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档院线电影中,《秘密访客》是唯一一部令人感到“冰火两重天”的作品——上映前有多高的期待,上映后的口碑就有多低落。
导演陈正道继《催眠大师》《记忆大师》《摩天大楼》后,再次拍摄悬疑片。
卡司阵容方面,除郭富城、段奕宏、许玮甯等演技派集结,张子枫、荣梓杉、王圣迪也因各自在《唐人街探案》《隐秘的角落》中对“恶童”形象的塑造,使得本片上映之初就被称为全员恶人向的“狠作品”。
然而影片上映后,网友似乎并不买账,豆瓣评分仅有5.8分。票房虽已破亿,却被《你的婚礼》《悬崖之上》抢去头两把交椅,暂居第三。一些观众也表示,缓慢的节奏使人昏昏欲睡。
客观来说,《秘密访客》在气氛营造、话题探讨、观念表达上,新意与尺度并重。但结尾的疲软,又暴露出导演在悬疑叙事中的犹豫。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鉴于《秘密访客》的悬疑属性,尚未观影的读者可酌情阅读。
悬疑的表层:叙事、道具与气氛营造
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故事的开篇。
校车司机于困樵(段奕宏 饰)醒来后发现,自己被困在汪先生(郭富城 饰)的豪宅地下室中。对方告诉他,因其严重失职从而酿成车祸,校车上除汪先生儿子汪楚琪(荣梓杉 饰)生还外,其他学生全部遇难。
记忆模糊的于困樵害怕学生家长的纠缠、法律的审判,于是躲在汪家地下室三年之久。而汪家四口,一方面对这不速之客敬而远之,另一方面他们每个人也有着自己的秘密。
作为大家长,汪先生控制欲极强。处处暗示于困樵去警局自首,自己却以对方救下儿子为由,为其提供暂时的避难所。
汪太太(许玮甯 饰)有外遇并怀有身孕,整日在“离开汪先生”与“继续待下去”两个想法间犹豫不决,同时还觉得家里有鬼出没。
小儿子汪楚琪因受其他学生的霸凌,被迫之下让于困樵下车帮其系鞋带,这才酿成车祸。对此,汪楚琪却希望救命恩人尽快去警察局自首,仿佛在掩盖车祸背后的秘密。
大女儿汪楚瞳(张子枫 饰)喜欢绘画,但却碍于父亲反对,不能接受专业训练。于是,她总去地下室找于困樵学画,并劝说对方,与自己一道离开这个家。
人物塑造上,家人们个个心怀鬼胎。此外,在环境氛围的营造上,《秘密访客》的拍摄技法也可圈可点。
黄、蓝、绿、黑构成的冷色调室内光,墙壁上斜长的人影,以及高低、左右式对称构图,在内容表述上形成场景反讽。
看似温馨和睦的一家人,实则暗藏玄机:汪太太将儿子反锁在储物室,汪楚琪又恐吓姐姐。结尾,观众才恍然大悟,同住屋檐下的汪家四口,都没有血缘关系,只是临时拼凑而成的。
细节方面,绘画、摄影作品等道具令人细思极恐。
黑白照片上,有一串舞者腾空时的脚部特写,但换一角度来看,又像是自杀者悬空的脚(对应闹鬼传说);楚瞳有一幅画上,描摹的是长满牙齿的食人花;还有描绘车祸现场的画,是个吃人的米老鼠头像(与于困樵开校车时衣服上的图案相呼应)。
看似艺术的、美好的、童真的画面,却包含着忧郁阴沉的象征意义,令观众毛骨悚然。
音响上,餐具刺耳的摩擦声、计时器的滴答声,以及橙子撞击楼道发出的响动,都通过声音传递出不和谐的信息。
如计时器摇摆的节奏,一方面暗示时间的紧迫性,制造紧张感;另一方面,地下室只闻其声不见钟表,表明于困樵对于时间概念的模糊。汪先生说事故是三年前发生的,但实际上是四年前,这么做是为了在于困樵面前刻意混淆真实时间,不让其产生怀疑。
本片因在韩国取景,加上也有地下室、闹鬼传闻的桥段,使影片在镜头空间设计上,极易联想到《寄生虫》。
但不同于《寄生虫》正视、平视的视角,《秘密访客》则多以仰视、俯视来呈现房屋的空间结构。前者强调横向空间,后者强调纵向空间。
《秘密访客》不仅通过高低空间表明贫富阶层关系,还通过人物的俯瞰与仰视,表现于困樵对于真相的揭露,以及对于家庭秘密、自我身份的探寻。
悬疑的内里:家庭、阶层与男权社会
除了氛围营造外,《秘密访客》的故事核心聚焦于家庭,并对其实质做了不同于常规的解释。
本片英文名为《home sweet home》(意为“甜蜜之家”),但在中文名中只有“访客”二字,暗示结尾汪家四口人没有血缘关系的事实。
法庭判决于困樵对车祸不负任何责任,这让汪先生决定在于困樵记忆模糊时把他囚禁起来。
为此,汪先生让继女汪楚瞳陪自己演一出戏,找来同样在车祸中丧失女儿路路(王圣迪 饰)的富家小三假扮汪太太,并让在车祸中幸免于难的陈小齐扮演死去的儿子汪楚琪,为的是让于困樵去自首。
《秘密访客》表达出“家人与访客无异”的概念。
有些家庭不是建立在情感、血缘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索求、利益关系上: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为的是融合不同资源,将家族利益最大化,实现一种类似商业伙伴和家族联姻式的关系。这便从侧面反映出家庭构成的社会学因素。
乔治·巴塔耶在《色情史》中强调,古代婚姻实质上是家族、部落的联盟,所以现代家庭的起源也可以看成是血缘之外的社会化结盟。《秘密访客》里有一个象征性动作——系鞋带,开场其他受害者父母来汪家做客,提到“家庭同盟”一词。这都暗示家庭关系是一种社会层面的缝合。
囚困司机到底是为了什么?片中有一句台词:“我们都相信法律会保护好人,惩罚坏人。”但法律之外的情感又该由谁来维系?
