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五回,发生在魏延与姜维在南郑对峙之际,相关人物分别为魏延、姜维、杨仪和马岱。原文如下:
姜维在南郑城上,见魏延、马岱耀武扬威,风拥而来。维急令拽起吊桥。延、岱二人大叫:“早降!”姜维令人请杨仪商议曰:“魏延勇猛,更兼马岱相助,虽然军少,何计退之?”仪曰:“丞相临终,遗一锦囊,嘱曰:若魏延造反,临阵对敌之时,方可开拆,便有斩魏延之计。今当取出一看。”遂出锦囊拆封看时,题曰:“待与魏延对敌,马上方许拆开。”维大喜曰:“既丞相有戒约,长史可收执。吾先引兵出城,列为阵势,公可便来。”姜维披挂上马,绰枪在手,引三千军,开了城门,一齐冲出……
(杨仪)手指魏延而笑曰:“丞相在日,知汝久后必反,教我提备,今果应其言。汝敢在马上连叫三声谁敢杀我,便是真大丈夫,吾就献汉中城池与汝。”延大笑曰:“杨仪匹夫听着!若孔明在日,吾尚惧他三分;他今已亡,天下谁敢敌我?休道连叫三声,便叫三万声,亦有何难!”遂提刀按辔,于马上大叫曰:“谁敢杀我?”一声未毕,脑后一人厉声而应曰:“吾敢杀汝!”手起刀落,斩魏延于马下。众皆骇然。斩魏延者,乃马岱也。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诸葛亮病逝后,魏延烧毁栈道,阻止北伐大军南撤汉中,两军很快在南郑城外展开了一场厮杀。姜维在与杨仪商议击败魏延之计时,杨仪突然提到诸葛亮在临终之际曾经留下一个锦囊,专门用来应付魏延。在两军阵前,杨仪依计而行,让魏延大喊三声“谁敢杀我”。魏延不明真相,果然喊了三声,结果被诸葛亮事先安排在魏延身边卧底的马岱斩杀。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文中提到的“耀武扬威”, 意为炫耀武力,显示威风。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元代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中的“你这般耀武扬威待怎么!”
小说中描述的魏延与杨仪之间的这场内讧,在历史上的确发生过,但过程与结果与小说中的描述有一定的差别。据《三国志•魏延传》载:“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
按照这段历史记载,魏延与杨仪内讧之后,立即被何平率部击溃。魏延身边只剩下儿子和几个随从,最终被马岱所杀。由此可见,何平才是解决魏延问题的关键人物,而马岱只不过是完成最后一击而已。
这里附带说说最后一个问题,这位消灭魏延大半兵力的何平又是谁呢?其实这位何平就是曾经在街亭之战时马谡的副将、蜀汉后期的名将王平。《三国志•王平传》载:“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也。本养外家何氏,后复姓王。”该传还提到:“十二年,亮卒于武功,军退还,魏延作乱,一战而败,平之功也。”小说作者在创作时并没有交代何平便是王平,故此一些不熟悉正史的读者也就无从得知这位何平的真面目。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