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个老式的摩托仅有这一点印象了,家里的还有两辆自行车,一辆是父亲单位发的,送报纸用,一辆是母亲上班用。母亲上班很远,有十几公里,每天骑自行车。母亲是农村户口,所以家里还有一辆架子车。到农忙的季节要徒步拉着架子车去把收获的粮食拉回来,架子车是大概是下图这个样子,不过是父亲找人用钢管和铁皮做的,质量要好的多。等家里有了一些积蓄了,父亲买了家里第一辆摩托车,关于这辆车的记忆就要丰富的多了。
替换
替换
上图你能看出两辆嘉陵50结构上最大的区别在哪吗,最大的区别是在脚踏的地方,一个是一个横杆,一个就是完全类似自行车的脚踏了。父亲买的就是第二种那种自行车脚踏版的,当时应该就这一种,对这辆摩托的记忆,伴随了我那快乐又永不再来的的童年。
替换
这辆嘉陵后轮的地方有个机关,如果你知道这个机关的作用,恭喜你,和我一样至少是知天命之年了。在后轮的地方有一个小的扳手,扳上来脚蹬就是发动摩托的启动杆,使劲蹬两圈,摩托车就嘟嘟嘟的愉快的着车了。把扳手扳下去,脚蹬就和自行车的功能一样了,在摩托车故障的时候,可以像自行车一样骑着走,当然,那绝对是一个体力活。
这样一台50CC两冲程功率可能还没现在大电摩的功率大,像是一匹小矮马。但就是这样一辆小摩托,在我们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父亲上班的邮电所是一个小院,有三间瓦房,中间的一大间用于办公,附近的人寄信、寄包裹啥的都在这间房子里。两边两间可以住人。后来又盖几间平房。老家在临县,有几十公里,在我有记忆的印象中每次回老家好像都是坐这辆小摩托。多数是和父亲母亲三个人一起回去。母亲当然是坐在后座上,我开始是蹲在前边,几十公里的路程那是相当的酸爽。后来父亲想了个办法,在后座和车头之间绑了两根小指粗细的麻绳,那时候个子也小,扶着车把坐在绳子上,虽然腿是不麻了,每次坐车,屁股勒的生疼。
有了摩托做农活效率也提高了。原来都是用架子车徒步十几公里把几百斤的粮食运回家,有了摩托车,父亲把架子车的车把用绳子绑在摩托车的后座上,骑着摩托车带着粮食就回家了。虽然骑的也很慢,但比人力要省事太多了。
两冲程的车需要把机油和汽油混合好后再倒进油箱,所以家里有两个塑料的大油壶。对那时的加油站没有任何印象,怎么加的油也不知道,倒是有印象父亲开卡车的朋友路过的时候父亲会顺便抽上半壶油。
有一次在屋里地上倒了一点汽油,用火柴点着了,迅速燃烧的火焰完全出乎我的预料,把我吓得够呛。幸好只是一点汽油,很容易也扑灭了,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当然,这事对谁也没说。
父亲的动手能力特别强,经常把发动机拆的七零八落,修好了再组装起来。父亲修车对当时的我来说绝对是最有吸引力的一件事,对每一个拆下的零件都很感兴趣,尤其是火花塞发出的蓝色火焰,太神奇了。偶尔父亲也会让我帮忙,让我拿着火花塞搭在缸体上看火花的情况,一开始也没经验,拿的离电极太近了,强大的电流直接穿过身体,估计有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
第一次骑摩托的情节我还记得很清楚,父亲应该是要拉着架子车走,就让我骑摩托到前边等他。当进把我激动坏了,我站在脚蹬上使劲蹬两圈,车顺利的着了,坐上车座,踢开脚撑,看看旁边车不多,一拧油门,走了。路两边是高大的杨树,我穿行在夏日的阳光中,风呼呼的刮过两边,真有一种春风得意马蹄急的感觉。途中碰上学校的同学,我还帅气的招了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