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好,李焕英》这部春节档上映电影,依旧在延续传奇。
截止今天,《你好,李焕英》的票房高达53.96亿人民币,根据人民币最新汇率6.558换算,折合8.228美元,超过派蒂·杰金斯《神奇女侠》8.22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3.926亿元)的全球票房,成为全球票房最高女导演电影。
这部电影是喜剧演员贾玲的导演处女作,在叙事节奏和镜头叙事上还有很多不足,可是其中饱满的母女情感,以及在国产电影里首开先河的“结尾悬念双穿越”设定,使得这部电影口碑票房双双逆袭,成就世界女导演的新高度。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好,李焕英》不断打破国内电影的各项纪录之后,负面争议随之而来。
比如有人就说“贾玲消费母亲”,“消费亲情”,“一群东北喜剧人演南方故事就是假煽情”等等。
《李焕英》这部电影背后折射的“一代东北人的南方故事”值得细品。
壹、你好李焕英,全员东北人!
你好李焕英取得成功的关键,是饱满的亲情以及缺憾的伤感,这种母女情,这种母亲逝去的伤感为什么能这么动人呢?
因为贾玲对故事背景,对七八十年代化工厂生活的真实还原。
可是许多人看完之后,细细一品,发现很不适应。
《你好,李焕英》的故事背景,是八十年代的湖北襄阳“胜利化工厂”。
可是片中演绎李焕英的张小斐,是东北辽宁的。
男一号光临的扮演者沈腾,是东北黑龙江的。
饰演车间主任的许君聪,是东北吉林的。
就连女主角,号称湖北人的贾玲,也是一口的东北口音。
整个《你好李焕英》剧组,除了一位播音腔大叔是正经普通话,其余全员东北腔。
不仅剧中人是东北的,就连化工厂的表演节目也是“东北二人转”,满满的东北元素。
观众们不由猜测,目前国内最好的一线喜剧团队,有赵本山,宋小宝的辽宁民间艺术团,有沈腾,马丽的开心麻花,包括贾玲的大碗娱乐,里面的主要艺人,清一色的东北人。
那么贾玲是不是为了喜剧效果,才故意让一群东北爷们,操着东北话演一个江南水乡湖北襄阳的故事呢?
还真不是,因为贾玲从小生活的襄阳化工厂,就是纯粹的东北人,东北口音,东北氛围,称之为东三省的飞地都不为过。
贰、“胜利化工厂”的前世今生
《你好,李焕英》的剧情全部都发生在“胜利化工厂”,这家化工厂的原型就是现实中贾玲父母曾经工作的襄阳宜城国营东方化工厂(代号525)。
东方化工厂是当年三线建设在湖北襄阳建造的军工厂。这座军工厂由当时的辽宁375厂包建,805厂,845厂和吉林255厂协助援建。
当时国家派人到中西部地区为化工厂选址,在湖北西北部选了二十多个厂址,最终经过斟酌,选定了襄阳宜城。
当年的“三线建设”,要求遵循“进山,隐蔽,进洞”的战备隐蔽方针,1967年,五机部开始建设地下工厂。
1969年,中苏边境局势紧张,中央发出了加强三线建设的紧急指示。五机部和当时还在的武汉军区,都派大量人员加强化工厂的建设。
同时东北吉林,辽宁抽调产业工人的部分也在提速。贾玲的母亲李焕英,1969年仅仅16岁,依旧随着南下援建的工人潮来到襄阳宜城。
1969年,工厂建设指挥部下达了大会战的号召,所以电路架设开启电力大会战,铁路建设开启铁路大会战,和新工厂车间201,开启“201大会战”。
当年的一代建设人,都是以临战状态的决心和意志推动建设,
第一代三线建设者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让深山变厂区的拼劲与韧劲,都很好的传承给了自己的后辈。
像贾玲这些工厂厂区大集体出生和长大的孩子,有统一的称呼,叫做“三线子弟”。
贾玲当年第一次考试失利,不怕苦,不服输,在北京地下室苦熬北漂的精神,全靠三线人传承下来,战天斗地不服输的劲头儿!
叁、筑国强基的三线建设
襄阳东方化工厂的建设过程,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伟大“三线建设”的缩影。
什么是三线建设?当年的毛主席,党中央又为什么拍板三线建设呢?
