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一部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名叫祥子的黄包车夫,整部小说都是围绕这一人物形象而展开的。
1936年,老舍的一位山东大学朋友谈起他雇佣车夫的经历与见闻:一位车夫买了“洋车”不久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最后还是受穷。当时老舍觉得该题材可以写成一部小说。老舍的朋友随后又说起另外一个车夫的故事:这个车夫被军队抓去了,哪知转祸为福,他趁着军队转移之际牵回三匹骆驼,这便是《骆驼祥子》故事的原型。
老舍决定把骆驼与车夫结合到一起,用骆驼引出主人公祥子的出场。老舍把祥子放到了自己熟悉的北平。1936 年的春夏,老舍痴迷地搜集材料,不断润色祥子的形象。此后,老舍辞去教职,专心地投入到《骆驼祥子》的写作中。1937年1月,小说在《宇宙风》连载。
《骆驼祥子》祥子是一个进城务工青年,刚进城时,祥子对生活充满了激情,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也对人生做好了规划。
祥子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子,甚至逐渐拥有更多的车子,开一个车行。不仅如此,祥子对生活还有着进一步的憧憬:等事业稳定了,再娶一个能诚实、吃苦耐劳、年轻力壮、体面规矩的乡下姑娘当老婆。
为此,祥子努力工作,而小说的名字“骆驼祥子”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祥子的这一点,小说中写道:祥子的勤劳使他累弯了腰,弓着的后背像骆驼一样。这句话形象又生动地体现了祥子吃苦耐劳的特点。
刘四爷的女儿虎妞之所以爱上祥子,和他的勤劳与对生活报以热情也是分不开的。但是,社会的现实没有让祥子如愿以偿。相反,祥子的一生充满了艰辛与磨难:小说以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为主要线索,祥子和虎妞的爱情结合也是一条线索,两条线索相互交错,却又相互独立。
祥子三起三落的悲剧,在小说中有一段中肯又贴切的写照:祥子拉洋车是为了抄近道,可是误入了罗圈胡同,转了一圈又回到了最初的原点。
除此之外,小说还用大量笔墨对祥子周围的人的生活面貌进行了细腻描绘,这些人的阶层不同,性格迥异,他们的生活圈相互交错,形成了完整的都市生活面貌。老舍先生通过对不同的人物的描写,全面揭示当时的社会现状,进而渲染了祥子命运悲剧的必然性。
作为《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是旧社会底层劳动者的代表,祥子是一个勤劳、善良但缺乏觉悟的车夫形象。小说以 20 世纪 20 年代的北平为背景:破产的失地农民祥子从农村来到北平,成为北漂。
为了谋生并能在城市立足,祥子几乎尝试了所有的体力工作,他忠厚老实、吃苦耐劳、勤劳上进。初进城的祥子几乎是完美的,是个绝对好人,他善良、勤劳、坚毅,并且又有着强健的身体和明确的生存目标。
正如作品所写:这个小伙子“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和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在生活上,祥子是一个非常自律的人。他不抽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任何嗜好,祥子之所以常年保持这样的生活习惯,是因为他为自己制定了长远的目标,并规划好了自己的人生。
祥子沉默寡言,但是却不愿仿效城里人的言行举止,进城后的他依旧保持着来自乡村的口音和生活中历练出的勤劳。可以说,祥子虽然生活在城市里,但是他的心态和价值观念完全是农民的心态和价值观念。
祥子的终极目标是攒钱买一辆黄包车,然后凭借拉车能在城市立足。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祥子尽可能地缩减不必要的开支,就是生病了,他也舍不得花钱买药。
祥子不仅有充满青春活力的健壮外表,而且有一个劳动者、一个淳朴农民的善良本性,正如作品所写:“他不怕吃苦,也没有一般洋车夫的可以原谅而不便效法的恶习”;祥子安贫乐道,他知足、不争,拉车从不与别人争生意,有时候甚至不肯要价,只说声“坐上吧,瞧着给”。
就这样,经过三年的打拼,祥子终于攒够了一百块钱,买了一辆车子。这辆车子是祥子名下的真正属于他的资产,他开启了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车夫人生,并依靠拉车维持自己在城里的生活。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尤其是放到祥子身上,可以说是切中肯綮。祥子思想保守,甚至有些自私,他沉默寡言,很少与他人谈吐心事,他从不与别的车夫接触交流,独自生活在自己的封闭世界中,在上世纪20年代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里,祥子对世事不闻不问,一如既往地拉着他的车。
