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在儒家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目之中,修身是居中的,前面连着主要局限在自己范围内的“格致诚正”,后面连着超出自我的“齐治平”。从天子到庶人,都必须以修身为本。
修身是指的修养身心,修身养性,完善自己。修身是寓于平常的,表现为自我修养,择善而从,约之以礼。
首先要自我修养。人生需要经验,更需要修养。修身是人生境界得以提升的必要途径。人生有一种遗憾是年少不经事,经事不年少。唯有时时修身才能成就自己。要通过学习、实践、反省,来提升自我。学习就是增长知识与能力,这是基础,这是修身的第一步。一个人只有拥有知识、文化,才能使自己得到本质上的提升。要将学习的知识加以运用,也就是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再就是要不断反省,甚至要一日三省乎己,多次反省,减少错误和杜绝错误。
其次要择善而从。不同的行为方式会有不同的后果。一个优秀的人要善于向别人学习,尤其是要在比较中学习。向别人学习是极为重要的。任何人都不可能万能更不可能全能,都需要向智者和能者学习。如果将自己与别人相比较,觉得别人比自己做得更好,就要见贤思齐,向优秀者学习。如果将别人与别人比较,就要远恶而近善,向优秀者看齐,向更优秀者学习,树立人生榜样。
再次要约之以礼。一个人没有规则意识,不受约束,就会放纵自己,就容易使自己任性而为,就难免犯更多错误。于是自我约束就变得非常重要。用什么来约束?用礼。礼就是规则。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礼是包括法律在内的。只是到了近现代,我们才将礼和法彻底地区隔开来。因此,古人说的约之以礼,在今天就应该是约之以礼、约之以法。如果说礼主要是道德规则,那它就是一种道德约束。法呢,则是国家意志并且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则。违反道德要受到谴责,违反法律则会受到来自国家的制裁。一个人的修身既必须遵守道德,也必须甚至更必须遵守法律。自觉地将道德和法律都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约之以礼的同时,也约之以法。
最后,修身是一个整体,要内修其心,外修其身;内修齐心,外修其形。一是心与身的修养。心性与身体本来就应该高度统一。知识学问的增加、精神境界的提升都是必要的,同时也要注意对身体的爱护、保护、锻炼,使自己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身体是高尚灵魂的最佳载体。将内修心性与外修身体结合起来,既有健康的身体,又有美好的心灵才是最好的修身。二是心与形的修养。心是内在的,形是外在的,要做到内外皆修,表里如一。一个人的心性是根本,形象是外在的。每个人都在打造自己的人格形象,都在用雕刻刀雕刻自己。因此,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有内在心性完善和外在形象塑造的统一。三是心与行的修养。心是心性,行即行为。要使自己思想和行为相统一,不能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心口不一,言行不一,就是修养不够或者修养错误的结果。要实现心与行的统一,自觉地强化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的修养。
修身的标准是什么?就是君子乃至大丈夫都要以君子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一个优秀的人应该是一个谦谦君子,应有君子之风。当然,也许有人会说应该是大丈夫的样子。当然是对的,大丈夫是君子中的君子。一个君子与人交往,就应该给人以蕙质兰心、令人敬仰的感觉。与人交往使人如入芝兰之室,清新淡雅而又历久弥新。平常中,温润如玉,沁人心脾;艰难时,坚韧不拔,矢志不移。就像屈原眼中的橘: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作为君子、大丈夫,就是应有寒梅傲雪的高雅,在严寒中依然散发出励志的清香,令人敬仰和感动。如同王安石眼中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对任何人来讲,修身都是最为基本的人生功课,修身在根本上是要将自己修成君子之身、大丈夫之身。
• end •
文章刊载于《学习时报》2020年9月11日第4版
本期编辑:翟月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