因为五十年代的朝鲜战争,我国与世界第一强国处于长时间敌对状态。
六十年代初,随着苏联修正主义与霸权主义的不断压迫,中国与苏联决裂,苏联在东北边境陈兵百万。
到了六十年代后期,美国入侵越南,开启十年越战,并且对我国南方虎视眈眈。
苏联在北,美国在南,因此整个沿海延边东部地区,全部在美国苏联的攻击范围内。
为了应对美国与苏联的战争威胁,核威慑,毛主席提出在广阔的西部三线地区的崇山峻岭间,建设工业基地。
既然是为了应对战争威胁,那么三线建设最核心的当然是军事工业,兵工厂的建设。
但是重工业是国防军工业的重要基础,所以当时三线建设的重工业基地,都是毛主席亲自督建的。
毛主席曾经不止一次的说:“攀枝花是西南重工业基地,攀枝花建设不好,我睡不好觉。”这种一个小城的建设,关系到国防民生,千秋大业,和今天建设“雄安”的力度相仿。
在中西部十三个省区的三线大建设中,最大的项目,是耗时十二年的成都到昆明的铁路,成昆线。
当年贵州六盘水富含铁矿和煤矿,攀枝花建设了攀钢,为了将六盘水的煤矿和攀枝花的钢厂串联起来,当时的铁路成昆线就选择了施工难度最大的西线。
当年的成昆铁路,可以说是用鲜血铸就的。仅仅攀枝花到昆明,不到300公里的铁路建设,就牺牲了525人。全线1100多公里的成昆铁路,沿线就建有22座烈士陵园,累计牺牲2100多人。
平均一公里,几乎牺牲2位烈士,这些修建铁路的,都是铁骨铮铮的军人,在和平年代,依旧为了祖国的建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全国各地都有年轻人不忘烈士的参与祭奠活动。我们今天能够幸福的生活在和平安宁的国度,不仅要感谢那些战争年代浴血奋战的烈士,也要感谢那些恶和平年代,巩固战略纵深而牺牲的烈士们。
肆、中西部崛起的基础
当年的三线建设,虽然是避免沿海工业基地被破坏后的B方案,可是许多基地都称为当今中国工业版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这其中最知名的,当然是湖北十堰的“中国二汽”。当年的二汽,是由东北的长春一汽援建的。
当时中央确定的方案,十堰二汽,由长春一汽包建11个分厂,上海汽车包建6个分厂,北京和武汉,各包建1个分厂。
当时的一汽从领导层,到研发力量,到基层工人,到配套人员,全部分成三部分,由二汽直接挑选三分之一的一汽人南下支援。截止1970年,一汽共南下支援二汽4200多人。
当年为了确保十堰二汽在1971年“七一”,建党五十周年时车辆批量生产,向中央献礼,当时的长春一汽甚至在内部下达了宁愿牺牲解放牌也要保二汽的动员会。
正是因为东北人的无私援建,如今的十堰山沟沟里,还处处都是东北话。当年的二汽,如今的东风公司,东北花依旧是“官方语言”。
一汽援建二汽,并不是当年的单一个例,还有沈飞援建了四川的成飞,陕西的西飞。
大连石化援建了北京的燕山石化,东方红炼油厂,山东齐鲁石化胜利炼油厂,甘肃兰州石化炼油厂,江苏南京金陵石化,江西九江九江市炼油厂等等。
相同的情景,同样热血的东北人,将他们一代人的青春与热血,挥洒在了中西部十三个省区的三线工厂里。
当年,他们是喊着“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的誓言雄赳赳气昂昂的南下的。
半个多世纪的沧海桑田,回望这段时代的壮丽史诗,一代东北青年践行了伟大的誓言。
伍、跨越半个世纪的“内循环”
1964到1980年,半个世纪前的三线建设者们,在异常艰苦的自然环境下,修铁路,建工厂,开矿山,在三线地区建设了以国防工业,基础重工业为主的2000多个大中型工厂,铁路,水电站。科研院所等基础设施,不但改变了我国中西部贫穷落后的工业面貌,改变了果果的产业与经济布局,也让我国的战略国防拥有了广阔的陆地纵深。
正是半个世纪前的三线建设,让西南西北的工业基础跃升了整整五十年,成昆铁路,攀枝花钢铁基地,六盘水煤炭基地,十堰汽车城,酒泉航天中心,西昌航天中心,葛洲坝水电站……这些都为世纪之交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工业基础。
正是五十年前一代人的吃得苦,才让我们后续的伟大战略不会成为空头支票,无根之木。
如今我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美国纠集盟友形成的封锁网与六十年前如出一辙。
今天,我们同样提出了新时代更伟大的“经济内生改革”,那就是“内循环为主体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经济新布局。
半个世纪前一代人吃得苦,创造了人类史上没有的改天换地重工业布局革命。
如今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用同样坚韧的决心,用“双循环”经济布局,打赢新时代的对美反击战!
作者:北风雪林
原文链接点击下方蓝色字体“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