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大多数时间只能宅在家里,想念动物园里可爱的动物?来,跟随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员李湘涛老师来个“云”游动物园之旅吧。
如果您是从西南门进入北京动物园的话,那么您向右手方向一拐,遇到的第一个展区就是水獭馆。
来到这里的第一件事,当然是先看看展示说明牌,尤其要看清楚上面写的是“水獭ta”,千万别念成“水懒lan”,别笑,还有念成“水濑lai”的呢。这些可都是我亲耳听到的哦。
言归正传,水獭在分类学上是隶属于食肉目、鼬科的哺乳动物。而在鼬科中,被归为水獭类的12种动物却分别被归于6个属中,这似乎意味着它们之间还是有不少区别的,但如果只看外表,普通人除了能从体形上区分出体长(哺乳动物的体长都不把尾巴计算在内)在1米以上的南美洲的大水獭外,其他的就比较困难了。
在我国分布的水獭类动物有亚洲小爪水獭、欧亚水獭和江獭3种,在北京动物园生活的是亚洲小爪水獭,它与欧亚水獭、江獭均非一属,它的体形较小,体长仅有40厘米左右,是体形最小的水獭类动物,而另外2种水獭的体长都在50厘米以上。
当然,人们到这里来主要是欣赏动物的,而在这一点上亚洲小爪水獭恰恰是不会让您失望的,其圆圆的脸、好奇的眼睛、恳求的目光、毛茸茸的上唇、潇洒的胡须,还有灵巧的爪子等,都体现出极强的喜感,贪玩好耍的习性更使它成为动物园中颇具人气的“萌宠”之一。
水獭类与其他鼬科动物的主要区别是趾间有蹼,营水栖或半水栖生活,动物园里硕大的水獭池为它们提供了极佳的生活环境,很适合它们玩耍,而水池的东、南两边都有宽敞的玻璃,又十分方便游人欣赏它们娴熟的水性。
亚洲小爪水獭善于游泳和潜水。它们身体细长,呈圆筒状,柔软的身体和基部宽厚、接近端部时逐渐变尖的尾巴能减少在水中运动的阻力;体表咖啡色的绒毛能使水不能透进反而会被弹开。它们在游进时,前肢靠近身体,用后肢和尾巴打水推动,让身体作波浪式起伏,不仅速度很快,而且升降和转向十分灵活,在水中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翻滚自如,有时还喜欢像画圆圈一样游动,在水下潜游的距离也相当远。
它们眼小,耳也比较小,在水中能自行关闭鼻孔和耳孔的瓣膜,防止水流入。在水面上游泳时,它们习惯于把头、背和尾巴露出来,如果是在野外远远观望,就有一些“水怪”的意味了。在岸上,它们很喜欢采用站立的姿势,并伴随着向远方眺望的动作,显得十分可爱。
在动物园水獭池里,它们也常常贴着玻璃站立,将前爪按在玻璃上,这样恰好能让我们仔细地观察到它们宽大而肥厚的脚垫和奇特的脚蹼,特别是给它们带来名字的“小爪”——这些小爪的确很小,不突出于趾尖,也不锐利,所以它们的趾印也小,各趾印中都没有爪痕。
亚洲小爪水獭虽然看上去是很萌的小动物,但也不能忽略它凶猛的一面。在野外,它们可以吃软体动物、甲壳动物、蛙类,甚至水鸟等,但最喜欢的食物还是鱼类。它们常用伏击的方法进行狩猎,然后将捉到的鱼托出水面而食。据说,由于它们比较贪食,发现鱼群后就一条接一条地捉住放在岸边,排列整齐,很像人类祭祀时摆放贡品的样子,所以古人认为它们在进食之前需要“祭天”,留下了“獭祭天”的奇特记载。在动物园参观时当然很难看到“獭祭天”的现象,但如果您恰好赶上饲养员给它们喂食,那还是有一场好戏看的:它们会迅猛地用两只前爪将一条鱼紧紧地抓住,首先“嘎吱嘎吱”地咬掉鱼头,接着再吃鱼的身体,吃的时候还会不时地扬起头,表现出一副很享受的样子。
由于北京动物园的亚洲小爪水獭常常是成对饲养,所以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它们一起在水中相伴而游、相互追逐的场面,还可以用心去体会一下它们卿卿我我、相亲相爱的情感。如果正好赶上繁殖季节,您还有可能看到它们利用树枝、树叶、泥土和小石子等天然材料,以及人工提供的材料进行筑巢的有趣现象。
与遍布我国各地(除东北外)的欧亚水獭不同,亚洲小爪水獭在我国仅见于华南、西南的一些地区,饲养展出的也仅有北京、上海等几家动物园,其中北京动物园的水獭馆是在英国和澳大利亚驻华使馆资助下兴建的笼舍丰容示范项目,特别是给它们修建了很多量身定做的游乐设施,使它们在这里生活的尽量舒适,也让参观的游客们获得了美好的享受。
我国分布的3种水獭类均属于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亚洲小爪水獭因为体形较小,所以因“毛皮的经济价值”低,被捕杀的程度不如欧亚水獭那般疯狂,但它们在野外也并非没有受到威胁。除了非法猎捕外,更为严重的是它们栖息地的丧失,包括它们生活的湖泊、河流等水域受到工农业废水中有毒化学物、重金属、杀虫剂等的严重污染,以及被人为进行的河流改道和不断增加的航船等的干扰,甚至误伤。如果人们不能尽快采取更加有效的保护措施,水獭类动物很快就会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殆尽,这绝非危言耸听。
游客在动物园里参观时也要体现动物保护的意识。例如,为了便于游客亲近动物,水獭池的玻璃护栏做的比较低矮,我们一定要避免顺手向池里抛洒面包碎等食物这样的不文明行为哦。
(本文图片均为作者拍摄)
作者:李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