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座山玩到那座山的高级文案(推荐文猛问山)
从这座山玩到那座山的高级文案(推荐文猛问山)
2024-06-08 10:48:57  作者:唱歌为谁  网址:https://m.xinb2b.cn/know/rqa516045.html

从这座山玩到那座山的高级文案(推荐文猛问山)(1)

文猛,本名文贤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重庆万州区作家协会主席。已在《人民日报》《散文》《北京文学》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作品500多万字。著有《山梁上的琴声》《远方》《河生》《三峡报告》等。

...............................................................

从这座山玩到那座山的高级文案(推荐文猛问山)(2)

问 山

文猛

山里孩子生下来,大人们会抱着我们面朝大山拜祭。

拜山,是我们山里孩子一生中第一件大事。

“山神爷!我们和孩子给你磕头啦!请收下你的孩子!”

拜山,喊山,孩子,这是天地给我们的一座山。

我们的大山巍然挺立在大地之上,地图上的名字叫铁峰山,也有叫歇凤山,这两种表达与四川方言的发音有关,大家喊过去喊过来,谁也不敢确定祖辈们最先给山喊的名字。地图上的事情我们不去考究。在乡亲们语言河流之上,我们山这边喊蛤蟆石山,山那边喊凤凰山。

蛤蟆石山,你是祖先们最早喊出的名字吗?

我们喊蛤蟆石山,山顶有一方巨石,看上去就像蹲在山顶望天的蛤蟆。山那边喊凤凰山,在他们仰望中,那方巨石像凤凰展翅。一座山,一方石,你心中像什么,它就是什么。有一点必须补充,山那边的乡村有国道公路、铁路和长江经过,通往所有的城市,它最近的城市叫万州。我们山这边仰望着大山,遥远地想着山那边的繁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躺在成语里,我们躺在蛤蟆石山里,我们喊蛤蟆石山,我们的心思是复杂的。

我们的祖先从遥远的地方迁徙过来,我们的蛤蟆石山从哪里来?它也是从遥远的地方走过来的吗?显然这是一个很笨的问题。安居才能乐业,没有山,我们到哪里安居。

蛤蟆石山,是天地给我们的!

从这座山玩到那座山的高级文案(推荐文猛问山)(3)

村里有多少人,多少庄稼,多少牲口,多少水井,多少石磨,多少晒场,村里人清楚得很,我们是村庄的主人。

蛤蟆石山中有多少树,多少鸟,多少小溪,多少山洞,多少动物,我们说不清楚,山最清楚,但是山不说。

走进村庄,人是村庄的主人。

走进蛤蟆石,谁是大山的主人?

问树。我们蛤蟆石山有多少根树,无法问答。就算问有多少种树,也无法回答。山中最多的树是松树和柏树,那是村庄特别上心的树。笔直的松树是屋顶的房梁、檩条、椽子,是家屋的床、桌、凳。长得有些弯曲的松树会让木匠看中,挂上一块大石头,让它弯成木犁的弓形。柏树是老人们打造千年屋(棺材)的树,在亲人们燃点的烛香中躺进柏香的千年屋,从家屋抬上村里向阳的山坡,这是村庄一个人的一生。

乡村的人,把墓碑和棺材看得十分重要,可以吃简单的饭菜,可以住简陋的房屋,但拼命得准备好这两样东西——于是养树,在家屋前后养一株柏树。于是认树,在山林中认定一棵属于自己的柏树。人在村庄长自己,树在山林长自己。那株树长在山林里,最后回到山林里。

村里的木匠,一辈子砍树,砍过多少根树,自己不知道,最后留给自己的只有一棵树,那一棵树最后回到的地方一定是山林。

山林中还有很多很多的树,没有植物学家的指引,我们叫不出它们的名字,我们只能喊它们树。树不是自己种下的,是风种下的,是鸟种下的,是人种下的,后来有了飞机,是飞机把树种撒下的。

所以,树不敢说自己是大山的主人。

在时光的河流逆流而上,我们村庄也长满树,只是后来我们把树砍掉,种上了人,种上了庄稼,种上了牲畜,种上了人间烟火。

所以,我们不敢说我们是大山的主人。

从这座山玩到那座山的高级文案(推荐文猛问山)(4)

山林中一年四季都是绿的,绿色在山林中就成为我们忽略的颜色。红色才是山林的颜色。映山红开了,那是山林的夏天。枫叶红了,红火棘红了,那是山林的秋天。没有大树挺拔的地方,一山的红,一梁的红,一坡的红,一村的红。有大树挺拔的地方,走进山林,那些挺拔的大树像是走在红毯之上。究竟大树是明星?还是映山红、红火棘是明星?

我们不知道谁在大山之中走秀?

