1L的广口水杯也一个750ml的运动水壶
放置运动水壶的水壶架应该是Blackburn的(国内有骑迹的同款产品),用硅胶绑带固定水壶
下管采用了不锈钢抱箍和EVA垫固定了一个水壶架,满载黄油花生酱--这个是能量极高的食品
※体积较大的备胎,巧妙利用了一个后三角的垃圾空间,用硅胶绑带固定,同时也起到一定的挡泥作用。得到这个启发,如果宝熊自己改装的话,也许会把半张挡泥板和备胎固定在一起。
※车头防水袋以外还有一个附件包,零碎杂物或者急救包,电池电线什么的都可以放;车把上还有一对FEED BAG,也是可以放置不少的高能量零食了。这张细节图也可以看到禧玛诺的经典指拨M730,可以说是零故障率的东西。
※车尾包仍然有不少富余,估计保暖衣服已经穿上身之后的状态,这张图看到,尾包和吊刹线管有些小小的冲突,这个就非常简单了,用一些EVA小块垫子,把尾包顶起来即可。
车主将这台车用于了2019丝路越野计时赛:
对于这台车,宝熊想表达的观点如下:
※对于“穿越车”,最重要的几点是:零部件结实耐用,尺寸几何适合自己,能兼容较粗壮的外胎,传动齿比足够对付大部分爬坡,制动系统足够应付大部分的天气和路况。
※如果手里有台旧车,先想想能否优化一下物尽其用,没必要为了复古而复古,比如这台车,也还是使用了比较现代的零件,比如磁感应发电花鼓,比如外胎、坐垫、刹车皮、锁踏。
※对于旅行所携带的物品,在满足基本诉求的前提下,能少带就少带,可有可无的东西,就是可无的东西,一两件东西可能不重,多几件的话,体积和重量还是很可观的。
综上所述,对于旅行,先思考,心法过关了再说法器。
----------------------------------------分割线--------------------------------------
上述的这个成功的改装(或者说是使用)案例毕竟远在国外,那么在国内,又如何来操作呢?毕竟人民币还不比美金耐用。那么宝熊接下来介绍一些实用的物件吧,保证都是人民币可以负担的。补充一句:土豪随意...
No.1 密封袋
把密封袋放在首位的原因...实在是因为,这是宝熊的装备中最最最常用的一款价廉物美的东西了,可以说是EDC的存在(Every Day Carry)。不管是居家还是旅行,室内还是野外,这都是非常实用的。需要注意的是,密封袋的材质以及厚度,区别天壤,普通的一次性(请原谅我这么称呼)密封袋,基本上是开条即破,而结实的可以在野外当储水桶用。
这里宝熊推荐一个马家的店铺:幸福小厨123,这家卖的基本都是欧美标准的,可以多次使用的密封袋,用起来很安心。(不仅限此家,其它类似的店也很多)
No.2 酷改车尾包
这款尾包貌似是国产的唯一一款分体式尾包,由包体和包托两部分组成。
*包体是经过压胶处理的卷口防水袋,带有排气阀门,方便收纳后排出多余空气缩小体积;
*包托固定在座管和坐轨上,并可以通过调节绳调节其容纳范围,除了厂家提供的包体之外,这个包托应该也可以兼容普通的防水袋,只要尺寸匹配,当然,塑料袋也是没问题的。
骑迹尾架
如果车架后上叉有货架孔,又嫌大尾包摇晃的话,骑迹工作室的这款“危月燕”货架也是个比较好的选择,可以将防水袋或者大型腰包(比如Mountain Smith的)固定在货架上,而撑杆和架体之间构成的空间还可以加以利用,至于放什么,自行想象吧。
这个货架其实也不算便宜,官淘店售价280,但是相比原版的CARRADICE或者日东的产品来说,还是便宜了好多。另外,一具国产大尾包的价格,其实和它的价差也不大了....
骑迹小货架的示意图,货架本身携带20升左右的包裹,支撑杆和货架之间的空隙也可以利用,图中放了一个水壶做参考,实际可以把雨披绑在这个位置。深度DIY的话,可以用胶带把两条撑杆桥接,形成一个小小的平台,这样也具备一些挡泥板功能,也方便放置其它物品。
再发散一些来思考,如果用一个和尾包差不多容量的卷口防水袋后置的话,普通的铝合金轻质货架,也是完全能胜任诉求的,价格就更便宜了。
No.3 B-soul车头卷
虽然宝熊自己已经解锁了车头卷的做法,但还是忍不住要安利这款价廉物美的车头卷。
它的卷板设计简单,足够稳固,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将固定带升级或者加绑固定带。防水卷口袋虽然容量略小,但是在包体上做了一个毛面魔术贴,和卷板内部的钩面配合固定,提高可靠性。也可以不用官方的卷口袋,直接固定帐篷和睡垫也是足够了。
此外,卷板上还有一些空闲的MOLLE格子,稍微动一下脑筋,就可以安装一套附件包了,附件包不防水没关系,请见前文提及的密封袋,分装怕水的小物件,内置即可。
已有车友实践验证过这款车头卷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No.4 背对背魔术贴(勾毛同体或者AB异面魔术贴)
简单来说,就是一种魔术贴,一面是勾,一面是毛,可以自行闭合,这也是个小小的神器,至于怎么用,后文会提及。
No.5 水壶包
水壶架孔位不够?三角包占用了车架空间?没关系,迪卡侬的多用途水壶包解决烦恼,可以单飞,也可以双飞(图片来自于本贴吧车友@doublejet)。
*很多朋友反映,当地没有迪卡侬店,而官淘没有此款产品--
*也有属水牛的朋友说,这款水壶包容量太小;
*也有中老年司机说,不能放大一点的枸杞杯。
这些,都不是问题,有种东西叫做“战术”水壶包....
宝熊实测,可以放1.2L农夫瓶子,两个袋子可以放2.4L了...怎么固定?前文不是提到了魔术贴么?就是这样了。
----------------------------------------分割线--------------------------------------
从Crazy Bar,Moloko Bar,H-bar到中置副把
近两年,旅行车车把的热点,已经从弯把,蝴蝶把,开始向Crazy Bar,Moloko Bar转变,舒适的后掠把位加上为爬坡发力和气动设计的前伸把位,一下子吸引了不少用户,然而,作为民币玩家,这些车把的价格令人望而生畏(土豪和“穷学生”随意)
但是,汇率落差绝对不会阻碍劳动人民的创造力,也就诞生了“中置副把”这种装配方案。
经过宝熊的实测,发现,这个方案,真的...很...适合....挂东西....这个结果有点令人喷饭,但确实,由于中置副把间距比较小,甚至达不到最窄的弯把宽度,所以在骑行中的把位作用并不是很大,平路或者空车的时候还好,爬陡坡或者车头有负载的前提下,确实意义就不大了。
当然,这也是因为宝熊的燕把宽度不够,如果够宽,那中置副把的意义会大不少,但是前提也很苛刻--燕把宽度得是自己能驾驭的才行。
即使如此,宝熊还是在出行的时候坚持了这个装配方案,如上图所示,挂东西真的很方便,某种程度上扩展了山地车的携行能力,另一方面,可能大多数人想不到的,这对中置副把还有个隐含功能:
2019年8月的穿越活动中,宝熊使用了这个帐篷方案,请注意,中置副把,可以让翻到过来的山地车支撑得更稳,甚至可以压入草地一些进而获取额外的支撑点,对于无仰角的直把来说,这对副把甚至可以保护变速杆。
防晒车衣和12丝塑料袋
接前文的梗,这次穿越骑行中,这个帐篷或者说天幕,是朋友用防晒车衣的布料来做的,由于事先我自己的设计失误,导致这个天幕的封闭性略差。在这里我想提的是这个露营方案,在高原上或者北方干燥区域还是比较实用的。拉绳扣也不一定需要缝合,用细绳子加上一枚硬币甚至一个小鹅卵石就可以制造一个拉绳锚点了。
这样的一个天幕,重量只有350克,体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大致就是一件电瓶车雨披折叠后的大小。
可能这里有人会疑问,没有底帐,地面不会潮湿么?如果带地席,体积和重量不是也增加了么?