如果说法律依照证据和公理来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那么人类的情感往往伸入法外之地。汪先生的儿子汪楚祺是个霸凌同学的富家少爷,坠车事件夺去他的生命,也算是对其的惩罚。那些因车祸丧失自己子女的家长们,因舐犊之情而痛心疾首,亦会生出报复之心。
正因为法律无法保护受伤之人的情感问题,汪先生才会对司机于困樵采取私刑囚禁的方式,从而排遣内心的积怨。
此外,家庭还是一个阶层共同体,即汪家四口代表的上层,与于困樵代表的下层。
同时,《秘密访客》以校园霸凌的行为来表现阶层矛盾。汪楚琪与其他同学霸凌陈小齐、于困樵,即上层社会对于下层民众的压制与歧视。
于困樵是个孤儿,司机身份让他处于底层,车祸发生后,他也是第一个被家长们控诉且怀疑的对象。
陈小齐虽说也是贵族学校的学生,但需注意两点:其一,他是凭优异的成绩考进去的;其二,陈小齐的父亲是一个即将破产的工厂主。可见,他们不同于汪家富豪家庭的形象。
另外,家庭还暗示一种等级森严的男权社会,即男性家族意识对于自由意志的剥夺。
汪先生也是家庭的受害者。年轻时,他原本是个喜欢摄影的文艺青年,故事还暗示他在国外有一个同性恋人Roy。结果在经济冻结的情况下,汪先生被迫回国继承家业,掩盖了自己的性取向,与其他女子形婚,并生下汪楚瞳。台词“自由是奢侈的东西”便是佐证。
青年时代,汪先生受父权系统压迫;人到中年,他又成为家族大家长,控制着其他人。
可见,《秘密访客》中的家庭、阶层、男性社会,是同属一个表意逻辑内的。屈从于家庭,也就是屈从于自己所处在的那个阶层。
不及格之因:结尾反转难以“动情”
《秘密访客》之所以令人失望,是因为后半段真相揭晓、叙事结构上的问题。
好的悬疑片,关键点是“动情”:转动(反转)常规情节,以触动观众感情。恰恰在处理这一点时,《秘密访客》做了错误的选择。
一般悬疑片,是让主人公(侦探、真相找寻者)去发现秘密,并亲自揭开秘密,一步步贴近真相。但在《秘密访客》中,客观揭秘变成了主观忏悔。
不是于困樵自己找到汪家的秘密,也不是他回忆起自己的身份,而是汪先生在病床上向警官交代了事情的原委,以上帝视角将真相和盘托出。布局者绕了一大圈做的局,结果不攻自破,演了个寂寞。
同时,过程中有些表意不明的情节。比如汪先生的前史,以及陈小齐对于父亲将其过继给汪家的态度,没有具体说明,需观众脑补的情节过多。加上叙事节奏缓慢,观众很难耐着性子看下去。
即使叙事方面有漏洞,如果情感能做到共情,也能挽回局面。可惜连这一点,《秘密访客》也没能做到。
之所以很难让人引起同情,是因为人物阶层地位没有反转。故事内核是富人复仇求公道,而不是穷人去谋求结果正义。
如果汪先生是一个遭受社会不公的穷小子,他的孩子在车祸中惨死,平时也受到别的孩子的霸凌,这时我们才会产生同情心。可是故事中的汪楚琪恰恰是给别人施加不公的人。
底层父母因受到不公正待遇,孩子惨死后,父母开始反击复仇,《蒙太奇》《蚯蚓》《公正社会》等片都是此类故事的典范,结尾也令人同情。不难发现,被同情的是弱势群体,不是底层也得是受害者。
总体上看,《秘密访客》的叙事完成度确实不够,但在影像表达上巧妙且高级,并完成了一些高概念的社会寓言表述。
私刑复仇本身不符合社会正义,电影想在这个灰色地带做文章,势必在叙事上吞吐曲折。而同性恋人的结合受到压制后,也会有一些激烈的反抗举动,同样不能明说。隐笔过多,造成了阅读障碍,影响了信息的到达率。
设若豆瓣上还是原先的文青和迷影人群为主,评分断不至于不及格。但现在豆瓣网友已大众化、饭圈化、低龄化,连《指环王》都不在眼里了,又何来耐心去打陈正道的哑谜?所以,评分的确跑偏了,却又很正常。
对于未来陈正道在悬疑片上的作者性把控,我们依旧可以保持信心。
【文/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