致敬每一棵树,它们让我们进入时光的河流,帮我们回溯,帮我们还原,帮我们修正。

我们心中总长着一棵树。

山林深处总有一些被风吹倒的树,慢慢枯死的树,松毛虫、天牛虫一口一口咬死的树,像村里老人一样寿终正寝安祥老去的树。树倒下的地方,那片山林一下显得亮堂起来,像是给山林开了一扇树窗。早些年,村里人进山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碰见一棵倒下的树或者死去的树,心安理得地扛回家,劈成一块一块的柴火,堆在屋檐下。

旺盛生长的树,没有村里的同意,没有请村上德高望重的人给树写下砍树的树帖,谁也不会对大树起歹心。要在山林砍一棵树,我们会提前七天给树贴上树帖,让树上的神仙提前搬家到另外的大树上。

村庄偷树的人,是大家不齿的不肖子孙。

那个年代里的山林特别地干净,枯死的树有人惦记,山林中的杂树有人惦记,就连地上的松毛、落叶都给进山砍柴的人用竹耙刮得非常干净,山林不是秋风扫落叶,是人在扫落叶。

惦记得最多的还是那些挺拔的树,山林里稍微长得粗壮笔直的树,都有无数双眼睛盯着,大家知道偷树会得罪山神树神,甚至有被民兵请到公社学习班的可能。大家依然会铤而走险,那些树是瓦屋上的大梁、椽檩,是家里的柴米油盐,在山里唯一能够变成现钱的除了粮食、牲畜和鸡鸭鹅蛋,山林里的树是大家能够想到的变现钱的东西。于是这些树总在一些月黑风高的夜晚倒下,走进家里最隐蔽的地方,用柴灰在刚砍下的树的年轮上不断地抹,造成是很早就砍下的迹象,应付村里民兵的检查。那些年代说山林有树,几乎是说给小树听的,大树在山林很难长到我们所希望的栋梁之材。

现在我们回到山林中,总能见到枯死的树,风吹倒的树,有的干枯地站着,有的平静地躺着,长满青苔,长满木耳,长满山菌,没有人去张罗它们,村里已经用上液化气和电,很少有人家用柴火煮饭。村里的房子都是混凝土的小洋楼,很少用大树去支撑。

谁还会走进山林深处?

从这座山玩到那座山的高级文案(推荐文猛问山)(5)

今天的山林里更多的是挺拔的大树,到处都是。当年我们在山林见到一棵大树会特别惊讶,就像村里突然考出一个大学生。现在这种惊讶让我们唯一能表达的只有“啊”字,连这个“啊”也会被堵在喉咙。就像我们在山谷河水中见到鱼一样,当年在河滩中见到一条鱼就特别兴奋,现在的河水里游动着无数的鱼,自由自在,永远不会担心有人把手或者网伸向它们。山林中的大树就有河水中鱼儿游动的气势,一群群,一排排,一坡坡,在山林里游动,在蓝天下游动。

谁冷落了山林?

树窗打开,树的种子让风吹进来,让鸟粪排出来,几年后那扇树窗又会被补上。树窗是山林之门,是物种之门,是生命之门。除了人为地砍伐,山林永远不会出现人一样的秃顶。

这是山林的生生不息。

有大树的山才是大山。

问鸟。龙归大海,鸟归林,人归村庄。山林是鸟的村庄。鸟总会栖息在树枝上,山林中很多树又是鸟种下的,鸟和树不会去争论谁是山林的主人。

仰望每一只鸟,鸟的身上总有天空的色彩,太阳的色彩,树木的色彩,河流的色彩,白雪的色彩,大地的色彩。鸟的身上穿着它们,鸟的心中装着它们,就像我们人一样,我们都是天地之间巨幅画中的小品。

山林中一年四季都留下来的鸟,比如麻雀,麻雀给我们的感觉总是很饿的样子,就像当年的我们,整天都在慌慌张张地到处找吃。

比如乌鸦,那身黑色的装束总给我们沉重,感觉那些年代乌鸦很多,总在天空飞着。一群乌鸦哀叫着飞过,村庄某个地方会传来几声鞭炮,接着是一串撕心裂肺的哭声。没有过几天,乌鸦又飞过,鞭炮又响起,哭声又来啦。喜鹊叫喜,乌鸦叫丧,感觉远去的那些年代村庄死人的时候真多。

山林中鸟儿飞得高,看得远,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村庄每一个人的生和死。在村庄,迎来一个人的生不是什么大事,送别一个人的走绝对是村庄的大事。所以在村庄,一个人死了,绝对不会说谁谁谁死了,都会说谁谁谁走了。村庄一个人要走啦,乌鸦会叫,狗会咬,更为准确预报的是一种叫抬山雀的鸟。声音像是从地底下穿出来一样,浑厚、悠远,像人们抬石头、抬棺材时喊的抬山号子,直直地走到人心里。这是比乌鸦叫更为准确更为悲恐的鸟鸣。这种鸟鸣是母亲告诉我的,母亲听见抬山雀叫过,会悲伤地告诉我们,村里又有一个老人看不到明天的太阳啦。后来我问了很多鸟类学家,他们都不知道这种鸟。

母亲走的那天,我在外地出差,没有听到乌鸦叫,也没有听到抬山雀叫。

抬山雀是一种什么样的奇鸟?

母亲走了,我问谁去?