问得很好,请见下图:
车头那团白色的物体,里面装的是泡沫防潮垫和天幕帐篷,外面套的,是两个80cm*100cm的巨型塑料袋,露营的时候,这两个塑料袋就是地席,隔潮能力是相当强的。除此之外,它们本身也是非常结实的防水收纳袋,等到需要搭车的时候,这一车零碎挂包,也可以全部扔进塑料袋里以免丢失或意外损坏。
请记住塑料袋的厚度--12丝,也是淘搜关键字
----------------------------------------分割线--------------------------------------
山地改硬叉
既然山地车装后货架不方便,那就装前货架吧,减震叉“费劲卸力”的问题也同时解决。
黑雪的这个山地叉AC(也就是从前叉口中心到安装底档处的长度)等效有456mm和478mm两种长度,对应大部分小行程的26减震叉或27.5er~29er很合适,几乎不改变踩踏角度,同时因为不存在叉桥了,前轮的胎容增大,快拆式挡泥板也很方便安装。
这里有个小插曲,就是前叉颈管与车架头管的配合问题:
*捷安特的椎管前叉,颈管底部的直径是33mm
*直管前叉,叉管底部的直径是30mm
*如果要给捷安特车架换直管的硬叉,需要一个转换底档,淘搜关键字是“28.6转33底档“
*28.6-33的底档还有两种,一种针对的是封装式滚珠,一种针对的是“培林轴承”,捷安特中低端山地车原配的碗组
一般是前者
*如果车架的头管是直管,不管是使用外置34mm碗组或者内置44mm碗组,都只需要把原配的底档拆换到新前叉上就可以,如果拆不下来,买个一模一样的装上即可
*如果车架的头管是大椎管,那就使用一个“28.6-39.8”的底档即可
哥们儿的老款铝架崔克改的也很合理,后架用的thule无孔安装货架,架上原配塑料板平台,绑一个背包也是多方面考虑,一来容积可观,二来利于骑兵切换步兵模式。
然后他换了开朗的“扶摇”车把,又给我开了个脑洞…
----------------------------------------分割线--------------------------------------
开了挂的脉动瓶子
如果车友问我,骑车选什么水壶,我绝对毫不犹豫的推荐脉动瓶,600ml也好1000ml也好,都是及其开挂的存在,简直就是瓶子中的印度阿 三:
首先,瓶子及其坚固,不亚于普通的运动水壶;
第二,可以装凉水,也可以装热水(个人实验,80度热水没压力)
除了装水,脉动瓶子的其它用途有:
*户外旅行携带鸡蛋:破壳取蛋液,直接装入,瓶口很大,倒出的时候也无障碍,这里有两个技巧:
1,可以先把鸡蛋都敲到一个大的容器里面,然后统一倒入瓶子;
2,记住加些盐,可以延长保质期。
*携带混合坚果:由于瓶子是防水的,携带混合坚果很方便,600ml瓶子装的混合坚果作为路餐的话,大概够宝熊吃5-6个中午。混合坚果的内容可以多样化,因地制宜吧,当然,如果是新疆朋友,那就是非常幸福的,巴旦木开心果花生松仁葵瓜子黑加仑无核白无花果....
*寒冷季节或者恶劣天气露营的时候当做尿瓶...前提是**直径不要大于瓶口
*由于可以装热水,也就是说可以当暖壶,而且不会烫伤自己
*1000ml瓶子剪开,配合塑料扎带,可以做个简易挡泥板,或者挡泥板的延长尾翼
特性已经列举,欢迎脑洞
----------------------------------------分割线--------------------------------------
接前文,我自己的山寨小布,用的农夫瓶子做的尾翼,成本为零,瓶子是捡来的……
如果购买小布的第三方零件,估计上百,不符合宝熊*丝气质。
那么,小布(这里包括山寨小布,以下提及小布均包含山寨小布)适合旅行么?
答案是肯定的,我们首先看常见的小布素车(内三速)
内三速是施图美爱驰的SRF3型,内部齿比为0.75-1-1.33,外部飞轮为13T,原配牙盘为48T,转换为外变速的话,三档的等效齿比分别为:2.7---3.69--4.9,轮径为349(介于16寸和18寸轮之间)。
个人体验来说,常用档为中间档,可以正常踏频到达20公里每小时左右,快档显得有点重,下坡用的更多,或者是郊区平路速度起来之后可以使用,轻档一般小坡完全没问题,翻天桥有点吃力,摇一摇还是能过得去。最后换了个很谦虚的39T盘片,常用档就成了快档,中间档闹市区用,轻档翻天桥不用摇了。
综上所述,小改的素车(改FSA盘片花了50块),对于川西坝子的郊游来说基本够用。况且,旅行,本就是见仁见智,有的人喜欢旷野;有的人喜欢城市,那么这款车也可以利用公共交通进行城际蛙跳。我个人就用寨布坐18号线去三岔湖环湖,顺便买农家菜。
这里最值得提及的是小布的两个很好的设置:
1,折叠后体积小,可推行
在成都,套一个这样的口袋就可以直接推进地铁站和高铁站,也不一定非要专门的口袋,我自己用的就是找食堂
师傅要的大号黑色垃圾袋,抠了个洞...
