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一天失眠,晚上翻来覆去怎么都睡不着,偶然刷到上面两个视频,于是半夜四点来来回回看了四遍,不胜唏嘘,差点就看哭了。
我把这事发微博,也没多说什么,没想到不少人有共鸣。
讲道理,2008年我们国家经历了一场大灾难,居民无论收入还是生活水平都远比现在来得低。
怎么会有人怀念那时候呢?
我试着总结了一下原因。
1,看到那些明星有很多感慨
我发那条微博的时候其实根本没想那么多,纯粹是看到很多陪我长大的明星年轻时的样子比较唏嘘。
那时候的孙燕姿还不是“小众明星”。
王力宏还没“塌房”:
黄晓明看起来立马可以去演《一起来看流星雨》:
韩庚还在SUPER JUNIOR-M:
汪峰还和登不上热搜没啥关系:
陈奕迅看起来就像个小伙子:
吴克群还没经历后来的那些:
任贤齐还没淡出大家视野:
庞龙的彩铃还在排行榜前十:
林志玲还没成为“黑泽志玲”:(日本法律规定夫妻必须同姓,而林志玲嫁给了日本演员黑泽良平)
刘耕宏还没成为家喻户晓的健身主播:
飞儿乐队还没换主唱:
陈坤还不叫厂花:
还有很多很多:
成龙站在八达岭长城上唱的那一句“北京欢迎你”。
至今听起来依然会起鸡皮疙瘩:
现在这些明星有的老了,有的退了,有的犯了错,再也看不到了。
2,由明星的老去,想到自己的青春时代
一个人意识到自己不再年轻的标志,其实就是从记忆里的人名逐渐变老离去开始的。
除了上面这些明星。
童年银幕上的“达叔”,已经永远离开我们一年半了。
就连“星爷”,也已经60岁了。
刘德华和张学友都61岁了,周润发67了不怎么出来了。
中央一套的董浩叔叔66岁,现在经常在B站上分享自己和女儿的故事:
就连我小时候认为与我同龄的金龟子,我查了一下也56了:
朋友开玩笑说,现在微博每天的热搜,就是一个我不认识的名人和另一个我不认识的名人,做了一件很普通的事情,然后就被人夸赞或者声讨。
我觉得这实在是太形象了。
我们大了,所以那些我们熟知的名字就老了。
臧天朔去世的时候,我发了条微博说“我认识的明星会一个个老去,死掉。然后我也会老去,死掉”。
我初中时候最喜欢的乐队是linkin park,那时候去ktv别人唱周杰伦,我就唱《my december》,唱《in the end》,然后2017年7月,Chester Bennington去世了,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前两年,李咏叔叔癌症去世的时候,我大哭了一场。
那会儿网上很多对他的恶评,即使他去世了,有些人依然不依不饶,但我就是受不了。
因为我小学时候最爱看的综艺节目就是幸运五十二,爷爷会说李咏这个主持人疯疯傻傻的,但我那时候叛逆期,就爱看李咏叔叔在那里蹦蹦跳跳。后来出来《非常六加一》之后,我一整个暑假都希望那个抽中砸金蛋的是我。
记得哭完不到一周,新闻里说,金庸老爷子也去了。
当时朋友圈刷屏的话是:
“金庸去世了,说明最喜欢金庸的马云真的老了;如果未来哪天马云去世了,那我们也真的老了。”
我当时也不想反驳这句话里面的逻辑,只有种深深的无力感。
更别说我最喜欢的体育明星科比....还有我爸最喜欢球星马拉多纳....
今天,一个比较年轻的群友问:
“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最近我熟悉的明星一个一个都离世了?”
一位年纪比较大的群友回复他:
“你们这些年轻人要习惯,这样的事情以后会越来越多的。每天都有很多人去世,只是现在轮到你们熟悉的而已”
残忍,但却是事实。
三十岁参加的都是朋友的婚礼,五十岁参加的可能是朋友小孩的成人礼,七十岁开始可能就要频繁参加朋友的葬礼了。
生老病死、爱恨别离。
能怪谁呢?是岁月在捣鬼啊!