从这座山玩到那座山的高级文案(推荐文猛问山)(6)

如今回到村庄,村子里尽管没有了多少人,麻雀、燕子、喜鹊却特别地多,鸟们不在乎村里是否有人关注,有土地就会有鸟,有树就会有鸟,有天空就会有鸟,大地之上,鸟只取一枝歇脚。

鸟是天空中的鸟,我们是大地上的鸟。

不知是心情的原因,还是乌鸦飞过的那一刻我没有赶上,今天的村庄乌鸦真的很难见到。

村里的人绝对不是乌鸦一声声叫走的。

山林中鸟类学家所描绘的留鸟并不是很多,山林中更多的是候鸟。

每一个季节,季节的每一个阶段都特别青睐某种鸟类,它们踏着季节的节拍走进山林。迎春花、桃花、李花、蒲公英告诉我们去见燕子。杜鹃花开,斑鸠树叶绿会告诉我们去见斑鸠。背上背着天空色彩,胸脯贴着大地颜色的知更鸟,像是春天来的,又感觉是和大雁、天鹅、青桩、野鸭等一起在夏天来的,唯一肯定的是不会是冬天来的,白雪中飞翔的天蓝地绿那是很醒目的。

回到今天的山林,回到今天的村庄,春夏季节是山林中鸟儿最多的季节,是村庄人最少的季节,村庄的年轻人成为了“候鸟”。山林中的冬天是安静的,鸟儿们大多飞走啦,村庄的冬天却是最热闹的,外出打工的“候鸟”陆续回到了村庄。

鸟在树枝上栖息,鸟在树枝上筑巢,小时候鸟在父母的繁殖领域内,长大后,要么自行飞走,要么被父母驱赶走,自行安家,就像村庄多子家庭分家一样。树木分杈,人多分家。北雁南飞,燕子春来秋去,一生都在繁殖地和非繁殖地之间奔波往返。

我们其实也是大地上的候鸟。

仰望一只鸟,仰望它们的自由飞翔,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对鸟儿们捕虫本领致敬。鸟儿的眼神细致入微,目标精准到位。看好哪只虫便是哪只虫,意动则身至,一举将猎物抓住,立马又返回到栖息的地方。想做一只鸟,不只想自由自在地飞,也想有鸟捕虫的本领,能够站在地上,对高枝上的山果,悬崖上的鲜花,荆棘丛里的绿草,意动则身至。

仰望一群鸟,仰望它们的欢乐,鸟的欢乐就是它们的飞翔它们的歌声。鸟永远一幅欢笑的面容。山林中的树,山林中的草,山林中的花,山林中的溪,山林中的一切,都是欢笑的面容,它们没有我们村庄这么多的心思和忧思。

画眉的歌声婉转悠扬,

黄鹂的歌声悱恻缠绵,

百灵的歌声清脆悦耳。

我们在很多的音乐网站总能听到不同歌手的歌,每一座山林都是一个宏大的音乐网站,我们能听到不同鸟儿的歌声,松涛的浪声,小溪的叮咚声,山花的花开声。网站的音乐是录制的,你今天去听,明天去听,它们都在那里。山林的音乐是现场直播,你上一秒钟听到的和下一秒钟听到的绝对不同。山林的音乐之声没有重复,只有下一秒,没有上一秒。

从这座山玩到那座山的高级文案(推荐文猛问山)(7)

对山林中的鸟,我们特别崇拜的是鹰。鹰在天空中总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它有时悠哉游哉地翱翔于天空,几乎没有振动过它的翅膀,这是天空中最独特的。它有时壮观地扇动着翅膀,不断盘旋,冲向高空。有时兴致突发,双翅半闭,如一张弯弓,从天空直劈而下,似乎让自己在大地上摔个粉身碎骨,就在撞向大地的时候,突然张开双翅弹回天空。这是表演给鸟看?给人看?给山看?给天空看?

谁也摸不透鹰的心思。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在山林中,这是真实的表达。

在村庄,这是抱怨的表达,人毕竟不是鸟。

天地给我们一座山,花草树木的生长,鸟儿的声动,是牛羊的厨房和健身房。牛上班的地方在田间地头,在碾房。老家山路崎岖狭窄,牛拉车的本领派不上用场,只好练就拉犁、拉石碾的本领。猪啊,羊啊,鸡啊,鸭啊,鹅啊,是山林中最轻松的,它们几乎不用上班,只知道在山林和山村中生和长,生和长是他们的本领。

天地给我们一座山,那是我们的粮仓,那是我们的菜园,那是我们的花园,那是我们的果园。哪怕日子过得多么惶恐,抬头望见山,心中格外踏实。

不怕!我们还有一座山!

山林给了我们灯火香、柴火香,村里人几乎每天都会走进山林割松香、砍柴、割草、挖野菜。最开始,我们在山林边上就能在大松树上割到很多松香,带回家点松油灯,就能砍到很多的柴,割到很多的草,几乎不用怎么费力,遍地是大松树和各种各样的灌木杂树,杂树之下就有很多鲜嫩的牛羊吃的草。进山的人多啦,割松香、砍柴得走到山林深处。守着大山,砍柴居然成了很困难的事情。

山林一直给了我们唇齿香,这是大山给我们最美好的记忆,这是山林的味道,这是山林的恩惠。

山林里好吃的、能吃的很多,如蕨、笋、菌之类,如溪中的小鱼,如四季的野果,一直是村庄柴火香中的美味。说山林四季如桌,一点也不夸张,在山林中是不会饿死人的,山林处处都是饭桌。

