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亲二位老大人堂前叩禀:
敬启者,想二大人身体健康、饮食增加,是儿福也。大人来信,想念孩儿回家看望大人一面。以儿想来,大人和伯父、叔父你们弟兄四人只生下儿孤子一人,儿应该过节上坟祭祖,对二大人应常在家敬〔尽〕孝,可是儿正赶上蒋匪眼看快把祖国卖给敌美帝国主义,儿正在〔当〕青年不能坐视被害,应该出儿这份力量去打敌人,因此,儿为祖国不能敬〔尽〕孝,儿为人民不顾己事。儿虽没入党,而[但]也是共产党领导的战士。今日站在革命队〈伍〉里,一定非把敌人消灭完,牺牲到底才回去侍奉大人。〈此〉儿之罪也,望二大人〈原谅〉。
现在,正是春天,百草放芽,众病发生,靠儿妹 正在会玩耍,年幼靠〈人照料〉。儿在外不能看二大人,望大人自己保重身体为要,不必惦念孩儿。咱家要有困难的事情,希大人可要求政府解决。政府念咱孤门独户,贫苦军属,一定给大人解决困难,尤其咱是贫农。再看你二老,我父六十多岁,我母快五十岁,又经常有病,我妹一岁,只有儿在青年,在外与敌战争〔斗〕。政府更关心照顾咱家,决〔绝〕不让大人受困难。现在的政府和过去的大不相同。
望大人不要思念孩儿,儿在外身体很好。帝国主义快消灭完,各地的同胞眼看快都解放了,咱们可过好的生活了。大人好好保重身体,千万不要想念儿。等孩儿把敌人杀完,马上回去在大人身旁敬〔尽〕孝。不日,儿给咱县政府去信,请政府同志关顾咱家。政府看儿孤子为祖国人民,而不能在家奉养高年,政府决〔绝〕对帮助大人解决一切困难。望二大人保重身体为要,免儿在外惦念。现养儿不能敬〔尽〕孝,是儿之罪也。
余言再禀。
不孝儿 天栋 拜叩禀
三月三日
【时代背景】
咸阳阻击战是解放军西北大决战中的一场鏖战。彭德怀指挥的第一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关于进军西北的命令,决心在1949年年底以前解放陕西,占领甘肃、宁夏、青海,进而挺进新疆。当时的作战方针是“钳胡打马”,即钳制胡宗南,打击马步芳、马鸿逵部队。郭天栋所在的第61军第181师按照彭老总的部署,在师长王诚汉、政治委员张春森的率领下,众志成城,严阵以待,先后于咸阳、户县等地进行了顽强的阻击战。6月11日,在汪、渭河谷毙伤马步芳第248师两千多人。12日,在户县击退胡宗南部的进攻,俘其第165师师长孙铁英。13日,第181师经过13个小时的激战,打垮了马步芳对咸阳的猛烈攻击,重创“马家军”,取得了咸阳阻击战的胜利。
【信仰之光】
郭天栋就是在这次战役中牺牲的,部队战后清扫战场,战友从郭天栋的衣袋里发现了这封浸透着烈士鲜血的家书。后来,部队派人把这封还没有来得及寄出的家信转交给了烈士的父母。这封信虽然有些错别字,甚至有些语句不太通顺,但真切地记录了历史的苦与难、伤与痛,是革命先烈们为了挽救山河破碎的国家、拯救苦难之中的同胞,不惜抛家舍亲、一心为民的最佳写照。郭天栋烈士对家中父母的思念、担忧情透纸背,对即将到来的胜利和美好生活充满向往,而那句“虽没入党,而〔但〕也是共产党领导的战士”更是振聋发聩。
郭天栋,1928年生于山西省文水县城关镇东街村。1946年4月参加革命,在解放军第61军181师当战士,在1949年6月13日的陕西咸阳阻击战斗中牺牲,安葬于咸阳革命烈士陵园。烈士亲属把这封信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直到2005年7月,烈士的外甥王东跃把它捐赠给了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次年5月被推荐给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注释】
靠儿妹:指作者的大妹妹。
我妹:指作者的小妹妹。
文章来源:摘自人民日报出版社《我心永向党:家书里的百年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