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对城市轨道交通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我国的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转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一般包括地铁、轻轨列车、有轨电车等。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节能、省地、运量大、全天候、无污染(或少污染)又安全等特点,属绿色环保交通体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因此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独立、封闭、自成体系的有轨交通系统,其运行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能够按设计的能力正常运行,完成快捷、安全、舒适地运送乘客的任务。由于城市轨道交通采用电力牵引、效率高,能够实现大运量运输的要求,因此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应。尽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周期长、投资大、技术要求高,但其优越性也是目前其他交通模式所无法比拟的,因此还是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
自1863年英国伦敦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以来,人们除了好奇外,还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因为正是它的出现,缓解了伦敦城市的交通堵塞。之后,布达佩斯、波士顿、巴黎、纽约等发达城市都相继引进这种高效快捷的交通工具。到二十世纪末,地铁已经在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俄罗斯、日本等20多个国家发展成熟,在城市交通中担负着主要的交通运输任务。
莫斯科地铁被公认为是世界最繁忙的地铁,800万莫斯科市民平均每天每人要乘坐一次地铁;纽约地铁的日客运量已达到2000万人次;巴黎地铁的日客运量也已超过1000万人次。现在世界上已有几十个国家一百多个城市建成了地铁并投入运营,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如今世界上著名的城市几乎都将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工具,大大改善了城市交通,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城市轨道交通自身也成为现代化大城市的标志。
我国城市普遍有:少土地、多人口、高密度、小规划、窄交通、高发展等特点。城市轨道交通的出现,很好地为城市生活开辟了第二空间。城市轨道交通低能耗、绿色、环保的特点,不但可以减轻由私人小汽车发展引起的高耗能、污染环境的问题,同时还可以结合城市发展规划,改善市民居住环境。城市轨道交通的大运量、低成本、小污染、高速度、少用地等特点,对改善城市交通阻塞状况,改善投资环境、生态环境、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无疑大有裨益。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得到大力的发展,建设速度惊人。自1971年我国第一条地铁在北京投入运营后,城市轨道交通在天津、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城市也相继建成和投运。随着国内“拉动内需,大力发展城市基础建设”方针的推行,结合城市改造,我国许多大城市结合城市规划、改善城市形象和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掀起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新高潮:上海至2010年有400多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北京已有300多公里的线路建设规划;广州也有200多公里的线路建设规划。此外深圳、南京、成都、武汉、沈阳、杭州、苏州、无锡、哈尔滨、青岛等大城市,也都在建设和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成为城市基础交通设施中最有市场的产业。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成为21世纪中国城市为解决市民出行难的有效手段,这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