特别是春天,那是山林最豪华的季节。

初春的小雨如酥,大地像发酵的馒头。其它植物还是小心翼翼地冒点尖、冒点芽打探春天的消息,野小蒜已经从土里冒出头来,亭亭玉立,发出特殊的清香。野小蒜在四川话中也喊“野撬蒜”“野藠头”,更多地方喊“野胡葱”,估计是“小”和“撬”在四川方言发音上也有了混搭。事实上春天挖野撬蒜最正确的动作还真是在土里撬,用竹片、用木片小心地把野小蒜从土里撬出来,唯恐伤了野小蒜的头。野小蒜的清香是菜地里的家蒜、家葱、家藠头无法替代的,家花哪有野花香,家菜哪有野菜香,这不是偏见,这是味上的真理。炒鸡蛋、炒羊肉、炒腊肉,味道妙不可言,就算找不到食材相伴,野小蒜独立上场,或清炒,或凉拌,一定会多吃好几碗米饭,特别地开味、开胃。

三月八,吃椿芽。从漫长的冬天走过来,地上看着野小蒜,树上望着香椿芽,这是春天最重要的两件事。春雨过后,椿芽抽芽,红如玛瑙,绿似翡翠,幽香四溢。“嚼之竞日香齿牙”,椿芽是桌上的珍蔬,凉拌椿芽最简单,鸡蛋炒椿芽是最基本的吃法,腊肉炒春芽现在是我们的家常便饭,过去几十年还是有些奢侈,椿芽处处有,腊肉却是当年的稀罕之物。春来几日鲜,谷雨一过,椿芽没有先前的娇羞和红润,再过几日,叶舒展开来,没有了香气,也嚼不动啦!大人们会把椿芽腌起来,放上盐,封在坛里,让椿芽的清香延伸到夏天。

树上还能够饱我们口福的还有刺桐树上的嫩芽,斑鸠叶,槐花,野桅子花,桃花,岩豆。刺桐嫩芽、野枙子花清炒。斑鸠叶做斑鸠叶豆腐。槐花和在面粉中蒸槐花麦饭。桃花和糯米、红枣炖煮。岩豆结在悬岩上,只要你有足够的胆量和攀登的力量,岩豆像向日葵一样炒来吃或者和猪肉炖来吃,那是大山珍奇的美味,吃过岩豆的人一定不多,那是很值得炫耀的事情。

只要你不想带走整片山林,山林总会给你听的、看的、吃的、喝的,山林无所不能,山林无所不有。

山林中更多的是随摘随采随吃的花果味。

“刺泡”是山林中随处可采到的山野美味。说“刺泡”,城里长大的人会非常陌生,说它像小草莓一样,大家就有了形态上的感觉。山林中“刺泡”种类很多,有长在地上的“蛇泡儿”,学名蛇莓,很像小号的草莓,特别红特别艳。大人们说是蛇的心爱之物,让我们采摘的时候特别胆怯,那是胆大的村里人敢吃的美味。我至今没有吃过“蛇泡儿”,大人们的话在心中总有份量。有长在灌木刺上的“刺泡儿”,有绿色的、有白色的刺藤,但是结出的“刺泡儿”都一样的鲜红,可惜我不能准确地用植物学的名称一一叫出来。村里根据农时喊它们“插秧泡”“薅秧泡”“玉米泡”,它们准时鲜红在农时里,感觉就像鲁迅笔下的“覆盆子”。色彩鲜红、多汁,甜中夹一丝儿酸味。侍弄好秧苗、玉米苗,走向田边地角,走向山林之中,每一个季节里上场的“刺泡儿”等在那里。用桐子叶、芭蕉叶包上,这是山林赐予季节的厚礼,这是山林赐予劳动的奖励。

杜鹃花酸中带甜,大把大把地大口大口地吃,我们的脸上是杜鹃红。

雨后的山林,松针上会结出晶莹的松糖,太阳出来,晶莹的松糖凝成乳白色的针尖大小的松糖,小心地摘下来,嘴里甜津津的,那是松针酿出的松蜜。

从这座山玩到那座山的高级文案(推荐文猛问山)(8)

六月六,地果熟。七月半,地果烂。绿色的长藤匍匐在地上,小心地扒开泥土,一窝鲜红扁圆的果实静静地躺在大地之下。

春夏之际的野樱桃,野山桃,小李子树,野山梨,野葡萄,野猕猴桃,野杏,山林处处都可以摘到。就算到了秋冬,山野枯黄,白雪皑皑,山林中有杮子树挂满红灯笼一样的杮子,给秋天点亮。有漫山的红火棘,一山红,一梁红,一坡红,所以它们也叫火把树,也叫救兵粮,成为漫长冬季唯一的果实。酸涩中夹杂着甘甜,甘甜中渗出清香。我们摘下火棘果带回家,磨成糊糊,加入一些高粱面、玉米面或干红苕面,那是乡间的美食,那些火棘果糊糊让我们渡过漫长的寒冬——

所以,红火棘还有一个名字叫“救命粮”,这是长在树上的粮食。

城里人今天特别向往到村庄踏青,更多的是奔着山野的味道来的。

我们仰望一座山,山代表着高度,山代表着仰望,山代表着思想,山代表着品格,山代表着精神。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我们心中的山就是蛤蟆石山。蛤蟆石山的高度不是问题,蛤蟆石山在众多的山林中的名号不是问题,比山高的是树,比树高的是人,比人高是的鸟,比鸟高的是天空。我们村庄的人生啦死啦,外出打工,外出考学,跟着儿女进城,村庄的人越来越少,蛤蟆石山还在那里。

我们置于山中,山也置于我们心中。

山林中本没有路。树不会走路,鸟在天空走路,花让蜜蜂走路,风不需要路。山林里的路是动物走出来的,是人走出来的,是溪水走出来的。除了我们这些总向往着远方的人,山林不会想更多的地方,水走弯道,山走起伏,山林想着花草树木,山林想着人和动物,山林想着天空和云朵。

山林没有了树,没有了动物,山就是死山。

这是大山的胸怀!

