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冬,油尽灯枯的李中堂闭上了他的双眼。晚年的李鸿章,可谓是身负骂名,在一片耻辱中走完了他人生的尽头。
纵观李鸿章的一生可以用他自己的话来概括“予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遭遇不为不幸”。
这句话简单的概括出了李鸿章的生平事迹,但是毕竟是自己的评价,对于自己晚年签署的诸多丧权辱国条约的事情却只字不提。客观的说这位为大清朝呕心沥血中兴之臣,一生当中毁誉参半,既有中兴的壮举,也有耻辱的和谈。
山东济南推出甲午战争专题展
大多数人对于李鸿章评价都不是很友好,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他签署了大量丧权辱国的条约。1871年8月,当时的李鸿章签署了他生平的第一份丧权辱国的条约——《中日修好条约》,从那一刻开始,他的后半生都在永不停歇地签约。在李鸿章签署的30多份丧权辱国的条约当中,对他而言最为耻辱的一次当属中日《马关条约》。
我们都知道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经过了近一年的战争,腐朽的清政府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都在与日本的争斗中落败。面对着日军随时挥师入京的威胁,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之下,李鸿章无可奈何的前往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进行和谈。
在这次和谈中,日方代表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甚至在李鸿章的座位旁放了个痰盂以此讽刺李鸿章年老无能。紧张的会谈进行至第四天,李鸿章从会谈的春帆楼乘轿车返回驿馆的途中,被突然窜出的日本男子开枪击中脸部。血染官服,倒在血泊之中的李鸿章醒来之后,说了一句:“此血可以报国矣”!
三天之后,李鸿章头裹白纱布,又坐在谈判桌前。世界舆论哗然,开始谴责日本。舆论压力下,伊藤博文主动提出减少赔款一亿两白银。会谈的最后一天,李鸿章多次向伊藤博文讨价还价,先是恳请日方降低5000万两,日方不肯之后,又恳请降低2000万两。
无可奈何之下,李鸿章恳求日方看在自己年老的份上,降低个十几万两的回路费,可惜即便是这样日方依旧不肯降低一分钱。拉下老脸的李鸿章,无非就是想为清王朝省下一点钱。可惜日方连这一请求都不肯答应,感到耻辱的李鸿章发誓今后再也不踏上日本的国土。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史料展(续前)
我们大多数人正是因为看到了李鸿章签署的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对他嗤之以鼻,却不曾想过其实他无非是满清政权软弱的替罪羊。而且即便是他签署了臭名昭著的《马关条约》,但是他也用自己最大的力量来争取国家的利益,带着一身疲惫和那颗耻辱的砂弹,李鸿章离开了那个令他耻辱的土地。
评价一个人,往往需要从功过两面来加以评价,诚然李鸿章签署了30多份丧权辱国的条约,但是这一切不过是他在替清政府背黑锅。从正面的角度来分析、评价李鸿章,不难发现他确实承受得起“四大中兴名臣”的称号。
正如他自己所说“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壮年时的李鸿章,跟随恩师曾国藩平定了太平天国的起义运动,避免了清政府的垮台,为清王朝续了近50年的命,客观的说一个统一的清政府避免了让中国群龙无首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安徽:“李鸿章故居”举办的“李鸿章与招商局”展
如果说平定太平天国的运动,不足以“洗白”李鸿章,那么“洋务运动”无疑是李鸿章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最大的功绩。虽然“洋务运动”不是李鸿章一人所为,但是作为主要的领导者,其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关于“洋务运动”李鸿章曾对朋友说过一句话:“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这个“变”字首先是体现在变中国之体力,用武器强大中国。1865年,他亲自主持成立了当时全东亚最大的兵工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随后又大量的购买军舰,组建了当时远东第一水师——北洋水师。
除了国防实力的变化之外,李鸿章还重视国家人才的培养,也就是所谓的脑力之变。为了培养人才,李鸿章派出了大量的留学生前往国外学习,当中比较出名的就有电报局长梁金荣,清华学校校长唐国安,交通大学创始人梁如浩,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南京李鸿章祠堂
做好了军事、人才培养的改变之后,李鸿章与时俱进,抓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尾巴,开始建设中国的近代工业。从中国的第一条电报线开始,李鸿章陆续中国第一个船坞——天津大沽船坞、中国第一家近代化煤矿——开平矿局。在这些近代工业当中,要数最大的成就当属他创办的轮船招商局,直到今天中国依旧有这个轮船招商局的影子,那就是招商银行。
可以说李鸿章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单纯的从他签署丧权辱国的条约这点来说他遗臭万年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