有一次,在拉车的途中,他明明知道事情不妙,甚至预感会发生不好的事情,但他放不下所谓的面子,继续拉车,结果刚买了半年的属于自己的车被兵痞抢去。祥子人生中的第一辆车就这样匪夷所思地丢失了,但要强的祥子是不甘心的,不拥有属于自己的车,不拉上自己的车,祥子的生活瞬间就没有了目标。
买上自己的车子,开启拉车的人生,这是祥子的人生目标和人生意义。在这种心理作用的驱使下,祥子又开始攒钱,准备再买车。祥子性格中要强的一面帮助他继续去实现自我,早出晚归拼命拉车,对自己的饮食也节约到让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为了能够攒钱再次买车,祥子不惜铤而走险,在他历经生死偷来两匹骆驼后,仍然是想着卖了骆驼买车。祥子在卖掉骆驼后,逐渐攒够了第二次买车的钱。
方太太让祥子把钱存在银行,祥子却固执地认为把钱放在自己手上最好,但是拼命赚来的血汗钱,包括祥子藏在瓦罐的三十多块钱被孙侦探一洗而空。
孙侦探威胁恐吓祥子时,懦弱的祥子不敢反抗,更不敢呼救,此时的祥子在自身负面性格的作用下逐步丧失自我。祥子认为自己没办法反抗,就此不了了之,这是祥子理想的第二次落空。
在第二次买车阶段,祥子在不断实现自我同时也在不断丧失自我,看到别人喝酒吃烟去青楼,受了委屈的祥子很羡慕,觉得他们是对的。祥子自此觉得,烟和酒不会花很多钱但可以安慰他。不过此时,在自我实现与自我丧失的心理天平中,自我实现还是占了上风,祥子内心还是拒绝染指烟酒。
为了攒够钱买上车,祥子骨子里自私狭隘保守的一面又呈现出来。以前的祥子,是忠厚老实、吃苦耐劳、勤劳上进的,这是他进城时的初衷,他不会和别的车夫抢生意的,更不会和别的车夫发生冲突。但此时的祥子为了实现人生的小目标,他放弃了初衷,这个过程中,祥子也经历了痛苦的心理抗衡。
第三次,虎妞用自己的私房钱帮祥子买了一辆车,这次祥子虽然局部实现了自我,但最终是彻底丧失了自我。与虎妞的婚姻不是祥子的本意,祥子迷失了人生追求的方向。
虎妞相貌丑陋,是个38岁的老姑娘,而且雄性化。虎妞,人如其名,虎头虎脑,黑铁塔似的,长着虎牙,这是老舍对虎妞身体的丑化。相貌很抱歉、性格很泼辣的虎妞,做起事来却是手腕狠、动作快。虎妞还喜欢骂人,许多说不出口的污言秽语,虎妞却是脱口而出,张口就来,而且说得很自然,简直就是出口成脏。
虎妞是一个工于心计但又大胆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作为刘四爷的独女,虎妞帮着刘四爷打理家业,在打理的过程中对车夫刻薄、吝啬,有一种盛气凌人之感。
虎妞对祥子有好感,为了达到和祥子在一起的目的,她精心谋划了一番:虎妞对祥子说她怀孕了,最终和祥子生米煮成熟饭。因为虎妞的计谋,祥子与自己并不喜欢的虎妞结为夫妇,但祥子娶虎妞并不是自己的意愿,因此这也就让他放弃了人生的理想。
祥子本打算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上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他一厢情愿地认为赚钱买车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虎妞的威胁及小马儿和老者的遭遇使祥子把一切希望都放下,最后,祥子无奈地向现实做出了妥协。
结婚之后,虎妞对祥子严加管教,虽然在所谓的事业上祥子算是暂时实现了自我,但祥子内心极度痛苦。在情感上祥子丧失自我,他也逐渐失去了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
祥子对老婆的美好幻想破灭了,但打击还没有结束。在虎妞难产的时候,祥子心疼钱没有送虎妞去医院,虎妞在难产中去世,祥子不得不卖掉车子给虎妞办丧事,虎妞和孩子的逝去以及车子的又一次失去对祥子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祥子虽然依靠虎妞实现了买车的理想,但是他内心极度痛苦最后还因为虎妞的去世而不得不卖掉车子,这使得祥子彻底丧失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后来,祥子遇到了小福子,与小福子相恋了,小福子完全符合祥子对老婆的幻想,小福子的出现也使祥子又燃起了一丝对生活的希望,小福子是一个善良却又可悲的人物,她被父亲卖给军官,在军官被调走后她第一时间回到娘家。
祥子喜欢小福子,但他看到小福子的父亲和弟弟后,自私、狭隘的祥子却做出了离开小福子的决定。小福子回到娘家,正是悲剧命运的开始,父亲酗酒成性并打死了母亲,两个弟弟无依无靠,家庭即将破碎的小福子被父亲卖到了妓院,难以忍受屈辱的小福子选择上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自此之后,祥子逐渐变得麻木不仁、堕落、懒惰、自私、贪婪起来,他不再像年轻时一样拼命地拉车赚钱,而是对打车、劳作产生了浓厚的厌恶。
