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生的不幸,都因为我是个女人。"国民才女萧红离世之前,曾留下这么一句痛彻心扉的感慨。她的文字高雅直率,用陌生的语句去描写她的亲眼所见,自然朴质,不论是悲是喜,均能产生共鸣。
鲁迅先生也称她是不可多得之才。但这样细腻温柔的女子,她的感情生活十分坎坷。直到离世,也没有一个爱人守在她的床前。
萧红离世之后,生前好友许广平曾在一篇追忆 萧红的文章中说:"在鲁迅先生病重时,萧红每天都到周家去,一呆就是很长时间。"许广平不满鲁迅先生病重期间还要分出精力与萧红聊天。当先生体力不支的时候还会唤许广平来陪伴萧红。在鲁迅先生病重期间,家里大大小小的琐事也要许广平来操心。这个时候萧红的到访无疑会使许广平在繁重的家务之外更觉劳累。
萧红的一生是短暂而又贫苦的。少女时代订婚,因与表哥结伴同读高中被未婚夫兄长指责不守妇道,代替弟弟休弃了萧红。后来她偶然又与那时的未婚夫相遇同住旅馆,萧红怀孕了。产期将近,未婚夫抛下萧红独自离开。
萧红举步维艰,向友人求助,友人派来的文艺青年萧军或许与她有着同样悲惨的经历,两人畅谈理想,惺惺相惜,互生爱慕。在萧红最落魄的时候,这个男人的出现仿佛一束光照亮了她的生活,但可惜的是这束光并没有持续太久。
萧红与萧军相爱并成婚,萧军自私暴力的缺点慢慢显露出来。萧红的创作在这个时段慢慢迎来黄金时期,可萧军的大男子主义让他不满妻子比自己优秀,时常对萧红言辞激烈,甚至因为鲁迅先生更加看重萧红而心生妒忌打过她,认为萧红有这样的成就全部来自鲁迅先生对她的指导。
萧军甚至怀疑两人有染。萧红面对这份爱情非常投入,不肯轻易放弃,但萧军并不是长情之人,与萧红成婚两年出轨三次。后来两人分开,萧军坦言,他从未把萧红当作自己的妻子,他觉得萧红不应当属于自己。
萧红与鲁迅聊天频繁惹其妻不快从许广平回忆萧红的文章来看,她的确欣赏且同情这位境遇悲惨的才女。她们最开始是无话不谈的好友。但鲁迅先生病重之后,萧红的一些做法令两人关系恶化。鲁迅喜欢北方的吃食,但因勤俭节约,不肯同意许广平请帮佣的提议。许广平本身不会做北方食物,可先生极其喜爱,她只好学着如何做以讨先生欢心。
鲁迅先生生病之后,她在挑选先生饮食上就格外注意健康和卫生,先生食用的任何食物都需要她亲手挑选洗净。同时,先生对自身要求严格,在喜欢的吃食上面更甚。他总是挑剔任劳任怨的许广平。
倘若萧红下厨,他便十分宽容,并表现出期待的样子,即使萧红做得还不如许广平做的合他胃口。一次许广平织了几条围巾,恰巧萧红过来做客,便想送她一条。当许广平把一条并不适合萧红的围巾在她身上比划时,鲁迅先生立刻沉下脸说:不要那样装饰她。
萧红住的地方离先生家很远,即使是坐车也需要一个钟头。但她不顾距离仍常登门拜访,先生开玩笑说要承担其往返车费。有时聊到十二点,先生不顾身体需要休息,还愿意继续陪她聊下去。两人聊天也不许旁听。
其实鲁迅先生是出于师徒之情和对萧红才气的赏识,两个人更像彼此的知己,不掺杂任何男女之情,他同情又心疼这位坚强的女子。他读完萧红《生死场》的初稿,心生惊艳,便决定为这本书写序,这部作品一出版便在文坛掀起了巨大的轰动,一时间,萧红的名字家喻户晓。
虽许广平在回忆萧红时略显不耐烦,但萧红笔下描述的鲁迅一家,十分温情。她用细腻温柔的文笔描写许广平为照顾好鲁迅先生自己一人做饭洗衣,交电费,照顾孩子,帮助先生送稿等琐事。许广平有时会红了眼眶,但想起来自己的爱人,又重新振作起来。鲁迅先生很听许广平的话,看什么电影,穿什么衣服都交于她决定。那时候文坛有些人攻击鲁迅,但他并没有因此气愤,反而待人温和有礼。
鲁迅先生与许广平鲁迅先生应当是敬爱许广平的,他们是师生恋,面对人们的非议和现实带来的压力,两个人之间的爱情不减反增。两人兜兜转转,终成正果。她与鲁迅先生在一起后,甘愿牺牲自己,为先生的事业投入全部精力,帮助他誊写稿子,校对文本。
鲁迅先生一生漂泊流离,她也毫无怨言,随其而去。鲁迅去世前,曾送许广平一首诗,写道:
"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究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
由此可见许广平在先生心中的分量。
鲁迅去世后,许广平化悲痛为力量,决定完成丈夫未完成的创作。她搜集了鲁迅先生所有的文章,加以整理后出版。同时她也深深怀念已经离去的丈夫,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许广平写下了大量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讲述鲁迅创作背后的故事,生活习惯。1938年《鲁迅全集》的出版,就是她的心血所集。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许广平的后半生全部奉献给了鲁迅先生,所以她在萧红的笔下是那样温柔完美。若能遇见真正的爱情,便可奋不顾身,若爱情没有到来,便静静等待。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像亦舒所言,要爱人必须先爱己。萧红过于渴望爱情的到来,使她一次又一次所托非人,辜负了自己的真心。只有提升自己,爱上自己,才能要求别人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