这是大山的高度!

我们仰望一座山,我们知道羊羔跪乳、乌鸦反哺,这两件天地之间最感恩的细节都发生在山林,天地给我们一座山林,我们给了山林什么?

问山,我们才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我们在山林中挖出很多很深的洞,洞里运出很多的煤,也有很多人没有运出来,葬身煤窑中。山林中有很多的煤窑,煤窑每隔一段时间会传出死人的消息,但谁也没有去关闭那些煤窑,那是山里人的银行,那是山里人的柴米油盐。山林中出现很多很多的挖煤洞,像人深陷进去的眼眶,没有一点神采。村庄里总有跳水塘、跳水井、跳河的人,那是村庄一时想不开的人们最后的选择,事实上村庄真往这些地方跳的人不多。村庄没有跳山的说法,山林煤窑中死去的人确实很多,那不是人去跳山,是山要埋人。

我们在山林中发现一块土地,土地上有特别适合烧陶瓷的酒黄泥和蒙脱石、高岭土,于是砍了周围的大树,建上房子,垒起陶窑,烧制陶缸,陶盆,陶碗,陶罐,那是山里唯一一家当年的国营工厂。他们和村庄的人同样玩着泥巴,但是他们是国家工人,是吃供应粮的,是与我们农民身份一拍两散的工人。

“送郎啊送到豇豆林,手摸豇豆诉苦情,要像豇豆成双对,莫像茄子打单身。送郎送到海椒林,手摸海椒诉苦情,要像海椒红到老,莫像花椒起黑心……”

苍凉忧伤的《送郎调》,从远古传来,穿过逶迤起伏的山坡,穿过沟沟峁峁的黄土。在我们川东一带的乡村,我们描述乡村,总描述着两种人,一是山上人,一是坝下人。坝下人是大家羡慕的人。说山上人,潜台词其实就一个字:“穷”。无法改变的是,我们就是山上人。“山坡石坷垃、红苕洋芋苞谷粑。”“睡的苞谷壳,住的茅草窝,走的泥巴路,吃的三大坨。”这是川东一带最辛酸的顺口溜,喊出乡村的酸楚,喊出乡村的无奈,顺口溜其正的出处就在我们蛤蟆石山。

当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时候,背井离乡是我们所能想到的最好的出路。山林中候鸟每年飞走,总会飞回来,我们一旦走出大山,就再也不想回头……

回到今天的故乡,《送郎调》依然是大家爱唱的调子,只是我再也听不出歌声里的悲伤。

“短命吹手天寿锣,逼得我心碎意乱莫奈何!我的爸呀我的妈,我在你奶根脚长大,费尽二老苦心血。千般恩情我没报,万滴甘露未酬答。明日就要离开你,不知他家是个啥,内心话向谁表达……”

我们山里姑娘远嫁他乡,《哭嫁歌》是必须的仪式,这是一个土家姑娘的绝唱,这是一个土家母亲的开篇。今天,在我们故乡听《哭嫁歌》,已经成为一场文艺的盛筵。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故乡的《哭嫁歌》在表达哭媒人、哭梳头、哭爹娘、哭姊妹、哭上轿的“中国式咏叹调”哭歌中,有辛酸的哭诉,有离别的交待,有未来岁月无知无底的泪雾,但是在哭声中我们听出的是向往,是憧憬,是幸福,苦到极致的大山,还有比家乡更穷的地方吗?告别大山,那是哭中的喜悦,那是哭中的欢笑,那是崭新生活的开篇!

《哭嫁歌》还在故乡唱诉,我们在昨天故事的唱诉中,唱颂的是今天的幸福。

一样的调子,不同的心情。

山那边的变化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考兵的走出大山,考学的走出大山,一群人陆续走出大山,世界对于乡村一下变大,我们站在村庄、站在山顶眺望远方的故乡人开始心跳加速,我们从心眼儿觉得上苍不会无缘无故打发一个人来到世上,背井离乡,逃离大山,才是做一个有用之人的开始。

当年我们仰望山顶,仰望山的那一边,那边有城市,那边有手上不会沾泥巴的城里人。翻过蛤蟆石山的人是大家羡慕的成功人士,我们信赖那座山,就像信赖我们的村庄我们的庄稼,但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向往着走出大山,翻过大山,去过上一种不同于祖辈们的生活。那种迫切地向往如同一条条小溪汇聚到山下的天缘河里,我们知道天缘河的前方是关龙河,关龙河的前方是浦里河,浦里河的前方是长江,长江边上有我们向往的城市万州。

我们望得更近的就是窑罐厂,每月拿上工资,每月吃上国家供应的粮油,成为我们最近的理想教材。山里那些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他们经常走入大山,走进窑罐厂,这里有很多接父母班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这里是山里爱情的“战备粮库”,粮库供应“供应粮”,这里供应“吃供应粮的人”……