2,超大的车筐
车架头管上装一个这样的,俗称“猪鼻头”的座子,车筐直接卡装在上面就可以了
然后,这个车筐可以这么大:
而且好处是,由于车筐是生根在车架上,即使装比较重的东西,也不会影响操控(共享单车的车筐原理也是如此)。
无独有偶,“猪鼻头”这个设计,除了共享单车外,国内也有不少其它折叠车也采用了,比如大行,比如风行,不喜欢小布的朋友,还有不少其它的选择。
小轮车适合旅行吗?答案是肯定的--相对小巧的车身,便于随时搭载交通工具进入或者撤离路线;小法兰花鼓加短辐条,具有更好的支撑性,也不容易折断辐条;至于负载,只要分配得当,不是问题。
我们再来看上图,车主虽然是个少年@清风晚月被注册,但是不得不佩服他魔改大行P8的创造力:
*前叉换用了长头管铝合金叉,减少了小轮车的折叠机构,或者说减少了一个不稳定的结构;一体的碳纤维长垫圈,美观实用也减重。
*改用弯把,解决了P8上管等效长度偏短的问题,便于发力,操控性也比原装的要强
*把端变速,机械故障率奇低,又具有相对的隐蔽性,也解决了前拨调试的困难
*单盘改压缩双盘,增大了速比范围,爬坡和高速兼顾
*拓展了水壶安装位置
*前后分配负载,减轻了后轮压力,使整车配重均匀。
既然都提及了小轮车,那我们再来看看小轮车的旅行模式吧:
1,传教士流
顾名思义,传统而保守,但行之有效,容易实现,后货架 双侧挂包 后顶包 车头包。在此,可能各家对于车头包的固定方法各有差异,以下列举几种基本都是小布猪鼻头的不同应用方式,可能不全面,欢迎众牲补充。
2,飘逸流
如果最不缺的是钱,行李就可以精简到令人发指,这类土豪甚至可以精简到只需要携带“身手钥钱”,外加一套雨具即可,行李前置或者后置,都不占用多少空间。
3,双峰插云流
这类方式犹如后驱跑车,行李大部分前置,处女座会讲究左右对称,无视风阻。优点就是,爬坡会比较舒坦。
4,人车合一流
这个就厉害了,有路车驮人,无路人驮车,可幕天席地,一发入魂。
5,拖车流
不解释,已经很形象了。
----------------------------------------分割线--------------------------------------
既然都说到了折叠车,不妨深化一些
折叠车,以宝熊的个人认识,按照折叠机制可以分为:
*以Bike friday为代表的纵折式
*以Dahon为代表的主梁横折式
*比较难见到的日本主梁推拉式折叠
(这里先欠着大家一张图,回头找到了再补上)
*Ritchy和大行合作的套管Break式
*价格高昂的耦合式(S&S coupler)
*但是宝熊最想说的,还不是以上这几种折叠方式,而是大家很可能并没有注意到的立管转轴式横折,这种折叠方式只有一个品牌在使用---Montague(当然,国内也有曾经代工这个品牌的工厂,山寨了诸如悍马或者路虎之类的品牌)。
它的折叠机制是:整个后叉,以立管为转轴进行横向折叠,转轴的结构犹如碗组,而固定闭锁机构,在骑行中,几乎是不受到冲击的,并且骑行感受很好,感觉不到泄力。
有传闻说,这款叫做Paratrooper的Montague折叠车装备了美军的空降部队
宝熊不知道真伪,但是确实有人带着这款车飞伞,并骑行归家。
使用合适的零件装备之后,也可以承受一定强度的越野(XC级别吧)Bikepacking
十几年前,宝熊做向导的时候,曾经就有几个美国客户带着这样的折叠车来川西旅行,可惜当时对车没有特别的感情,没有留下影像资料。后来了解到这款车架就是在中国代工,通过一些渠道搞来了一台车架进行研究,基于本身对不同折叠车的感受,特别推崇这个机制。
基于国情,这种立管转轴式横折,相比普通的主梁横折和后三角纵折来说,具有更好的强度和一体性,骑行不泄力,闭锁机构简单可靠,工业生产也非常方便。而对于稀有而昂贵的Break away或者耦合器来说,这种折叠方式不但便宜,而且很容易在马家找到。
有了以上铺垫,我们来看看海鲜市场的好东西吧
1,大行N架(非折叠款)3500民币
*硕大的车架内部空间,做一个全架车包可以放不少杂物,换算成水瓶,至少4L水。
*车把到轮子顶部巨大的落差,可以使用挂式车篮,体积大而轻的东西可以放入,比如雨裤雨衣雨披,保暖层什么的。
*平把后方可以使用迪卡侬水壶袋,不一定装水,可以放路餐或者其它随时会用的杂物。
*车架后叉有货架孔…前面几条即使全部归零,它也可以胜任一定程度的旅行了。
宽泛的齿比,传动与变速组件配置都不低,夹器也不差。把套带掌托。外胎我不了解,如果换成更适合旅行一些的防刺胎,就可以做很多事了。
2,关节哥早期的作品天使451
老UT套件,领骑轮组,世文外胎,整车2999…
用大型尾包加三角包加车把水壶包以及车把卷包的话…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反正够我骑318到拉萨了。
3,狼途451,1600民币配置偏低,但是基本合理,换双盘可能更合理,花不了几个钱,但是也能干不少事了。
----------------------------------------分割线--------------------------------------
低成本前提下,怎么来平衡一台车的支出?
*在提及其它的组件之前,我想先说这三样东西:脚踏、坐垫、把套-----回想自己大学时代骑行藏区,钢架硬叉全烂路,无伤无痛又开心的前提,除超轻的行李之外(这个问题以后再深入说),应归功于这三样东西的正确选择---道理很简单,因为车与人的五个接触点,就和这三件东西相关。
对于现在经济条件相对充裕的情况,我可以选择Shimano Saint MX80宽面脚踏、BROOKS皮革坐垫、ERGON人体工学把套来获取很好的舒适性。
而大学时期的穷学生状态,就只能动脑了,当时网络并不发达,电商无从谈起,好在成都拥有当年西部最大的自行车市场(也许现在也是),逛了好久,最后选用了BMX的宽面脚踏(有点重),VELO的MARIN坐垫(15厘米左右的宽度,软硬适中),然后捡了一套废弃的公路车把带把大名车上的把套包了一圈(前几天看吧友发的日本Blue Lug车行组装瑞文戴尔的车,也是复合把套的方案,当然,别人用的材质更为高级)。
别说,这几个当时被同学们嘲笑鄙视的改装,让我比大多数学生党走得更远更久更深入。
现在电商发达了,要找到价廉物美的舒适三件套更加简单,BMX类的宽面脚踏不用说了,只要是标准轴,都可以适配普通曲柄,不妨看看“black label”这个牌子,几十块,良心货;坐垫的话,大量的拆车座包,有非常丰富的选择余地,WTB,SR,VELO,也是几十块就可以选到好东西的,邯郸骑客类似的那种店,便宜大碗;把套也好办,非锁死的,锁死的,老款闪电,新款维乐,不老不新的大行,都有出产。
话说回来,即使现在自己的经济条件相比学生时代好了很多,但我在组装自己车的时候,还是会将这些便宜的东西作为首选...道理很简单,都足够我用了...
如果,你的车运转顺畅轻快,制动无碍,只是长时间骑行会难过的话,不妨先做上述这样一个小修改,可能会省下一大笔重新装车的钱...
----------------------------------------分割线--------------------------------------
根据Cyclingabout网站统计,基于327名老长途司机,共计800'0000多公里经验,使用平板脚踏的占56%,而使用锁踏的骑手占了44%(包含双面锁踏和单面锁踏),基本上来说算是平分秋色的。两种脚踏也各有千秋,所以这里宝熊只能讲讲自己的感受了。
锁踏的优点很简单:
1,踩踏和提拉双重发力,提高踩踏效率,省力。
2,下雨或者潮湿的环境下,脚不易滑脱。
这些对于长途骑行来说,都是很实惠的优势,而现在电商发达,锁踏和锁鞋都是很平民化的物件。
为什么不用锁踏?宝熊自己的理由如下:
1,大学时期,锁踏和锁鞋都不是常见的东西,就我所在的成都市,基本只有专业运动员或者比较富有的穷学生才会拥有的东西...虽然现在买得起了---见第二条。
2,我自己是个好奇心很重的人,单车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交通工具,骑车旅行的时候,时常会丢开单车去徒步一小段---古老的寺庙遗迹,半山腰的苦修所,有意思的地质剖面,或者某种植物群落,长一些的甚至会走1-2天,比如虎跳峡的高路,比如贡嘎山的贡嘎寺....穿锁鞋走这些路,是不太合适的,或者说,使用锁踏就意味着要多带一双鞋...这个前提下,好奇心的优先级就占了上风,而可有可无的物件,就成了锁踏和锁鞋---也就是对我来说无用的东西了。
3,大二的时候开始在户外店兼职,老板送了我人生第一双TEVA运动凉鞋,大致样式如下:
很快我就发现这双鞋对于骑车旅行的意义:
*超级结实耐用(尼龙织带在中底里面是连接在一起的,不会扯断);
*尼龙织带不吸水,速干;
*鞋底硬且耐磨,齿纹适合徒步,也适合踩脚踏;
*织带松紧可以调节,光脚或者带厚羊毛袜都可以容纳
----也就是说,从得到这双凉鞋之后,我大部分骑车旅行都只用这一双鞋,它既是徒步鞋,也是骑行鞋,又是拖鞋。根据气温的不同,换用不同的袜子或者穿脱袜子就能适应了,后来又从店里买了一双外贸潜水袜,三年之后,就用这个凉鞋 尼龙袜 羊毛袜 潜水袜的组合骑了219。
公平来说,潜水袜的特征是---即使打湿了,也可以很大程度上保暖,但是无法改变皮肤潮湿的状态,这种组合是不能长时间使用的。再后来,就有了另一种神器----防水袜
有了这个东西,相对防水鞋来说,它的优势等于足部的防水有了开关,不需要防水的时候脱掉袜子,需要防水的时候穿上袜子,而且它的透气性还很好...凉鞋的实用性又经过它获得了新的外延。
----------------------------------------分割线--------------------------------------
有关几条亘古无结果的争论:
1,钢架OR铝合金架OR钛合金架?
