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间一直在追热点,拍视频,直到昨天才去看了场电影,选了目前票房最高的《你的婚礼》。
没别的原因,就是看到微博上一直有人“看哭了”,又是目前上映的唯一一部爱情电影,想着能带来点写作的思考。
剧情大纲如下:
男主角是游泳特长生,女主角是转校优等生,俩人在高三相遇,男主对女主一见倾心,追了她很多年,终于大学毕业之后谈了一段时间恋爱。
但最后还是阴差阳错地分手了,最终女主和别人结婚,男主参加了她的婚礼,感谢了这个“陪伴他15年的女孩”。
很……青春疼痛。
关于电影拍得怎么样,我不是专业的,就不多评价了,目前豆瓣反正是这么个情况——
我的专业是教人谈恋爱,所以我就换个思路,聊一聊电影里的男女主角谈了这么多年恋爱,到底都出过些什么问题。
不是我说,他俩最后没结成婚,真不冤。
下面的分析纯粹来自我个人视角,我知道电影只是娱乐产品,没有上纲上线的意思,仅供参考。
涉及大量剧透。
整部电影里,男主角对女主角长达15年穷追不舍,为了她一会儿退学一会儿复读,又是打架又是放烟花,还当过挺久的备胎。
其实客观分析,男主所谓的“付出”,至少一半以上都对他的人生起了“正面效果”:
为了女主好好练游泳,不再打架。
为了跟她考同一所大学,发奋图强复读。
想拿全国游泳冠军,在女主面前证明自己。
以上种种,都可以说是因为这个女生的出现,男主变得更好了。
两件不太好的事情,第一是因为和女主重逢,甩掉了本来快要谈婚论嫁的女朋友。
这确实有点渣,没得洗。
第二是为了帮女主挡住从天而降的重物,自己受伤,再也不能游泳了。
这件事我觉得一分为二地看,这对男主的人生的确算得上是个重大打击,但另一个角度说,也可以理解成是男人奋不顾身保护心爱的女人,是他学会了勇敢和担当。
所以综合看下来,男主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总体上,他是在成长,在越变越好。
但是在结尾,男主在女主婚礼上对她说了一句话,大意是,我这么久以来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和你在一起。
甚至都不是“为了你”,是“为了和你在一起”。
言下之意,他这么多年的努力,进步,成长,改变……都是为了谈个恋爱?
这种思维方式,俗称“恋爱脑”。
而恋爱脑最大的问题在于,无论这个人做了什么,是变得更好还是变得更坏,他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另一个人”。
为了另一个人的认可,为了得到对方的青睐,为了和ta相处得更久等等。
一旦另一个人突然抽离掉——不管因为什么原因,都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就像女主提分手之后,男主很长一段时间消沉到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在哪,在做什么。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看到很多人其实自己条件也不差,一谈恋爱就要死要活,失恋就像天塌了一样。
这是由他们的思维方式决定的。
而偏偏,越是恋爱脑的人,越容易在恋爱中受挫,因为他们谈起恋爱几乎是“寄生式”的,如男主所说,他一切的言行都会围绕着女主而存在。
但没人受得了长久地“被寄生”。
比起男主,女主的剧情线我更迷惑一点——我通篇都在思考,她对男主到底是个什么感情?
高中时代,她一直是好学生人设,好学生不早恋,而且她因为原生家庭的问题,一直没什么安全感,所以她不想和男主发展恋情,我能理解。
结果刚上大学第一年,就火速交了个男朋友,因为她刚上大学第一天书本掉了一地,那男的过来帮她捡了。
她就突然感觉到“有安全感”了。
这……
女生谈恋爱想要安全感,这没问题。
但女主到底怎么定义“安全感”?
如果安全感是要非常爱她,那很显然,男主愿意从高中追到大学,为她复读,至少比一个帮她捡书的路人更爱她吧?