仰望一座山,更为让我们心里隐隐作痛的是我们盲目地开荒种田。村庄的土地长不出更多的粮食,我们把眼光投向山林。砍掉一片一片的树,烧掉一片一片的山,企望让山林腾出一片长庄稼的土地。大火燃起来,野兔,狐狸,野猪,野鸡,松鼠,果子狸,漫山逃窜,从开荒的山林跑进蛤蟆石山深处,完全不顾沿路的人,沿路的村庄,只有一个目标,朝着有树的山林逃命,朝着没有人的山林逃命……

那是村庄最酸楚的回忆。

我们欠山林一个跪拜。

没有人在我们身边点上烧荒的火苗,对山那边的向往给了我们仰望大山仰望天空的力量。我和村庄的人们沿着山林中的古道走向山的那一边。我们的祖先从山林到村落,我们从村落到城市,史诗般地迁徙就像一首如歌的行板。当年的村落最原始,曾经最热闹,如今却最落寞,一个村落面前仿佛有无数个时光的煤窑洞,一不小心便会被吞没。

我们在村庄的时候,我们做着城市的梦。我们到了城市,我们的梦中总是村庄总是山林。

山林和村庄是我们身上永远无法抹去的胎记。

每当我们迷茫无助、徬徨苦闷的时候,我们总会回到我们的村庄,我们的山林。

长久地去凝视一棵树,一株草,一朵花,长久地去凝视一条溪,一方滩,一方石,同是大地之子,我们为何走不进它们的心灵,读不懂它们的密码,不能像我们和父母兄弟亲戚朋友一样地交流。我们想成为一株树,把根深入大地之中聆听。流成一条小溪,把清泉流入大地的血管。变成一只小鸟,在天空中歌唱,在大地上漫步。我们就能走进山林中所有的生灵,听懂山林的嘱咐。

村庄里的人少啦,村庄里来的城里人却多啦!村庄和山林又开始热闹起来。

我一直对城里人有种固有的仰望,尽管我今天也从乡村走到了城里,但是我骨子里依然当我是村里的人。

走向那些在我们山林里的城里人,没有想到的是,他们中很多都是和我一样走向城里的乡村人,他们走南闯北,做着生意,开着工厂,最后他们还是回到了自己的乡村或者别人的乡村。城里的土地给不了他们预期的收获,只有回到乡村,站在大地之上,实诚的土地总能给他们预期的收获。

他们从我们乡村承包了一坡一坡的山林和土地,在当年那些刀耕火种的山林上从新栽上李树、槐树、弥猴桃树、茶树,成为果林,茶林,花林。它们和高处的山林融为一体,比高处的山林更绿,因为这些果林有人关照有人牵挂,它们是凤凰涅槃后的山林。

当年的窑罐厂和煤厂彻底关门,他们在留下的工厂遗址上,让乡愁作为最重要的元素,因势利导改造为以烧窖、挖煤为主题的民宿。沐浴着月光,枕梦松涛,在一家叫“矿咖”的咖啡屋泡上一杯咖啡,让我们在回眸中思考。

村庄回归到了山村,山成为大地的主题。山里人走向山外不再翻越蛤蟆石山的千年古道,古道成为城里人走向山林的打卡之道。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沧海桑田,桑田沧海。

当温饱不再成为乡亲们望天的忧伤,我们那些留在村里的乡亲们,和远远近近走进我们乡村成为我们新的乡亲们,开始关心那些山林,那些草场,那些野花。古老的山林,古老的村庄,激发大家建设蛤蟆石旅游渡假区的灵感,给了他们做大乡村旅游大文章最美最富集的素材,流转村民田地、山林,建设古道房车露营基地,建设古道记民宿酒店和松林帐篷酒店,开启诗意旅居方式,成为三峡最高端的酒店。乡亲们在家门口的酒店当服务员,在自家山林养牛养羊,在自家土地种植无公害蔬菜,在度假区给远远近近的游客燃起篝火,表演摆手舞、哭嫁歌、送郎调、土家酒歌……

从灯火里的村庄到灯光里的村庄,从柴火里的村庄到液化气电气里的村庄,从古道上的村庄到高速路高铁路经过的村庄,从“太阳出来喜洋洋”到“不愁吃来不愁穿”……祖辈们走过几千年,我们刚好赶上。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

今天的村庄永远都没有诗人的后两句。

家在景区中,这是乡亲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幸福!

选中一方帐篷住下,夜幕降临,风是那样的轻爽,星星是那样的近,天当房,地当床,枕梦天地之间。锣鼓响起来,篝火燃起来,歌声唱起来。《送郎调》《哭嫁歌》《六口茶》在草场上响起,古老的歌谣,一样的曲调,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心境。

把自己的心思唱成一首歌,风声会帮我们传达。

清风的问候,松涛的抚摸,最甜的睡眠,让我们错过了山林的鸟鸣。正在我们遗憾中,突然传来羊的咩咩声。走出帐篷,松树,柏树,针叶林,阔叶林,如今都是秋天的七彩色,就像天地之间一方巨大的调色盘,七彩山林之上是白云,山中是白云,山顶白云在飘,山中白云在走。走向羊群,走向山中的白云,走向七彩山林,山林中牛羊多啦,鲜花多啦,鸟鸣多啦。注目那些些悠闲吃着草的牛羊,它们吃草的时候,总是吃几口,就会将头抬起,目光注视远方,羊的脸是微笑的面容,牛的脸是安祥的面容,还有树叶的微笑,青草的微笑,山花的微笑,仿佛在我们看不见的某个地方,有一群值得它们感激的人,值得它们信赖的人,是他们将一场草的盛筵,赐予了牛羊,赐予了蛤蟆石。

这个画面让我们特别感动!

