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晚上,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把许多人都半夜吓醒。我和孩子也未能幸免。
下周要期中考试了。第二天吃完早餐,孩子计划在客厅写完大半作业,我在厨房打扫卫生。
“妈妈,你看这篇文章多好笑!”孩子哈哈笑着过来想和我分享。
“你写作业的人怎么看起笑话来?”我皱起眉头打断她的分享。
“我在写读书笔记啊!”她狡辩道。
我继续打扫,发现橱柜里有个保鲜盒,觉得这个大小用来盛放桑叶比较好。
“妈妈,能不能把你手机借我一下?我要在英语背诵群里发语音打卡。”孩子什么时候又跑来说。
又来了,不是才写语文读书笔记吗?可是,用手机的借口合理,没理由反对。而且她的英语成绩总是最让我省心。
唉,当家长在厨房忙碌的时候,就是孩子玩手机的最佳时间。我不禁总结着规律。
“妈妈!”孩子大声叫到。
写作业不专心!我已无法忍受,恼火,没理她。
“妈妈,告诉你一个大事——”她跑进厨房。
“什么事?” 我有点紧张又有点好奇,顾不上生气,走出厨房迎她。
孩子一边牵着我的手朝她的房间走去,一边说:“我发现 ,有个蚕卵孵出蚕了!”
“啊!真的吗?”我的眼睛也顿时亮了。
那些从清明节就开始孵的蚕卵,一天一天的没动静,我心里已给它们判了死刑。我甚至怀疑孩子的做法。去年蚕破茧成蝶产在纸上的卵,按她说的密封在一个木糖醇的盒子里,放在冰箱冷藏室都一年了再拿出来孵化。这种做法并不是像我们小时候那样,用一团白棉花包裹着,放在火柴盒里孵化。而且,我也不记得我小时候孵化成功过。
在孩子房间的窗台前,女儿拿起放大镜,要我看桑叶上的一个小黑点,说:“妈妈,你没戴眼镜,看放大镜就可以。”我看到一个黑东西,就像我平时从衣服上剪下的一小段黑线头,只是黑线头的一端有一点白。这点白让这个“黑线头”显得有点滑稽。这也是个生命!我忍不住笑起来。
“真想不到它能孵出来!”我高兴地说,“看,这有白点的一端在动,肯定是头部了。”
“妈妈,你知道吗?我可是费了好大力才用毛笔把它从纸上刷到桑叶上的。”女儿指着那张纸上的蚕卵说。
这时,我看到其它的蚕卵仍没有动静。有一个实验品成功了,其它的也不用担心吧!要知道,对于养蚕,就差孵化蚕卵这个步骤,孩子没有体验过。孵化蚕卵,在我心目中被视为孩子今年养蚕的重头戏。
“可是,它怎么是黑的?是不是你去年养蚕时给蚕吃过不大像桑叶的叶子?”我忽然产生疑问。
“妈妈,你跟我们语文老师犯同样的错误。他以前还说我的观察日记写错了,哪有蚕是黑色的?那刚孵出来的蚕叫蚁蚕,就是黑色的。”女儿笑呵呵地说。
我相信她的话是对的,她的养蚕知识都来自于三年级开设的科学课。而我仅凭儿时养蚕的有限记忆。
“妈妈,我觉得这只蚕生命力很强,太了不起了。它是第一个孵出来的。昨天晚上那么大的雷声,它也敢孵出来。”女儿感叹道。
“是啊!在冰箱里冷藏一年,在盒子里待半个月,也能活下来。”我也感叹道。
看来,养蚕也不是玩物丧志。孩子按照书本去实践,在耐心等待中发现生命孕育的奇迹,在一年年的采桑养蚕中看到一个生命完整的周期。
能让孩子有一份有趣体验,也是父母给予孩子的一份幸福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