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华东理工大学杜文莉教授领衔的“石油化工智能制造教师团队”成功入选。
“石油化工智能制造教师团队”起源于1958年国内率先创建的化工自动控制专业,致力于用科技创新破解我国石化工业“大而不强”和核心工业软件“卡脖子”的困境,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为实现我国流程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团队聚焦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牵头承担信息领域首个依托高校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引领流程工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等30余家大型企业。
团队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使命,建有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等,指导学生获得包括“挑战杯”国家级一等奖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竞赛奖励共计29项、获国家奖学金104人,培养的研究生在国际权威期刊IFAC/IEEE汇刊以及化工三大刊发表高水平论文。
团队带头人杜文莉教授曾获评“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上海市“为人为师为学”宣传典型。团队钱锋院士担任“2021-2035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先进制造领域专家组副组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研究,持续第十年为本科新生亲授自动化专业概论课程,每年为研究生新生上“开学第一课”,为新入职教师作师德师风专题报告。
团队成员荣获“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宝钢优秀教师奖”等荣誉。团队曾被授予“上海市劳动模范集体”称号,并获评“上海市教育先锋号”“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
杜文莉,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化工过程先进控制和优化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杜文莉长期从事工业过程控制与优化技术研发,近年来承担了20余项课题的研发工作,形成了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7项),其中多项成果评定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和“国内首创”,支撑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吨乙烯装置、百万吨PTA装置等重大工程国产化成套技术的研发。获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12项省部级一等奖等科技奖励;发表SCI/EI学术论文100余篇。(数据截止2021年3月)
一直以来,华东理工大学持续深化人才强校战略。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09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120余人。此外,学校还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拥有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高水平创新团队10个,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崭露头角。(数据截止2022年1月)
2021年,华东理工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成果斐然,共新增了34名国家级人才。学校李红波劳模创新工作室获评市劳模创新工作室;曹志兴教授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区榜单;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伊塔玛尔•威尔纳入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新的一年,华东理工大学将继续深化人才强校战略,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楫扬帆、再立潮头,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社会主义大学而奋斗!
关注“华东理工大学本科招生”,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华东理工大学官微、新闻网、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