THORN NOMAD钢架
从宝熊自己十来万公里的长途经历来看,铝合金架的山地车占了大约六成,剩余的四成中,有一半以上是大学时代用钢架完成,而大学时代并没有意识去挑选车架什么的,有的用就不错了。最后的两成,才是近些年来有意识使用钢架完成的。
要说钢架的优点是什么呢?个人认为,一是个性化--不管新还是旧,钢架车在现代显得极为小众;二是专门的旅行车钢架,有足够多的安装孔位(对应不同的货架,水壶架,挡泥板以及想象不到的附件)以及良好的负重工作性能。换句话说,只要不是对钢架有特别的情怀,也不大载重骑行的话,钢架并不是必须。
而所谓的“钢架滤震”这个命题,姑且承认它的存在吧,但是,滤震可以用很多方法来实现,比如大一些的轮径,气容更大的外胎(也就是粗胎),橡胶品质更好的外胎,或者单独使用钢叉,或多或少的都可以获得额外的减震性能。
荷兰名厂KOGA生产的WORLD TRAVLER铝合金旅行车
如果怕钢架生锈,怕钢架“软”,觉得钢架贵(相对于随处可以获得的便宜铝合金架)的话,铝合金还真是最好的选择,一般正规工厂生产的,重量在2公斤左右的铝合金车架,正常使用几乎是用不坏的,前面说到的六成旅途,全部都是由我的SCHWINN铝合金车架完成的,那个架子好像才150块(2005年的价格)。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市场上,大部分铝合金车架,基本都是山地车几何,如果装配硬叉的话,需要考虑车架的设计AC长度,只要AC匹配或者差距不大的话,换成硬叉就足以应付大多数旅途了。
Van Nicolas的钛合金架旅行车
高强度,不生锈,不怕刮花。只要设计合理,工艺靠谱,钱多任性,有何不可?
----------------------------------------
综上所述,选择什么车架,宝熊总结如下:
*搞清楚诉求
*跟钱包商量
当然,小学生才做选择题,成年人以上全选...这个意义上,宝熊还是个小学生...
2. 26轮径还是700C轮径(或者29轮径)
继续借用Cyclingabout网站的统计结果,长途大佬们使用的两种轮径所占的比例如上图。26er确实胜出不少,说明这个世界上,26er还是最普及的轮径。这里想说明,国内常见的争论焦点是:
1,26er通过性没有700C好----我实在是不知道,究竟有多少长途旅行路线是需要多么高强的“通过性”。即使是无人区路线或者国道省道修路需要通过性,那也是29粗胎来实现的,跟35C,38C这样的外胎没有多少关联。更何况,26轮径也是有4.0雪地胎的,通过性一样超强。
2,700C爬坡累----改变盘飞齿比搭配不就行了?
3,700C巡航更快----可能很多人没见过700C被406小轮一路拉爆的场面吧?
还有一种观念就是,700C的配件,小地方很难找到,比如内胎,比如辐条,这倒是很现实的问题。不过,就国内旅行的话,有着强悍的快递物流网络,并不是多么大的问题。------------------------综上所述,喜欢什么就用什么...这个争论的话题是最没意义了...不过有两点是值得考虑的,从负重的角度来说:*同等数量辐条的前提下,辐条短一些更有利;*同等轮径的前提下,宽胎更有利
3. 平把(包括直把和燕把)OR弯把OR蝴蝶把
这里存在的争论主要有两点:舒适性,把位多样性
*在讨论舒适性之前,有个前提,这些不同的车把,对应着不同的架型,主要集中在上管等效长度这个数据上,同一个人,使用这三种车把,对应的上管等效长度是蝴蝶把>平把>弯把,换句话说,如果把立长度不变,在适合自己的弯把车上装平把,或者平把车上装蝴蝶把,都会导致不舒适。
反之,不管用什么车把,只要对应的车架上管等效长度是合理的,几何调整到位了,都是可以舒适的。
*再讨论把位多样性,其实,在这三种车把里面,蝴蝶把的存在意义,就是可以提供”多个把位“。但是实际上在长途骑行中,有两个可以改变自己上肢前倾角度的把位就足够了,蝴蝶把确实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是缺点一大把,比如重量,比如操控力臂等,当然,很多人喜欢蝴蝶把的另一个理由就是把上有多个安装位...
*再来谈舒适性,可能这是大多数人选择弯把的理由,就是弯把的常握把位,对于人体来说是比较自然的状态,即拳心向内。但是这样的一个优点,换来的却是弯把的各种公举病,比如弯把和山地传动零件的兼容性,刹车拉线比的兼容性等等,从而导致,大部分使用弯把的旅行车,基本都会采用把端变速搭配吊刹或者公路线碟,选择面很小,且代价比较昂贵。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TREK 520以及近几年非常流行的SURLY LHT。
但是,最近几年碎石公路车(或者戏称为弯把山马)崛起,单盘以及公路碟刹夹器的日趋丰富,零件巨头的政策呼应,让弯把有了更为广泛的使用范畴。即是说,如果是轻装旅行,常规的耐力型公路车完全可以胜任,新秀的碎石公路车,也完全可以考虑。
而对于平把来说,有一定后掠角度(比如12度),再加上有掌托和副把的ERGON把套,舒适性也是很好的。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几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旅行界,开发了一系列的新概念车把,既拥有弯把的抓握舒适性,又有平把的操控性和零件选择多样性(也就是说可以避免选择昂贵的弯把配件),也像蝴蝶把那样有更多的把位选择和安装位置优势。
所以,装什么样的车,首先选的是车把类型,如果是改造现有的山地车,不妨就选个后掠稍大一些的平把来实现舒适性吧。
4,圈刹还是碟刹?