如果安全感是嘘寒问暖,照顾她陪伴她,那么以女主在电影里表现出来的,广受欢迎的校花形象,肯定也不缺这样的追求者。
但反正,女主宁愿跟个突然出现的路人谈恋爱,也不要男主。
要是理解成,她对男主就是没感觉,男主再怎么对她好也勉强不来,可后面她和男主重逢,发现他愿意为了自己和女朋友分手,为了救自己受伤的时候,又突然爱他爱得死去活来了……
总之看完女主的感情线,我一直没有搞清楚她择偶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她到底为什么一开始死活看不上男主,后面又突然因为什么而接受了他?
在影视作品里,我们可以说这个角色塑造得不成功。
但放到现实中,这其实就是很多女生聊择偶标准的样子——问她喜欢什么样的男人,要么就说不上来,要么就是“对我好的”,“聊得来的”,“有感觉的”。
再往下细化,做到什么程度算对你好,聊什么话题能聊得来,对什么样的人有感觉,又说不清楚了。
可是,自己都不明确自己要什么,别人想满足你都没办法不是吗?
我最想说他俩分手那段。
男主为了救女主受伤,中断了游泳的职业生涯。
他跟哥们说,很担心自己以后会后悔,会把自己这辈子的失败转嫁到“都是因为救了她”,好巧不巧被女主听到了,女主瞬间心死,非分手不可。
当然我能理解,在年轻小情侣眼里,这是非常严重的一件事,你说你那么爱我,结果救了我你居然后悔?
但我说句有点扎心的话,其实在成年人的长期恋爱,甚至婚姻关系里,类似的事情是很难绝对避免的。
平心而论,一个男人为了救自己心爱的女人,断送了自己曾经最在乎的职业生涯,人生一落千丈,发生了不可逆的改变。
他能不能偶尔在心里不平一下,感慨一下“如果这一切没发生,我会是什么样”?
我认为这是人性的一部分。
这种感慨,甚至带点后悔的情绪,和他爱女主冲突吗?
可以不冲突。
根据他之后的一系列表现,他的确还是爱女主的,那个所谓的“后悔”,就是一个闪过去的念头。
如果按照我的一贯标准,看待一个人不要听他怎么说,要看他怎么做,男主的表现至少能及格。
类比一下,这可以近似地理解成,很多父母偶尔都会后悔生孩子,会幻想如果没有孩子,自己现在应该会更自由。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依然爱自己的小孩。
我说这些不是为男主洗白,男主当然不该这么想,毕竟无论是追女主还是舍身救人,都是他自己的决定,怪不了别人。
这种想法,是他的懦弱,幼稚,甚至阴暗面。
但更进一步想,长久的恋爱和婚姻关系里,是不是完全容不下一点点阴暗面?
肯定不是。
相反,长期关系是两个人极度亲密无间的相处,只会不断地暴露阴暗面——谎言,争吵,偶尔的心猿意马,乃至那么几个“我觉得我不再爱ta了”的瞬间。
很多人在步入长期恋爱和婚姻之前,都没有看清一个真相:
不要寄希望于对方没有阴暗面,而要想好,当你们的阴暗面都不断暴露出来,该怎么处理。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哪怕是最幸福的婚姻,也有过至少200次离婚的念头,和50次捅死对方的冲动。
有了念头不可怕,关键在于,最幸福的婚姻里,他们能和彼此的阴暗面,彼此不那么光彩的念头共存。
——
当然,你也可以认为我太较真了,看电影就是图个轻松,要这么深刻的教育意义干嘛?
OK,如果都抱着这种心态也挺好,文艺作品里本来就不该强求“三观正确”。
但这句话有个先决条件是,也不要轻易用文艺作品来指导现实生活。
同时,我们也都知道,其实很多人,包括曾经的我自己,都用小说,电影指导过自己的生活,尤其是是恋爱。
我还写过不少影评,就是分析电影里男女主怎么走到一起,有什么可供参考的操作。
那么,既然我们无法避免地会把文艺作品和生活挂钩,那我们也理应从中做出区分,什么样的剧情可以沿用到生活中,什么样的剧情只是艺术加工,放到现实里绝对要翻车。
这是我认为的,欣赏文艺作品应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