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04年,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创作。作为自上古时代开始,便世代为天官,掌管历史的司马家,撰写一部规模空前的巨著是他们的心愿,更是他们的使命。
14年后,一部由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的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的《太史公书》横空出世,历经千年而不衰。
《史记》作为“二十四史”之首,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不仅仅是一本公正的史书,亦是一本优秀的文学著作。一字千金、卧薪尝胆、四面楚歌、完璧归赵……那些你我耳熟能详的成语均来自这本书里。
可是这部巨著成年人读起来都有点吃力,何况孩子?如何让孩子在他们还小的时候就能领略这部巨著的风采?如何把这些历史上的事件讲给孩子听?成了一个难题。
幸而有《少年读史:小史记(全五册)》在,可以让孩子们尽情畅读那些发生在过往的事儿。
《少年读史:小史记(全五册)》从帝王、武将、宰相、奇人、思想家5个角度,精选了《史记》中最有代表性、最具现代价值的65个人物的传奇人生,以使青少年通过阅读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把握历史,增长智慧,获得成长。
通过场景描写、对话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逻辑梳理,将原本枯燥的史实,转化成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道走进这套“小史记”。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平定六国”“破釜沉舟”,词语的背后是帝王们波澜壮阔的人生,也是他们丰功伟绩的写就。
当年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在面对为与不为时他们的选择是什么,在面对家国天下、百姓苍生时他们的初心使命是什么……他们的雄才伟略,他们的韬光养晦,他们的动心忍性,他们的生死抉择……这些品性代表着什么,决定了什么,又让历史的舞台演绎了什么……
“围魏救赵”“负荆请罪”“胯下之辱”“李广难封”,词语的背后是当年那些在战场上奋力厮杀、保家卫国的武将们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人生写就,亦是历史中最嘹亮的生命高歌。
寥寥数字下铺展开来的是他们的智慧与胆识,他们用巧妙的计策战胜敌人,用真诚的行动赢得尊重,用自律的品格打动人心,他们能战亦善战,但又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平。
高度重视战争,慎重对待战争是他们的真实写照,他们一直都懂兵法的要义便是护国,全军和安民。
“不辱君命”“纵横捭阖”“运筹帷幄”“成败萧何”,词语的背后讲述的是那群智谋超群、豁达大度的宰相们的故事。作为古代君主之下最高的行政长官,他们的任何决策都称得上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举措。
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是他们的初心,可官场沉浮几十载,他们是否还能坚守初心?他们推动的改革是否如期进行?他们的赤胆忠心又是否赢过了君主的无端猜疑?
“不食周粟”“易水悲歌”“优孟衣冠”“一诺千金”,在这一辑里,有太多太多我们熟悉的故事以及这些故事演化而来的成语。
我们常说要学会选择,能够选择,敢于选择,要勇于逐梦,善于筑梦,可真正能够这样做的人却少之又少,大多数的人只不过是在午夜梦回之时为之一震,再无其他。
到底该何去何从?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六便士孰轻孰重?当你还在为之困惑不解时,也许两年前那些传奇人物的故事可以给你一点启示。
他们的超尘脱俗,他们的果敢无畏,他们的当机立断……即便也有两难的境地,也有重重的困难,最终他们都坚守自了己的选择。
“道法自然”“仁爱天下”“庄周梦蝶”“兼爱非攻”,当这些词语铺排而来时,脑海中浮现的尽是那百家争鸣、诸子锋起的古圣先贤的群像。
时光要回到两千多年前,在群雄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坚守自己的信仰,在战火重重中奔走各国去宣扬自己的思想,只为心中的希冀。
他们以无畏的精神,以深邃的思想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中国人的精神人格、信仰价值立下了恒定的坐标。那些融入我们骨血脉络的思想,将不断地让我们去思考人生、探索世界。
他们都经历了什么,又取舍了什么。那些关于他们的疑惑,我们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在作者的笔触下去了解关于他们的一切。
两年多年前,二十岁的司马迁受父命壮游河山。因山河是一本史书,壮游如同读史。而今,我们有了众多的史书,读史亦如同壮游。在史书中畅游,我们知大道,观成败,鉴得失,明是非,在血脉和文脉传承中找到民族的根与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