上图可见,洋人选择圈刹的居然占了绝大部分,而国内的这个比例可能完全是相反的。宝熊对于两种刹车的态度比较中立,只列举以下事实:*国外的零件市场体系很不一样,碟刹相对圈刹来说是比较昂贵的(当然,好的圈刹零件也是很贵的)*国内市场,优质好用的圈刹型车圈很难找到,且贵*制动力都很好,都足够,只是碟刹应对极端天气或者极烂的路况更有优势*圈刹伤车圈,碟刹伤辐条。车圈磨穿还是扯断辐条,看你更能承受哪种结果(宝熊磨穿过不少车圈,辐条只是扯松过)。*国内的碟刹相当的便宜,不管是夹器还是碟片,油碟还是线碟*圈刹臂可能干涉挡泥板,也容易积累淤泥*碟片粘了油会影响制动,但是路面上的那种带油花的积水,基本影响不到--------------------------------所以,选择什么刹车,纯粹是喜好和诉求来决定。
接前文,咱们又来海鲜市场调查一下。1,凯路仕旅行车该有的都有,工厂机编轮组,也许不高档,但是够皮实。1000多块,真不错。
2,一直被无视的美利达探索者700c,玛吉斯防刺胎,3×9系统,油碟,前后货架位以及挡泥板孔位。不用害怕强度问题,坦克达绝非浪的虚名。至于有人提到过铝合金车架拧螺丝把丝口拧滑的问题,一会儿说。
----------------------------------------分割线--------------------------------------
有关滑丝的几个问题:1,滑丝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性:a,丝口没对齐就拧入,丝牙咬合异常,破坏牙纹b,螺栓或者螺母加工精度太差c,螺栓和螺母的规格不匹配d,螺栓或者螺母的牙纹里有硬度较高的异物没有清理干净,在拧丝的过程中挤压损坏牙纹e,大力出奇迹,这种原因导致的结果可能有三种,分别是:丝牙拉滑,螺栓断裂,冒头拧花f,正丝反丝没分清(正丝是顺时针拧紧,逆时针拧松;反丝相反)---这个情况对于新手装车来说极有可能出现,比如五通,驱动侧为反丝,驱动异侧为正丝;而脚踏刚好相反,驱动侧为正丝,驱动异侧为反丝。如果没分清的话,前者破坏五通内的丝牙,后者破坏曲柄的丝牙,而这两者都是成本较高的组成部分。所以,之前有个帖子里面有吧友声称铝合金车架的货架孔容易拧滑丝,而钢架不会,有些片面了。
2,怎样避免滑丝?我们从根据滑丝的几种可能性来入手:a,拒绝使用质量不合格的螺栓和螺母b,确定使用的螺栓规格与车架安装孔的规格匹配c,分清正丝和反丝再下手d,拧丝之前,先清理干净螺栓表面和安装孔内部,并给安装孔注入少许润滑脂e,开始拧入螺栓的时候要慢,确定丝口对齐再继续拧入(一般丝口对齐,而螺栓上没有已固化螺纹胶的前提下,拧入时不需要太大的力量)f,为何会有大力出奇迹这种情况出现?一是因为对扭力没有概念二是确实在长时间震动且负载的情况下,螺栓确实有滑动退丝的可能性,这里可以借助两种东西一是螺纹胶,使用这个东西,可以使牙纹之间的摩擦力大大增加,从而咬合更稳固
二是弹簧垫圈,螺栓拧紧之后,此垫圈产生一个持续的,作用于螺栓与螺母之间的张力,从而达到止滑作用。
宝熊有个好朋友,装车及其讲究,动工之前会先把五通再铣一遍,所有安装孔用对应的丝锥推油,立管内铣,所有的可能存在的细微的粗糙之处都要重新打磨...宝熊自愧很难像他一样做全....
----------------------------------------分割线--------------------------------------
大三角包近年来在西方旅行车友中广泛使用,不管是对于传统旅行车还是越野旅行车,都有相当高的出镜率,由于车架形态和尺寸千差万别,通用款型总不是那么完美,如果有心,DIY一个还是不错的。三角包的DIY过程:首先我多嘴几句,制作一个车架三角包,需要主料和辅料,主料就是包体的面料,可以选择的比较多,价格适中又很结实耐用的有一种叫做“Cordura”的尼龙布,淘家可以找到,也可以找“PU涂层尼龙布”,带经纬加强线的比较好,扛撕裂性能会比较高。辅料的话,简单来说就是防水拉链、织带、扣件和魔术贴,其中前三样都可以在一家叫做“山鹰户外”的淘家铺子里找到,魔术贴建议选用“背靠背魔术贴”(前文已提到),即正面是钩,背面是毛,可以自己闭合。以下图片转载自ShaneCycles
这是整体使用效果图,车上的前三角包,后三角包,上管包,车头卷,均由作者DIY
第一步:制版,即用硬纸板刻画出车架内三角的形态。应当注意的几点:1,应当在纸板上标记出开拉链的位置2,标记出缝合织带的位置3,可以留出手提上管的时候抓握的位置4,如果三角前端非常狭小,可以考虑截掉那个角5,如果使用多盘,三角形下部分可以考虑去除一部分
第二步:下料。应该注意的是,侧面两边的三角布料,每个边都应该多出纸板一部分(1厘米左右以便缝合)根据设计形态,需要左右各一块三角形布料,以及三个边对应的矩形布料,矩形的宽度需要考虑考虑,除了缝合边之外的宽度就是这个三角包的厚度,我自己设计的是7厘米,觉得做到8厘米也可以,如果选7厘米,那么矩形宽度就是7 1 1=9厘米。
第三步:三角布料开口,缝合拉链
第四步:缝合三个矩形边。这里应该先把织带或者魔术贴缝合到矩形边上之后,再缝合到三角之上。
第五步:缝合另一个三角面。
完工效果。这里我再啰嗦几句,作者是直接把魔术贴缝合到布料之上的。我自己做的时候多了些想法,只是把织带平缝到侧面,多缝几个格子,或者是先拉一条长织带,然后再把长织带分成多个小格,这样一来,如果魔术贴坏掉,直接抽出来更换新的即可,也有文艺的朋友,用细绳子把车包和上管、立管、下管缠绕在一起。
----------------------------------------分割线--------------------------------------
很多车友问我,能否找到xx长度的多孔位前叉?这个问题确实难为我了,但是在车友“八哥”这里寻找到了解决方案,以下为 八哥 原文原图:闲鱼有不少便宜的据说是台湾产的毛坯钢叉,不到大几十元就有交易,买回来要自己喷漆,这还好说,只是如果作为旅行车用,没有安装前货架和前叉侧面水壶架的孔位总让我觉得比较遗憾,外加工是可以加装这种孔位的,包括毛坯叉焗漆,不过这费用不知道多少,估计费用对于这毛坯叉来说是不划算的,而且还要往外送,太麻烦了。 无意间在网上发现有种叫“拉铆螺母枪”的工具,就是把带牙孔的螺母安装到薄壁上的。搜寻一番,选定一款手工操作的最简单的,马家店铺63元,螺母0.13元一个。
就这套工具,这种简单工具由于力度比较小,所以只能拉铆铝质或铁质的螺母,不锈钢的螺母是拉不动的,需要那种两百多块的,像断线钳那种形状有较长力臂的工具才行。
整套工具就这些(还有几个中间的螺丝拉杆和延长柄没有出镜),其实核心作用就是图中第二个那个“总成”。
拉铆螺母选M5的平头的
用7--7.5mm的钻头在相应的位置开孔
在孔位放入螺母,拧上总成,扳手固定总成基座,顶部用内六角扳手顺时针拧动上紧。随着中间螺丝拉杆不断拉紧,孔中的螺母无牙部分被拉铆力作用而在内管壁向外膨胀,从而将螺母卡在管壁中。
拉铆前、拉铆后螺母内壁无牙部分变化,变小了说明有一部分在前叉内管壁被挤压膨胀到大于开孔孔径,所以螺母就取不出来,被固定在管壁了。
前叉每条腿分别安装两个水壶架安装孔和一个前货架安装孔。
用800目的细砂纸(加少量水)打磨毛坯叉的表面的锈迹,冲洗干净。晾干后用手喷漆喷6遍,每遍喷一层薄漆即可,不要贪厚,否则很容易产生不均匀的漆皮。每遍喷完漆我是放在空调室外机用热风一直吹,隔一两个小时喷一遍漆。
成品
安装孔上点油脂,装上M5内六角不锈钢螺丝,大功告成。
老司机根据八哥示范后的实操,效果也很好。
----------------------------------------分割线--------------------------------------
海鲜市场上,有很多待售的重装旅行车,查看留言,常见:“又一个向生活妥协的人”云云其实,重装旅行车,与生活并不冲突,因为,一台“旅行车”:?1,首先得是一台合格的能全天候工作的通勤车2,价格适中,不挑剔配件;低调而不平庸,耐用而不笨重;上班可带便当,下班可买菜蔬;刷的了铺装,碾得了烂路。3,旅行车架就像一个平台,如主板之于电脑,有足够的搭载接口,可以选择性安装旅行组件。综上所述,如果你已有一台耗尽心力得来的旅行车,又“向生活妥协”的话,别急着脱手,不妨好好利用起来通勤也好,郊游也罢。何谓旅行?无非是去别人生活腻的地方体验自己没有过的生活,所以,在自己的世界先活个精彩!广州的装车圣手匪爷曾经有句话很入熊心:承载的是梦想(题图),如果说旅行车是梦想的载体,那么也需要有向梦想靠近的动力。
再说动力,旅行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解锁各种技巧,并熟悉运用,真到旅行路上,就能如鱼得水。虽然说走就走的旅行感觉豪迈,但是有备而发,收获更多。
----------------------------------------分割线--------------------------------------
大海哥的围场围场:围者,围猎也;场者,操习之所也。城市的近郊远郊,都是大海哥的围场。大海哥:东北70后,上有劳下有小,工薪阶层,旅行车两台。“向生活妥协”的他,无时无刻都在为梦想而准备着,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一身车包,均为大海哥DIY而来,并无私分享了心得体会。当我们还在研究Bikepacking车包是否合理,哪里购买,哪里便宜的时候,他已经玩的飞起了。
滤水,烧饭,既然是旅行,风餐的训练得有
大海哥的围场(续)
还是那句老生常谈:先别想着环球,骑出去过夜先。
好像楼越盖越歪了....