祥子不再像年轻时一样尊老爱幼,他不再诚实劳动,他开始抢病弱老人的生意,到曹先生家骗吃骗喝,最终沦为一个欺凌弱小的人、一个近乎无赖的人。更准确地说,此时的祥子俨然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赖,就这样,祥子彻底堕落了,并在堕落中走向消亡。
三次买车失败,三次抗争,最终祥子完全丧失自我,这是与城市生活格格不入的祥子在城市里的人生轨迹。祥子想靠自己一个人的微薄力量在那个世界里奋斗显得那样苍白而无力,最终祥子向命运屈服,并在堕落中无限沉沦。
祥子的性格导致了他人生的悲剧,祥子思想和性格上的缺陷决定了他的孤独与脆弱以及必然失败的命运。
由于心疼钱,祥子没有送虎妞去医院,导致虎妞在难产中去世;小福子孤苦无依的时候,祥子没有去解救她,从而间接导致小福子自尽。可以说,是祥子的怯弱、自私、无能、小气和认知,间接地导致了她们的去世,而这些因素也成为祥子最终堕落的诱因。
《骆驼祥子》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小说以祥子为中心,以其在买车问题上的“奋斗、挣扎、幻灭”三起三落为主线,立体地展现了市民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全景图,从而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的二十年代初北平市民社会的风俗画卷。
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的开篇写道:“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骆驼——在口内负重惯了——是走不快的,不但是得慢走,还须极小心的慢走,骆驼怕滑;一汪儿水,一片儿泥,都可以教它们劈了腿,或折扭了膝。骆驼的价值全在四条腿上;腿一完,全完!”老舍把祥子比喻成骆驼,对骆驼的描写不是纯客观化的,而是带有较强的感情色彩。
骆驼的性情、骆驼的脆弱折射了祥子的命运。祥子为卑微的生活苦苦挣扎,他是那么不起眼,“不但吃的苦、喝的苦,连一阵风、一场雨,也给他的神经以无情的苦刑”。尽管他身上沾染了各种各样的“可以原谅而不便效法的恶习”,有时甚至是可恨可憎的,但所有的那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生活的风雨刻印出的深深印记。
祥子是个绝对的好人,同时他的生活愿望又是那么普通,但是这样的祥子在当时的社会里却无法生存。为此,作品设计的四个关键性情节决定了祥子的悲剧,它们分别是被军阀抢劫、被孙侦探敲诈、被虎妞强行占有以及小福子的死亡。作品设计的其他情节,比如夏太太勾引祥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丑恶腐烂。这些都是社会外部环境的因素,是社会现实,把祥子逼到了绝路,使他堕落。
老舍先生谈到《骆驼祥子》的创作时强调:他所要观察的不仅是车夫的一点点的浮现在衣冠上的、表现在言语与姿态上的那些小事情,而是要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车夫外表上的一切,都必有生活与生命上的根据。老舍试图找到其根源,通过写出劳苦社会好人没好报的故事,质问“好人”所生存的社会环境。
老舍说:“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来,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老舍也在小说中感慨万分地说出:“一个拉车的,要立在人间的最低处,等着一切人一切法一切困苦的击打。”这句话道出了祥子的毁灭与整个旧社会有着莫大的关系。
纵观祥子生活的社会现实,既有反动统治下政治的黑暗、时局的动荡;又有战乱、天灾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挤压,致使下层劳动者生活在罪恶的地狱里。祥子的形象,是在当时那个黑暗社会层面上、在他与各种社会力量的复杂关系中凸显出来的,他的悲剧是社会的产物。
作为一个农村破产的失地农民,想要实现在城市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做一个自食其力的独立劳动者的梦想,在当时暗无天日的旧社会简直比登天还难。黑暗的社会环境终究击垮了祥子美丽的梦想。祥子的悲剧就产生于他生活在地狱般非人的环境里,他一次又一次地同命运搏斗,所有的幻想和努力都化为泡影,恶劣的社会毁灭了一个人的全部。
老舍以小说的形式,通过祥子的悲剧,向世人呈现了旧社会城市底层劳动者的艰辛与无奈,揭示了导致祥子悲剧命运的因素,小说有着强烈的写实意义和现实意义。《骆驼祥子》对社会的批判,是以人为本的社会批判。老舍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对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弱者寄予深切的关怀和同情,对于摧残人的社会进行无情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