头顶蓝天,脚下缓坡,山中帐篷,山脚村落,河畔歌声,这种日子是暖洋洋的,这种时光是慢悠悠的。

挥动羊鞭,在山林放羊,给心灵一次美丽的转场——

从山林走向村庄,在村庄漫步,除了田里的秧苗,山坡上几乎见不到我曾经熟悉的那些庄稼。镇领导告诉我,全镇有李子树3万亩,猕猴桃1万亩,槐花树5千亩,说我没有赶上三月李花盛开的时节,到处是海海漫漫的李花,整个蛤蟆石山区一片花的海洋。

我错过了李花盛开的季节,我赶上了槐花盛开的季节。故乡小河众多,河边到处是槐树林。“槐林五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春水碧波飘落处,浮香一路到天涯。”在我们老家,槐花比其他地方开得早,清明过后不久,处处槐花竞开,恰似下了场瑞雪,小河小溪边的槐树下垂着一嘟噜一嘟噜粉弄弄的花絮,浅淡的新叶中点缀着繁花,微风过处,洋溢着槐花的清香。大家从槐树下走过,都会换上一种愉悦的心情,情不自禁地张开嘴巴,大口呼吸着清新的槐香,脸上荡起甜蜜的微笑。

槐花以自己的美丽让人们心花怒放,也以自己的美味满足人们的口福,期待了一年的舌尖,在领略野菜的春荒之后,终于等到了槐花盛开的时节,这个季节的槐花含苞待放,这个季节的槐花闻风飘香。这个时节,大人们尽管忙得很,但还是忘不了吩咐孩子们摘些槐花回来做槐花麦饭……尽管有些饥饿年代的酸楚,但是就算到今天,那的确是非常诱人的美食。

不解的是,当初小河两岸有槐树林,如今到处都有槐树林,就为了城里人来看花?

在乡村的时光格上,乡村的花事其实就是庄稼花的花事,几乎没有去望过去想过那些庄稼花之外的乡村花事。在乡村的视野,大地上只有一种植物,它们的名字叫庄稼。风吹庄稼花,一吹就是一季节,又一吹就是一年,再一吹,就是一辈子,庄稼之上是生活和生存。

种李、种桃、种茶、种荷,这可以理解,种这么多槐花?为吃槐花麦饭?为看槐花?为那首“我望槐花几时开”的情歌?

村支书告诉我,当初村里退耕还林,那些山坡上的陡坡薄地无法栽种果树,再说那时村里也没有钱买果树苗。槐花树很容易栽插,为了完成镇上的任务,就这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应付啦!结果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槐槐成林。

村支书指着让我看槐花树林中的蜂箱,说咱们马槽村的槐花蜂蜜那可是抢手货,网上下手迟了就只有等来年。村里的茶叶、蜂蜜、土鸡蛋、李子、柿子等统一注册了“山后马槽”的商标。

我打开手机,输入“山后马槽”,没有想到那些曾经土得掉渣的大地上的收成,现在有了自己共同的商标,成为远方人们向往的地方和商品,我曾经贫穷、落后的老家一下成为网红之地。

“好个马槽沟,三年两不收,不是全靠几棵柿子树,眼睛就饿落眍。”

这是童年的儿歌,唱的是邻村的马槽,对于我们白蜡村,连柿子树也没有,连这样的儿歌也没有。

因为村里留下来的人不多啦,我们白蜡村和邻近的马槽村合并成为新的马槽村,我们回眸共同的儿歌,我们歌唱幸福的生活。事实上,蛤蟆石山下很多的村庄都开始了合并,成为长大的新的村庄。村支书带着我们走进今天合并后的马槽村便民服务中心,建在我们两个村相连的山梁上,宽敞的四合院,漂亮的青瓦白墙小楼,小楼顶上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蓝天白云之下格外地鲜艳——

这是村庄的封面!

可以当作村庄封面的很多,小河,古树,古井,古道,山梁。在故乡人心中,村委会办公室在哪里,村牌就在哪里,村庄的封面就在哪里。事实上,我的村庄一直没有自己的村办公室,村支书在哪里,那块村牌就扛到哪里,村庄的封面就在哪里——

村庄终于有了自己的封面!

三辆婴儿车推进服务中心大院,婴儿脸上的笑容犹如山坡上那一嘟噜一嘟噜的槐花。我们当年在背篓中长大,今天,我们乡村的子孙在婴儿车上长大,我突然感到,我们的村庄很年轻。

我们过去长久地关注着我们村庄的变化,一直抱怨他们的不变,今天是村庄一直在关注我们的变化,说如果我们在城里过得不幸福,就回到村里来,这里有山林有土地。

村庄沧海桑田的巨变给了我新的心思,突然想到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当年寒窗苦读考学,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为的是同祖辈农民的身份彻底一拍两散。如今走出大山的路径特别简单,回归大山的路径几乎没有。成为一个山里人,山中有幢屋,屋后有块地,地边是山林,要回到曾经农民的身份,从现行政策上还真是一条永远回不去的路。

真的把这个心思告诉村支书,他笑着,说你现在不就是在村里吗?