体验这一切,本身就是成长的一部分吧。
这一切都让人唏嘘,也难免会想到自己。
最近两三年,发现自己吃得越来越少,然而想维持身材却越来越难了,一不小心就会发胖,朋友说这是新陈代谢慢了。
以前人们形容一个人身体还好,会说他还很能吃饭,我现在食量下降,明显感觉到自己身体不如以前了。
现在真是对那句“愿用家财万贯,买个太阳不下山”感同身受。
以前总觉得自己不怕死,想着抛头颅洒热血,为崇高的理想捐躯,结果越接近中年,胆子越小,肠胃病几个月不好,就崩溃了,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癌症,慌慌张张地要去医院检查身体。
还好一套检查做下来,只是虚惊一场。
前段时间又检查出来说脑子里有个血管瘤,害怕地一直在网上猛查资料,干啥都提不起兴趣。
结果去医院复查,结果也是好的。
我不知道我说的这些,年轻的你们能不能体会。我现在看到昨天那样的明星结婚的话题已经没有任何兴趣了,但看到生老病死,就忍不住唏嘘感叹。
我想你们也是一样,觉得健康的日子,容易快乐的日子和我们曾经喜欢过的那些人一起,渐渐走远了。
毕业赚钱以后,总是有意识地带父母出去玩,去过大阪、东京、普罗岛、贵州,希望能在父母真的老去之前,多陪他们出去走走。
在大阪的时候,本来说带他们去吃我以前爱吃的那些好吃的日料。我爸爸身材健硕,很爱吃饭,我小时候他一个人能吃三大碗。所以去之前,我一直想象着我爸爸吃到他爱吃的米饭料理时的情形。
那我就能骄傲的对他说:“看我带你吃到的东西好吃吧!”
结果真的去了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爸爸老了,身体不允许他吃那么多了。他痛风,喝不了啤酒,吃不了海鲜。他还要控制血糖,所以碳水都不能吃太多。
而我妈妈则吃不了红肉,吃不了脂肪,面对一桌子的美食面露难色,吃了怕身体不好,不吃又怕辜负我一番好意。
所以我原来预想的美食饕餮之旅,变成了小心翼翼的吃养身餐的旅行。
而我那时候也因为胃病,也不能大吃大喝。
所以有时候中老年人也不是不想大吃大玩,实在是身体吃不消了。
都老了,真的都老了,无论多怕,该老还是会老的,再怎么做都没用,只能小心翼翼,再小心翼翼生活着,就为了能再多活五年,一年,哪怕一个月也好。
世界上最悲伤的事情不过如此。
所以再看到2008年的那些影像,只能不胜感慨唏嘘。怀念那会儿,其实也是我们这代人在怀念自己的青春。
3,怀念曾经的那个时代
现在,世界的主旋律是对抗。
中美在对抗。
俄罗斯和乌克兰在进行热战争。
英国成功脱离欧盟。
意大利最近选出了一个墨索里尼以来最右的政府,新任女总理被称为新的墨索里尼。引得欧洲媒体惊呼“法西斯重新回到了意大利”。
全世界的右翼政党都在蠢蠢欲动。
合作的时代过去了。早就没人提“地球村”了,现在各国都更爱强调本国利益,更强调“民族魂”。
欧洲那些国家在能源紧缺的状态下,甚至连最爱提的环保议题都不知道怎么提了。
现在重新再去看《北京欢迎你》的歌词,重新再去想想那段日子,你会有种不真实的错觉。
毕竟人类文明史几千年,智人历史三百万年,基本都是你征服我我征服你的故事。征服者和被征服者斗个你死我活,除非找到新的共同敌人,才能同仇敌忾一直对外。
只看过去这几十年,你会觉得冲突是暂时的,合作是世界主流。
但如果把长度放到人类历史的长度,你才会意识到斗争和冲突才是主流,过去这几十年的全球合作大发展才是奇迹。
当整个世界的环境转向保守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
4,最后。
之前有个博主,发了这么一张图:
这当然是扯淡。
80年代无论财富、医疗、食品、治安还是别的什么,没有一样能比得过现在的。
医疗:1980年中国人均寿命67岁,2022年中国人均寿命78岁。
如果说死得早所以医疗压力小,那我宁愿医疗压力大一点。
住房:那时候都等着单位分房,很多人三代同堂挤在一个小房子里,一个外地人想在北京上海落户买房难比登天。我没经历过80年代,但我们家90年代一直住的平房,家里连厕所都没有,每天要出去倒痰盂。一直到2000年后,家里掏空了多年积蓄,才终于在南京郊区买了一套40平的小房子。那时候别说在北京上海买房了,就是在南京市区买房都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食品:现在大多数人不说别的,至少吃得起鸡蛋吧。但我上小学的时候,班上大多数人是没有“鸡蛋自由”的。乃至于二年级时被人从后面推倒,我的牙把自己嘴里的肉咬下来,始作俑者赔了我们家20个鸡蛋。家里人还得客气得说一句“这怎么好意思啊,小孩子打闹。”。
我爸爸说80年代的时候他们要攒大半年钱才能买一辆自行车。生活就更不谈了。
社会治安:80年代我们国家社会治安远没有现在这么好,各种犯罪层出不穷,出了许多骇人听闻的大案。现在能在热搜刷屏的事情,那时候可能报纸首页都上不去。徐查查说他爸妈90年代的时候取了钱拿回家,居然被人用枪把钱抢走了。那是在绍兴。
美国人经常拍电影电视剧怀念八十年代,那是他们那会儿真的阔气。我们就算了吧,我们是真的从一穷二白发展起来的。就算对现在有再多不满,也比那时候好多了。
唯一值得称道的,是那会儿很多人打心眼里相信“明天会更好。”
而信心比黄金更值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