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先浪费大家少少时间,和分享个小故事。几天前我突然灵光一闪萌生了一个想法,就立马在公司微信群里面向老板简单汇报了一下,没过几秒钟就得到了老板简单而有力的回复:“可以,挺好”。
这就有了这档全新的栏目:电动车的十万个为什么。我知道大家这时候会联想起什么,但别误会,这不是一个科普类栏目。
尽管我“训身”新能源车领域也两年多了,但不管在“电动”抑或“智能“方面对我来讲仍是一个新的领域,所以我总会抱着学习和开放的心态,带着“为什么”这三个字去了解和观察这个领域里的各种新事物。
我相信在见到越来越多新品牌、新车和新技术名词出来的时候,大家也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所以我决定从现在开始,正式把我对这些新技术的理解、对市场的观察,以及对一些问题的思考,都统统归入到《电动车的十万个为什么》这个全新栏目里,也希望能有助于大家更好地了解新能源车。
言归正传,这期我们来聊聊电动车的车身。我想先问下大家:你们有没有留意到,电动车基本上都会做得比同级别燃油车更宽?
大家都知道,过去为了更好地把汽车做分类,除了会按照轿车/SUV/MPV等品类来划分之外,也会按照他们的车身长度和轴距尺寸,分成小型、紧凑型,中型、中大型等几个不同的级别。
我先举几个例子,例如被划入紧凑型车的埃安S Plus,车身宽度就达到了1880mm,不但远超同级别的卡罗拉,甚至比高一级别的凯美瑞都还多出了40mm;例如同为中大型车级别的极氪001和奔驰E级长轴距版,极氪001虽车长和轴距都更短一些,但车身宽度却达到了1999mm,比奔驰S400L还要多出了78mm。
最“离谱”的是,甚至连被划入中型车到蔚来ET5,车身宽度都超过了奔驰S400L。
那大家知道,为什么电动车都要做得这么宽吗?
没错,“罪魁祸首”是电动车底下的那块电池了。大家可能经常会听到电池“能量密度”这个词,但未必会留意到,其实电池能量密度是分为两个不同的维度,分别是重量能量密度Wh/kg和体积能量密度Wh/L。
简单地说,就是电池在容量不变的情况下,把电池做得越轻,重量能量密度就越大;把电池体积做得越小越紧凑,体积能量密度就越大。所以才会出现了像无线BMS系统、CTP/CTC技术等通过物理手段提升能量密度的技术手段。
但在电化学技术还没有重大突破之前,通过物理手段提升能量密度的幅度都是比较有限的。毕竟除了考虑续航能力之外,电池包自身的安全性也非常重要。非常坚固的外壳和一些内部加强结构都必不可少。
毕竟考虑到通过性和坐姿问题,电池包不能做得太厚,所以现在各家的纯电平台既要通过“四轮四角”设计来增加轴距(纵向空间),也要把车身做得更宽来增加横向空间,得以塞入一块更大的电池。
第二个主要原因是提升侧面碰撞的安全性。
对于燃油车来讲,把车身做得更宽无非就两个理由,一是让车内横向空间更宽敞,二是提升车辆激烈操控时的稳定性,所以很多超跑轴距不长,但车体却很宽。
从过去所有碰撞安全测试里面都可以看出,车身宽度和碰撞安全没有必然联系。
但电动车就不一样了,在发生侧面碰撞时,除了要保护车内人员之外,也同样要电池包不会因为撞击而发生变形导致起火。显而易见,这要求比过去更高了。
从传统燃油车的结构上就能看出,过去主要依靠侧围和B柱上的超高强度钢来抵御冲击,但门槛梁和底部横梁并没有做过多的加强。
但从各品牌的电动车车身设计上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电动车都会明显增加侧面门槛梁的刚性和宽度,把门槛梁作为非常重要的变形和吸能区,来抵御侧面来的冲击。而为了进一步减少电池受到的冲击,车身底部甚至会加入1-2根横梁,来加强横向的防撞能力。
极端情况下,万一门槛梁发生变形,就很大可能会顶到电池包了。所以有些厂商为了安全起见,在电池包和门槛梁之间,还会留出一定的空间,确保电池包在发生激烈的侧面碰撞时,也能安全不变形。
所以你说,如果车身不做得更宽一些,又怎样能安全地放入更大的电池包呢?
当然了,车身宽度的增加,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车辆的转弯半径会变得更大,这对于那些车身宽度接近2米的大型车来讲会更加明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的电动车会通过增加前轮转向角度的办法来解决,例如大众ID.4;而有的则会更进一步,例如保时捷Taycan、奔驰EQS/EQC、高合HiPhiX、智己L7、下一台电动Macan等都采用了后轮转向系统。
而另一个问题,当然就是停车难的问题了,尤其在一些比较老旧的室内停车场,又或者那些机械式立体车库了。同样宽度的停车位,过去停进一台奔驰S级都能轻松开门,现在停一台极氪001可能就感觉有点拥挤了。
这个时候你就会意识到,360全景影像和一套好用的自动泊车系统是多么的重要了。
你发现了吗,电动化并不只是用电机代替了发动机那么简单,还会影响到其他的方方面面,把车身做得那么宽,或许也是迫不得已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