站在老屋门口,仰望大山,我们深深地知道,未来,无论是高楼大厦,还是茅草屋,让家园在时光中永远矗立的,一定不是建筑材料。

问天地给我们的大山,你告诉我们,那将会是什么?

从这座山玩到那座山的高级文案(推荐文猛问山)(9)

(本文原载《鄂尔多斯》2022年11—12合刊)

编辑:罗雨欣

责编:陈泰湧

审核:王 成

  • 眼镜店现状和突破(眼镜门店服务礼仪的重要性)
  • 2024-06-09眼镜门店服务礼仪的重要性移动互联时代,礼仪比以往工业时代要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因为在互联网时代,网购已经占到了将近30%的市场份额,很多消费都已经发生在网上同时微信等即时通讯聊天工具的出现,更加促使了人们依赖依赖手机和互联网,。
  • 初学古筝零基础入门曲谱(古筝曲谱看不懂)
  • 2024-06-09古筝曲谱看不懂在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里,充满了各式各样的音这些音有的听起来纤细,有的听起来粗犷有的显得柔和,有的却显得低沉……真可以说是千姿百态,变化无穷音乐就是一门音的艺术根据声音产生的规律,我们可以把音分成两大类。
  • 本兮被封杀几年(为什么本兮在31日微博有上线记录)
  • 2024-06-09为什么本兮在31日微博有上线记录本兮(1994年6月30日-2016年12月24日),原名马晓晨,出生于新疆奎屯,中国内地原创女歌手,融合RAP和说唱风格,擅长词曲创作15岁开始于网络发布个人原创作品17岁正式踏入歌坛,成立个人音乐。
  • 什么品种的海柳最好(什么样的海柳好)
  • 2024-06-09什么样的海柳好海柳,我们当地人统俗称赤柳跟乌柳两种大类赤柳:所谓的血柳,红柳,金皮柳,也都属于赤柳的一种的,赤柳是一个大类总称,不过是我们当地人俗称黑珊瑚血柳骨骼上附着的珊瑚虫颜色非常丰富,红色、绿色、黄色和棕色的。
  • 英国首都是哪里(英国首都的简介)
  • 2024-06-09英国首都的简介英国首都是伦敦伦敦(London),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都,世界金融中心,与纽约和香港并称为“纽伦港”伦敦是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是全世界博物馆、图书馆和体育馆数量最多的城市有1。
  • 绝地求生蓝洞发布腾讯未代理(当腾讯队友蓝洞要哭了)
  • 2024-06-09当腾讯队友蓝洞要哭了大家好,欢迎来到本周的X博士吃鸡周报虽然进入了会让人因为“冻僵了”,“冻得发抖”等原因而发挥失常的冬天,但是吃鸡的热度却因为雪地地图的上线展现出了回暖的势头见到这种情况,蓝洞准备来一发“乘胜追击”划重。
  • 我们口中的wifi是指什么(说的具体是什么)
  • 2024-06-09说的具体是什么您平日在家休息时,使用WiFi打游戏、看视频会经常卡顿吗?这时我们总是会想,“WiFi又不好了”WiFi不好,具体指的究竟是什么?首先,是WiFi信号弱;其次,是WiFi信号存在干扰;最后,是WiFi。
  • 蒲巴甲为何被捕(曾力压马天宇夺冠)
  • 2024-06-09曾力压马天宇夺冠近三年选秀节目辈出,《乘风破浪的姐姐》已吸睛无数,《明日之子》乐队季也收获超高热度和话题量,但出明星率最高,且明星质量最高的还数十多年前的选秀综艺《加油!好男儿》李易峰、井柏然、马天宇、付辛博等明星依。
  • 非洲博茨瓦纳(非洲最古老的民主国家)
  • 2024-06-09非洲最古老的民主国家引言位于非洲南部的博茨瓦纳共和国,堪称是非洲的一个“另类”这个国家曾经是英国的保护国,如今却已是一个独立、民主且稳定的国家从这一角度而言,博茨瓦纳的历史也是一个取得经济成功的感人故事,博茨瓦纳依靠自身。
  • 黑木耳炒什么(黑木耳炒什么好吃)
  • 2024-06-09黑木耳炒什么好吃黑木耳炒好吃山药削皮清洗干净;干木耳提前泡发,清洗干净;枸杞略泡几分钟,清洗干净;还要备好葱姜蒜和青椒山药切片、泡发木耳摘成小朵;青椒切丝;蒜拍一下切碎;姜切末;再切点葱叶起一油锅,锅热先下青椒、大蒜。
  • 双世宠妃中的英文歌叫啥(双世宠妃神翻译单词)
  • 2024-06-09双世宠妃神翻译单词神解释我就静静的看你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女汉子:女人的汉子,就是说已经嫁人了,有男人了的意思单身狗:就是说养了一只只有身体却没有四肢的狗长腿欧巴:就是一种很长很长的点心,据说那腿越长味道就越甘美大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