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英雄传》末尾,当穆念慈抱着杨康的遗腹子登场时,相信大部分读者都应该猜到这孩子日后必有重要戏份,不过笔者没想到的是他会是《神雕侠侣》中的主角,而前任主角郭靖则成了他的人生导师一般的角色。
这种“武二代”的角色自带一种亲和力,难免让读者想起前作中的种种情节,对于作者而言,这类角色是最容易让读者接受的,金庸自然也乐意去创作此类角色,比如郭靖的两个女儿在书中也有重要戏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无忌、赵敏剧照)
但说来奇怪,“射雕三部曲”的三位主角中,唯有张无忌没留下后人,这是为何?
一、有情人终成眷属张无忌与赵敏可谓情路坎坷,毕竟他们的立场是完全敌对的,说来赵敏还算是犯了叛国投敌之罪,只是读者是站在大宋的立场一方,认为她是“弃暗投明”,若从元朝的视角来看,赵敏的所作所为并不值得赞颂。
无论如何,他们在故事的结尾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而且张无忌还当着周芷若的面,在不知赵敏在场的前提下对赵敏来了一番真情告白,即便他此时仍未明确自己最爱的是哪一位女子,赵敏也该对他这情真意切的一番说辞而感动,可想而知,他们后来的日子应该是如胶似漆的,无忌哥哥此生只为她一人画眉。
(张无忌、周芷若剧照)
而且张无忌在退隐之前也对周芷若表达过自己要与赵敏生娃娃的愿望。
原文道:“到了蒙古之后,我不和赵敏拜堂成亲,但我们却要一样做夫妻、一样生娃娃!”
从这里来看,张无忌自然是有传宗接代的意愿的,但说来奇怪,即便金庸没有写一部《倚天屠龙记续集》,他也大可像《天龙八部》末尾那样交代段誉后来纳妃生子,然而金庸没这么做,甚至后世武林中有不少人提及他师公张三丰的事迹,却没有出现任何与张无忌有关的人,他这一脉的确是断了传承,这是为何?
二、蒙古人的公敌根据张无忌的计划,他是决定与赵敏一同归隐蒙古大漠,可他们若真去了蒙古,就真能过上普通人的日子吗?
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又有人言“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何况张无忌与赵敏都曾是武林中的风云人物,一个是曾经的明教教主,一个是投敌的汝阳王郡主,他们出走蒙古的消息难免被传遍天下,尽管大元王朝大势已去,可蒙古人自然也无法放过他们。
(赵敏剧照)
可想而知,张无忌与赵敏在蒙古的日子不会太好过,他们或许不是正在抵抗蒙古人的追杀,就是在被蒙古人追杀的路上。
而只要张无忌与蒙古人交手,他便有可能渐入邪道,继而走火入魔而亡。
三、难以抑制的心魔张无忌天性善良,这倒不假,可武侠世界中,修炼一门武功有时候是会改变一个人的性格的,比如《笑傲江湖》中那葵花宝典就要求习武之人以自宫为代价提升武艺,结果修炼那武功的人全都性情大变,不过张无忌可不曾染指那邪功,但张无忌却修炼过另一门诡异的武功,即圣火令。
(张无忌剧照)
圣火令是波斯明教的神功,在多数人看来,张无忌在已有乾坤大挪移、九阳神功以及太极神功之后,这圣火令不过是锦上添花的存在,其实不然,这门邪功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张无忌那优柔寡断的性格的。
不过那邪功在让他的进攻变得更犀利果断的同时,也侵蚀着他的心智,看他对阵三渡的这一战就很明显。
原文道:“张无忌自得圣火令后,初时照练,还不觉如何,此刻乍逢劲敌,将这路武功中的精微处尽数发挥,心灵渐受感应,突然间哈哈哈仰天三笑,声音中竟充满了邪恶奸诈之意。”
在故事的后期,圣火令神功已经成了张无忌最常用的武功之一,当年他之所以能够克制心魔,是因为三渡诵经驱魔,原文道:“张无忌一面听谢逊念诵佛经,手上招数丝毫不停,心中想到了经文中的含义,心魔便即消退,这路古波斯武功立时不能连贯,刷的一声,渡劫的黑索抽向他左肩。”
而当他到了蒙古对抗蒙古高手的围杀时,可没有人能再为他诵经驱除心头魔障,那时的他可就危险了。
四、扫地僧的说法事实上金庸在《天龙八部》中也借扫地僧之口传达过习武之人若不精通佛法,只一味地修炼武功便难免会进入“武学障”或“知见障”。
扫地僧如此说道:“本寺七十二绝技,每一项功夫都能伤人要害、取人性命,凌厉狠辣,大干天和,是以每一项绝技,均须有相应的慈悲佛法为之化解。这道理本寺僧人却也并非人人皆知,一个人武功越练越高之后,禅理上的领悟,自然而然会受到障碍。在我少林派,便叫做‘武学障’,与别宗别派的‘知见障’道理相同。要知佛法在求渡世,武功在求杀生,两者背道而驰,相互克制。”
(扫地僧剧照)
扫地僧这番话绝非危言耸听,萧远山和慕容博都是因为常年修炼武功而落得一身病痛,他们对复仇、复燕的执念如此之深,不惜把武林搅得天翻地覆,如今却能被扫地僧三言两语点化,可见这老僧所说句句属实。
后来“大轮明王”鸠摩智在枯井中走火入魔的经历也证明了扫地僧所言非虚。
而张无忌不仅仅只是修炼了多门武功而已,他还修炼了圣火令邪功,久而久之,他的心智难免被那邪功侵蚀,继而走火入魔而亡。
张无忌后来的经历是可以预见的,他与赵敏去了蒙古大漠之后哪有机会谈情说爱?无数蒙古高手都想要他们的命,而张无忌则在某一次对决中走火入魔,自然也就没有机会留下后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