----------------------------------------分割线--------------------------------------不管了,既然都提到露营过夜了,索性再总结一些骑行露营的理念吧。
露营,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有关骑行的露营,和徒步、登山的露营,有很多共同之处,也有其独特一面,究其露营方式,有以下类型...1,大同型---和其它旅行方式的露营一样,帐篷使用专用撑杆,一般为双层结构。像这样比较恶劣的环境下,传统帐篷比较稳定...
干燥温暖一些的环境,只用内帐也是可以的...
反之,为了减重,只用外帐也是完全可以的,前提是帐篷设计本身,要支持“只搭建外帐”或者“先搭外帐,后挂内帐”才行,还有一种设计,是直接在地席上固定撑杆,然后披上外帐,从此延伸出来,其实也是可以根据内帐底面的形状DIY带卡孔的地席,这样也可以减掉笨重的内帐;再延伸远一点,连地席也不需要,直接用织带打铆孔,也是可以固定撑杆,然后挂外帐。
这种撑杆相互平行的叫做“隧道帐”,在有杆类的帐篷中,相比撑杆交叉的穹顶式或者屋脊式的帐篷来说,空间是最大的,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必须拉风绳才能立起来。
这个也是隧道帐,年纪大一些的朋友应该认识这个牌子,FERRINO,意大利品牌,当年在国内出现的产品蛮超时代的。
这个应该也是由隧道帐衍生而来的,姑且称为单杆隧道帐吧,算是某种程度上的极致了。
但是,BIVY党也借鉴了隧道帐的结构特点,在极度减轻重量的前提下,极大的加大了头部空间,这个组合应该是不到一公斤的重量。
与追求轻量与小巧相反,另一个极端是重视稳定性和空间,比如国内开朗设计的这款,前厅烧饭,后厅放车,内空间很宽松。
缺点当然也明显,就是重量了,此款帐篷的测试者以Bikepacking的方式独行藏北,能使用此款帐篷实属不易。
当然,如果体力很好,单车装载能力很强的话,帐篷的重量和体积都不是问题。比如这样的。
以及用拖车的
也有用了拖车还追求轻量的传统帐篷的
总之,传统型的帐篷,其特色主要是:层结构分明,稳定,上手容易,重量稍大,选择范围很宽、价格档次分明。
2、无杆帐这里的无杆,并不是说没有撑杆,而是帐篷设计没有专门的撑杆,使用其它物品作为支撑,比如登山杖,比如船桨,比如树干竹竿;在这里,可能有朋友质疑,登山杖并不比帐篷撑杆轻啊,但是,作为长途骑行,有些比较精彩的徒步路线,也值得去走走,带登山杖,可随时从骑兵到步兵切换,同时可以搭建帐篷,也有一定搏斗功能,还能作为车撑使用,一物多用,是轻量化的一个基本理念。无杆帐一般为单层,多采用涂硅油的尼龙布制作,线缝涂胶(而不是热压的胶条)防雨水渗透,涂胶可以反复,一般的用户都能操作。从重量上来说,一个单人用的无杆帐,连地丁风绳,一般重量在500g上下(有更轻的,也有更重的),而一个无杆四人帐,其重量也一般不超一公斤。
比较典型的金字塔型无杆帐,使用一根登山杖即可支撑,睡一个人宽松,两个人也不是问题。
同样是单手杖支撑,人车均可入帐。
“人”字型结构的无杆帐,高低杆支撑,一个人用很合试,图中这款,估计重量不到400g.
即使用拖车,也不必排斥轻量化,省下的空间和重量,可以携带更多的给养物资。
即使恶劣的环境,无杆帐也是可以生存的。
这个无杆帐加露营袋的组合也不错,二者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视天气而定。
看形制有点像是4-6人用的无杆帐,内空间是比较可观的。
一家三口的旅行,无杆帐也是可以胜任的。
吊床其实是一个大类,这里暂时放在无杆帐的范畴吧。
3,车帐合一型这也是无杆帐概念的延伸,顾名思义,就是利用自行车来支撑的无杆帐
其实这个概念应该是历史悠久了,早期的冰岛自行车旅行家,欧洲自行车部队之类的...
Topeak大约十年前的设计,可能是超轻车帐的始祖,鸟了吧,可惜就是太贵,不*丝,不亲(天朝)民。
这两位算是把Topeak的概念*丝化,DIY化了。
Topeak车帐的变形用法。
Topeak车帐的变形用法。
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不买闪电的坐垫...这个算是我的回答吧...
也就是说,合理利用自行车和周围事物,总有办法把帐篷(天幕)立起来
所谓运筹帷幄中,首先是运筹一下帷幄怎么搭....
4,流浪汉型出门在外,露营舒适性虽然很重要,但并非任何时候都能如愿,合理的利用现成的遮蔽物,可以携带更轻的装备,更多的食物,走的更远更深。
干燥地区的岩棚,不过可别在雨季,干沟秒秒钟变冲沟
废弃的面包车,虽小,but works
无人居住的板房,窝棚等等...只是国内的废弃建筑物,绝大部分变成了荒野公厕,live nothing but baba,似乎是国人习俗了。
一道石砌防风墙,提供的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舒适。
歪楼歪的有点厉害,下面言归正传,列举一些旅行中的车,说明旅行车的多样性,分析车主设置思路,不炫富,不装X,实用为王......
