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勃
《张飞传》里说,关羽的脾性是对士大夫特别的傲慢。这倒也像是个爱读书的武将的做派。就好像现在,文科成绩好的理科生,鄙视起文科来,也格外理直气壮一些。
所以第一个问题是,儒家典籍那么多,关羽为什么偏偏喜欢读《左传》?
儒家最重要的典籍,叫作“经”。解释经的著作,则叫作“传”或者“传记”。如《春秋》是经,有《公羊》《榖梁》《左氏》三传。
在汉朝,对这些“传”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能够得到官方认可,成立专门的教研室,由朝廷给科研人员发工资,当时的说法,叫“立学官”。西汉时,《公羊传》《榖梁传》都立了学官,公羊学的影响尤其大,但没《左传》什么事。
从正常人类的阅读体验说,喜欢讲故事,说八卦,扯段子的《左传》,肯定比掰扯神神道道的大道理的《公羊》《榖梁》好看。但朝廷拨经费养着一帮儒生,是要你来对大政方针进行论证的,好看不好看,不是主要考虑的因素。
从西汉末开始,事情有了转机,不断有人提出,要把对《左传》的研究,也重视起来。到了东汉章帝的时候,皇帝本人爱读《左传》,又有个叫贾逵的学者,指出《左传》不光好看,而且有“崇君父,卑臣子,强干弱枝”的优点。尤其是他还抓住了一个关键点:姓刘的是尧的后代,别的书都没有提,只有《左传》大大强调了一番。
众所周知,大汉开国皇帝刘邦,泗上亭长出身,并不高贵,这下就找到了个显赫的祖宗。尤其是,当时五德终始说流行,即每个朝代都与金木水火土五行当中的某一个对应。东汉时的人普遍相信,汉朝对应火德,而贾逵说,恰恰只有《左传》当中,尧也是火德。这简直是对汉朝合法性的完美论证。
/绘有关羽形象的唐卡,清乾隆,藏传佛教中奉关羽为护法神之一
后世歌颂关羽最有名的一副对联,上联是“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赤面、赤心、赤兔都好理解,赤帝是什么?火是红色的,赤帝也就是火德的皇帝。照这么说,关羽爱读《左传》,简直就是在对大汉王朝表忠心了。
这个解释逻辑上很顺畅,然而在当时,可能并没有这层内涵。
虽然整个东汉,《左传》到底也没有能够立学官,但是却越来越流行。尤其是,它的影响力溢出了学术圈,有个重要的爱读《左传》的群体,就是武将。
《左传》这部书,是特别善于描写战争的,甚至有一个影响不小的说法,《左传》的作者,并不是左丘明,其实是一代名将吴起。
所以,武将们是把《左传》当兵书读的,或者至少是把《左传》当作连接武人和文学之士的一座桥梁。比如关羽之外还有个著名的例子,就是杀死关羽的吕蒙:吕蒙本来没什么文化,孙权劝吕蒙读书,吕蒙说军务很忙,真没时间。孙权于是就为了吕蒙开个简化版的书单:
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三史⋯⋯
《左传》在专业的兵书之后,其他历史书之前,地位很微妙。
山西运城市盐湖区的关公像,关羽是山西人,明清时山西商人影响力巨大
《三国志》裴注里还提到,曹魏的大将李典,年轻时不喜欢处理军务,但身份又决定了他不能远离战争,那怎么办?就找老师学习《左传》。再如后来灭蜀的钟会,他家教好,人又聪明,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12岁就读《左传》了。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灭吴的统帅杜预,从他爷爷辈开始就喜欢研读《左传》,他本人号称是有“左传癖”,所著的《春秋左传经传集解》,更是今天研读《左传》最基本的资料。
视野再打开一点,还不妨再留意一些时代稍后的人物。
建立汉赵政权的匈奴人刘渊,汉化程度很深(《三国志平话》把他造西晋的反,理解成为汉朝复仇),最喜欢读的书是“《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这是明确把《左传》与最著名的兵书并列。东晋的大将军王敦,为了标榜自己豪爽,与那些清谈家文化人不同,就自称“高朗疏率,学通左氏”。
如此看来,关羽爱读《左氏传》虽然是事实,却是当时武将里流行的pose,相当于当今中国大妈人手一只LV。因为他后世影响大,所以只有他读书的造型被大家记住了,而不是读书这件事,本身有啥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