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现
1、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也就是厄尔尼诺暖流,是太平洋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圣婴”的意思,特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现象。
2、厄尔尼诺怎么被发现的?
相传,很久以前,居住在秘鲁和厄瓜多尔海岸一带的古印第安人,很注意海洋与天气的关系。他们发现每隔几年,如果在圣诞节前后,附近的海水比往常格外温暖,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不久,便会天降大雨,使渔民们遭受灭顶之灾。并伴有海鸟结队迁徙等怪现象发生。
古印第安人出于迷信,称这种反常的温暖潮流为“神童”潮流,又叫“圣婴现象”,西班牙语的译音为“厄尔尼诺”。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全世界出现的异常天气,有范围广、灾情重、时间长等特点。在这一系列异常天气中,科学家发现一种作为海洋与大气系统重要现象之一的“厄尔尼诺”潮流起着重要作用。
3、厄尔尼诺现象基本情况
厄尔尼诺是一种周期性的自然现象,大约每隔4~7年出现一次。基本上,如果从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
科学家通过对全球气候的研究,认为厄尔尼诺不是一个孤立的自然现象,它是全球性气候异常的一个方面。
在正常年份,秘鲁西海岸的太平洋沿岸地区都受一股冷洋流控制,有一个范围很大的天然渔场;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
但这种模式每隔4~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而突然增强的这股暖流沿着厄瓜多尔海岸南侵,使海水温度剧升3~6摄氏度,冷水鱼群因而大量死亡,海鸟因找不到食物而纷纷离去,渔场顿时失去生机,使沿岸国家遭到巨大损失。
厄尔尼诺现象
4、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
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东部, 自南向北流动着一条著名的秘鲁寒流。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月时值南半球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温普遍升高。向东流动的赤道逆流得到加强, 恰逢此时, 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东北信风跨过赤道。受到南半球的自转偏向力作用, 向左偏转成西北季风。西北季风不但削弱了秘鲁西海岸的离岸风 — — 东南信风, 使秘鲁寒流冷水上泛减弱甚至消失, 而且吹拂着水温较高的赤道逆流海水沿秘 鲁寒流来的方向逆洋流南下, 把秘鲁寒流变性为暖流。这股悄然而至不固定的暖流被称之为厄尔尼诺暖流。通常这位“ 不速之客”在 每年的3月以后, 随着南美洲西海岸水温逐渐变冷而随之消失。
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
5、厄尔尼诺事件对全球的影响
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厄尔尼诺现象可以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可能在拉丁美洲引发洪水、导致澳大利亚出现干旱和印度的农作物歉收。
太平洋东部至中部水面温度比平时升高越高,全球的气候就出现越异常的变化,对全球的灾害越严重,如:
1986年至1987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使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水温比常年平均温度偏高2℃左右;同时,热带地区的大气环流也相应地出现异常,热带及其他地区的天气出现异常变化;南美洲的秘鲁北部、中部地区暴雨成灾;哥伦比亚境内的亚马孙河河水猛涨,造成河堤多次决口;巴西东北部少雨干旱,西部地区炎热;澳大利亚东部及沿海地区雨水明显减少;中国北方地区、南亚至非洲北部大范围地区均少雨干旱。
1997年至1998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太平洋东部至中部水面温度比正常高出约3至4℃,美洲地区有持续暴雨,东南亚地区则持续干旱并发生大规模的森林大火。
而1982年4月至1983年7月的厄尔尼诺事件,是几个世纪来最严重的一次,太平洋东部至中部水面温度比正常高出约4至5℃,造成全世界1300~1500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