-------------------------------------------分割线-----------------------------------------------------
一位名叫Iohan的保加利亚年轻人,采用一边打工一边旅行的方式环游世界,除了普通的公路骑行之外,更多的是深入不毛之地的穿越骑行,甚至bikerafting(带车漂流)。上图是他近期在南美山区旅行使用的胖胎车。也许Lauf前叉的昂贵令人望而却步,但是车主本身携带行李的方式值得学习。
除了大家已经比较熟悉的bikepacking行李包,如车架包,车头挂袋,前叉超大水壶架之外,车主还充分利用了车把后方,车架下管和上管,甚至车架和货架的连杆部分的空间来绑缚物件。后货架上是一个完整的背包,顺前后方向捆绑。背包虽然导致行李重心较高,但是在南美山区很多需要推车扛车的时候,车主可以将背包背在自己身上;也可以在徒步行程中使用。
Iohan的个人主页可以了解他的更多故事与经历:bikewanderer/B站上也有从油管搬运回来的Iohan的旅行Vlog:SEE THE WORLD
简装的耦合Surly world troller。外变,目测27速,Jones LOOP车把,BB5或者BB7线碟,WTB车座,ERGON把套,挡泥板都只有前轮。
帐篷利用车架内的空间,绑在大水壶架上;立管水壶架仍然行使其原有功能,前叉增加了两个水壶架位置;后货架上一对轻量驮包,估计就是一个小巧的睡袋,换洗的衣服和冷食;蛋槽防潮垫顺绑在后货架上,防潮垫之上估计还绑了一双凉鞋,顺便晾晒羊毛袜子和羊毛内衣;超长的打气筒绑在上管上方。这样的简单设置,足够跑国内大部分的长途路线了,只是得相对温暖些的季节。其实,这就是一台尺寸略大,车架三角略大的山马,等量代换一下,其实国内的选择很多,很多,很多说句题外话,如果美利达野狼换成硬叉,平把/燕把/LOOP把,轮组足够结实足够润,可以具有更强的实用性所以,狼3,5,还是7,个人觉得,只需要看轮组就能决定了,其它配置,大都是虚的
骑行在南美山区的少年
可能国人都看不起的一台大折叠车(前文提及过的Montague,也有山寨这种款式的悍马自行车),前叉单柱减震(约40mm行程);V刹;可能使用的玛吉斯防刺胎;单前轮挡泥板;普通铝合金货架;把立上有个智能手机座--智能手机的功能已经相当的强大;随时需要用的小物件放在车头绿色的挂包里;备用折叠胎双曲之后绑在后货架侧面;行李装工业塑料袋里用橡皮绳绑后货架顶端,经常穿脱的衣服也绑在行李之上;把套不舒服?副把不舒服?一对10块钱的公路车把带解决忧愁。
正如前面提及的,其实普通的洋人并不怎么懂车,但是他们擅长使用已有的简陋的东西来做很多事情,按理说,这个能力应该是中国人更强....
什么叫一泊二日,痴汉骑乘?露营,骑车,划船三不误。车头是折叠充气船(国内也有生产,质量国际水平,可以搜索淘宝店“Microraft 微漂流”);救生衣包裹一个防水袋(防水袋里是食品)绑在后货架顶部;两侧的驮包一边是单层金字塔无杆帐,另一边是保暖层衣物(羽绒服,羊毛内衣之类的);水壶水瓶或者水袋放三角包里,富余空间填充净水器之类的小物件占体积的睡袋在背包里,船桨插在背包袋鼠舱里,看起来背包大,实际不超过3公斤。可能炎热的地方背包骑车难过,但是寒冷的地方,这也是个额外的保暖措施;可能有人会疑问,无杆帐用什么支撑?防潮垫呢?船桨支撑,船当气垫呗
有朝一日有钱有闲能去欧洲或者北美旅行,我真心喜欢这样的设置:拖车携带绝大部分的行李、电助力 软尾山地车。可以深入山区玩耍,攀岩也好,singletrack也好,或者骑到山径尽头,再徒步去个高山湖泊洗个澡,再DH而下。并且,届时我已老,老胳膊老腿,有个电助力会少很多尴尬...有入电助力的朋友自嘲说,这是不讲武德。那又怎样?“不讲武德”,这是宅家里云旅行的人的酸话,JUST ENJOY YOUR JOURNEY.
一位名叫iik的瘦长中年老外,用行动诠释了何为极简旅行,不同于那些信用卡车手,这位老哥确实是以小代价来实现其旅行目标,不要小看这些看似初级的设备,访问他的个人主页就能知道他这十几年来究竟都跑过哪些路线:Ultralight bicycle touring
古董车?只能装后货架?行李多?大长途?希望重心低,风阻小?这个方案解决所有矛盾,更方便的一点是--如果有迷人的支线小路,只需要寄存拖车,便可以舒舒服服的玩一个周末。
图片拍摄于吉尔吉斯斯坦的荒原中。不要觉得这是老外摆拍,图片中这家伙是以骑车为载体,在吉尔吉斯攀登多座未登峰,基本都是技术型山峰。因此,他获得了当年登山界最高荣誉的金冰镐奖,并制作了电影。这位车手名叫:Kyle Dempster,有兴趣的可以去百度谷歌一下。
经验 3不能只限于虚拟世界,宝熊的小兄弟也采纳了这个方案,为期一年的田野调查。
由于从车到装备均是我一手操办,所以这一更我可以说的更详细精准:
*车架-前叉:黑雪老汉推老版(不知道算不算是MK1),二手收购于佛山@Hugo*轮组:黑雪编制的LX轮组,SCHWALBE 马拉松PLUS 26-2.0胎*刹车系统:BENGAL 线拉碟刹器 中锁转六丁座 SRAM六丁碟片 FR7刹把 捷威刹车不锈钢线
*传动:M5XX花键曲柄 22-32-44盘片 花键中轴 SRAM八速飞轮(11-32) KMC库存链条*变速器:灵犬梁变座 禧玛诺3*8梁变拨杆 M330前拨 M521长腿后拨*货架:黑雪前后不锈钢货架,前货架为骑迹“鬼金羊”平台货架,主要放一些体积较大又不太重的东西,也方便晾晒湿衣服和袜子*拖车:驴车行的国产拖车,轮子单独找济南小黑哥编的,世文16寸外胎*把横之下安装了一个额外的把立,夹了一根φ31.8的PVC塑料管,用以固定车灯或者GOPRO,或者两者都装
*拖车后面用PVC塑料管做了两个放染料瓶的水壶架*虽然有中支撑安装座,但是到后期还是拆掉了中支撑,因为实在没有太多用处,而且也重*中置副把:主要是用于临时挂载一些零碎物件,修车的时候也便于把自行车翻倒过来作为支撑点*挡泥板:黑雪,完全够用,不讲究13格没必要SKS*拖车兜底的是一块比较大的蛇皮口袋那种布,帐篷睡袋炊具食品全在上面,兜底布除了遮挡风雨灰尘之外,野营的时候也是作为地板布。*开朗的驮包:笔电、换洗衣物、书籍什么的....--------------------------------------------------------
路线,这个小兄弟当时是打算做西部农村社会调查,我给设计了一条特别坑的路线,可以获得巨量的西部农村社会信息,同时也会遭遇各种坑人坑熊的路况。原本,如此艰苦的路线,这样的重车,特别还带着拖车的设置,并不适合这个体重不到60公斤的瘦小伙子。然而执着与毅力,最终支持着他圆满完成了自己的目标。---------------------------------------------------------路上遇到的车方面的问题:1,来令片磨光;2,链条太脏,档位匹配不当而扯断过一次--------------------------------------------------------------------
如果说,可以用来旅行的车就叫旅行车,那么,就看你怎样定义旅行了。你可以负载70多公斤,沿公路骑行;也可以一个尾包两瓶水,7天半跑完川藏线全程。当然,也可以看看别人“不务正业”的旅行。
两个老外带着露营的全部行李,滑雪和登山的器材,在阿尔卑斯山区寻找生雪,技术登山,登山滑雪,背车穿越...我想说的是,重载,总得有个目的。强调自己长途载重多少公斤,挺low的做法,再能拉货,也不敢跟三哥们比。而旅行中做了什么,看了什么,体悟了什么,也许才应该是旅行的意义(如果真要攀比的话:))。电影:ICE AND PALMS 传送门:bilibili/video/BV1hb411i7a1?from=search&seid=15394307760066381183
-------------------------------------------分割线-----------------------------------------------------
配件的准备在准备配件之前,建议先做以下几件事:1,了解自己的车,清楚哪些是易耗零件,哪些是比较容易损坏的零件,哪些是旅途中需要观察的零件。如图这台常规旅行车:
*根据自己过往经验,外胎,链条,飞轮,刹车皮/来令片是属于易耗品,请注意,这里的“易耗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自己定义为“万公里以内会损耗至需要更换的”,其中,高品质的外胎,比如世文马拉松外胎,理想的路况下,甚至可以超过万公里;链条飞轮根据档次的不同,区别也比较大;而刹车皮的话,如果遇上雨季,泥沙较多而刹车皮品质很一般的前提下,可能一个几十公里的下坡就可以全部损耗完;而常规的碟刹来令片,寿命基本是数千公里。以上几个部分的零件寿命也需要考虑环境,总体来说,干燥区域,铺装为主的路面,要比潮湿泥泞,路面坎坷的环境,寿命要长。
*再说“易损件”,这里也是相对的概念。常遇到不骑车的人问我:你骑长途胎扎了怎么办?由此可见,“扎胎”是非常常见的意外故障,受害者就是内胎了。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但是也有案例,就是外胎的非正常炸口,有可能是因为外胎帘布有暗伤(或者个别品控不到位的),在高压工作状态下鼓包,严重情况下甚至炸开形成条形开口,一般发生在胎壁上;
另一种情况就是外胎碾压到了相当锋利的片状物体导致胎冠割裂开口,比如90年代末-2000年代初,四川凉山地区的车匪,会在山路拐弯处埋放三角形的地刺,虽然针对的是载重货车,但我也很有幸的中了招,内胎直接报废,好在带了备用内胎,然后用铁丝把外胎跟车圈捆扎完了充上气,压力还不敢太高,支撑了200多公里,找了一个大些的县城,换了条上古时代的樱花牌外胎才算松口气,那种路感真的是奇葩,再不想体会第二次。此处也侧面证明了26轮的普及性。
*另一个常见的容易损坏的零件就是链条,一般来说,如果骑车习惯比较好,使用正常的盘飞搭配,不“憋档”,并有良好维护意识的前提下,链条是不容易断的。但是有时候,不能对自己的人品心存侥幸,没带截链器的情况下,接链真的是件欲哭无泪的事情---捡石头砸销钉....这事情我干过....好在有人帮我搭手....*旅途中需要经常检查的,主要是紧固螺丝,而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货架固定螺丝,货架螺丝断掉的可能性有多种:a,螺丝本身材质或者品质问题;b,拧得过紧,本身已经被过度的拉力扯裂;c,长时间载重颠簸后,螺丝松动,从而直接受到货架的剪切力。所以,选择质量可靠的螺丝,合理利用前楼提及到的弹簧垫圈甚至螺丝胶,长途中习惯性检查螺丝松紧,可以尽可能避免这个情况。
2,旅行车配件的归一化处理:所谓归一化,就是让零件的规格趋近简单,比如将车上所有的螺丝统一为内六角螺丝:
*比如前拨的高低限位螺丝,后拨的张力螺丝和高低限位螺丝,大多都还是3mm的十字螺丝;
*某些牙盘的盘钉螺丝为T30内梅花螺丝;六钉碟片的固定螺丝有可能是T25内梅花螺丝;
还有挡泥板支撑杆的固定夹是4mm的十字螺丝等等;
以上这些螺丝都可以用相应的内六角螺丝替换掉,这样一来可以精简的,就是工具,一件工具也许不重,多几件就难过了。另一个可以归一化的就是线管,车上的线管,常规的情况下,变速线管是4mm直径的直丝线管,而刹车线管是5mm的盘丝线管(如下图所示)。我自己的车上,都统一为5mm的直丝线管(不是手误,现在有这样的东西存在)。特别是全线管走线的车,变速线管换成5mm直丝之后,变速的手感可以提升不少。
3,行前例检保养,替换已到使用寿命极限的零件(这一楼无图,而文字很多,如果是新手,请务必耐心看完,也许能救你一条命)**着重注意轴承类的部件,这一类故障在野外比较难搞,具体的有:
(1)碗组,如果车头转动晦涩,刹车点头,甚至前叉旷动,那可能是轴承缺润滑剂,轴档麻点,滚珠破碎,或者封装深沟球培林进水锈蚀,甚至可能是前叉垫圈不够导致(2)中轴,如果转动晦涩,或者转动有沙点感,发力异响。有可能是中轴进水锈蚀,或者进沙,或者中轴盖松动,严重的甚至可能是五通开裂。(3)轮组转动是否顺滑,是否偏摆龙跳,如有,检查问题所在并排除故障。(4)脚踏转动是否顺滑,踩踏是否有异响,是否有旷量
**然后是磨损件,如果这一类东西都快到使用寿命极限,最好先换再出门(1)牙盘,飞轮,链条:牙盘和飞轮是否尖齿(这里的尖齿是指齿轮尖端磨短或者磨细,两种情况都会导致链齿咬合的不稳定;链条是否磨薄,是否拉长。存在问题的最好立即替换。
(2)外胎,胎冠是否磨平,胎齿中有无没注意清理的尖锐异物,胎壁是否有比较严重的刮擦痕,是否有龟裂;
内胎是否过多补丁
(3)圈刹类---刹皮磨损程度,车圈刹车边是否磨损凹陷;碟刹类,碟片是否有比较严重的变形,表面是否磨出凹槽,来令片是否见底。
(4)这是平时很多车友不容易注意到的一点---刹车线以及变速线的夹线位置,如果线帽已丢失,而线头还没有爆丝的情况下,请务必套上线帽;另外就是夹线是否过于大力,导致刹车线或者变速线爆死。其实不管变速线还是刹车线,都很难很难很难使用到断裂,而我们现实生活中听闻的“用断刹车线/变速线”的案例,基本来源于以上两类疏忽。
(5)紧固螺丝是否松动/锈蚀/滑丝/滑帽----前面三种情况容易理解,那何为滑帽呢?以内六角为例,一般是使用工具的习惯不好(比如内六角没有完全插入帽头就猛力拧紧),或者是拧螺丝过于大力而将六角形的帽头磨圆,导致内六角帽头无法再与工具契合,无法再调整松紧,遇到这样的隐患,最好用取丝工具将这些螺丝取出,更换。
-------------------------------------------分割线-----------------------------------------------------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建议收藏
加入头条小组:我们都爱单车旅行,找到更多热爱骑行,热爱单车旅行的朋友。
关注组长:@小柱bike 每天分享有关骑行,单车旅行的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