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座最特殊的古代陵墓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中国有很多皇家陵墓,每座陵墓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比如,被民国军阀孙殿英盗掉的清定东陵。
定东陵
定东陵即晚清太后慈禧的陵墓,其实定东陵有两座,并排而立,除了慈禧的,还有慈安太后的,这两位太后都是咸丰皇帝的皇后,咸丰的陵号名“定陵”,皇后的陵墓位于定陵东侧,故谓“定东陵”。
慈禧陵墓的传说很多。但最为诡异的故事是慈禧下葬后封闭墓道。
慈禧对自己死后归宿地非常在意,生前不只一次进入地宫,这在帝王陵中也是极其罕见的,一般人不愿意进入自己的寿陵中。
定东陵地宫
据说慈禧临死前,特嘱匠作,要防范盗墓者。传慈禧下葬时,皇家大臣是采取了非同寻常的手段,从参与定东陵营造的工匠中,挑选出了81人,负责棺椁进入地宫后封闭墓道等收尾工程。
在过去,一般工匠最怕收尾,因为为了保证墓道入口秘密不被外人所知,一般都会将这批工匠处死,或是在最后庆功宴上,将特殊药物掺进食物中,致其不能言语,成为哑巴,这样便永远说不出秘密来了。
定东陵大坟头
为了让最后封闭墓道的工匠放心,当时匠作大臣让工匠先挖好一条隧洞,称是出去的秘密通道。工匠信以为真,都放心干活了。
有一个姓张姓石匠多了个心眼,张家传世都是石匠,从清东陵第一座陵墓,顺治皇帝的孝陵开始,张家就开始给清皇家造陵了。爷爷死后曾告诉他,过去皇陵完工灭亡秘密,所以他特别上心,怀疑让工匠出去的这条秘密通道不太正常,凶多吉少。
古墓地宫维修现场
张石匠不想为慈禧殉葬,于是在封闭墓道前,有意摔了一跤,脚底一滑,后脑勺落到了一块石头上,头破石流,装着昏死了过去。
监工没想到会有这意外,便让人将张石匠弄了出去,就这样装死的张石匠捡回了一条命。
民国十七年(1928年)春,孙殿英欲盗清东陵,通过多方打听,找到了张石匠,获得了地宫入口信息——在哑巴院内影壁下。
哑巴院
显然,这传说并不可信。
从事后民国政府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和孙殿英的交代来看,当年给孙殿英提供慈禧地宫信息的,是晚清遗老苏必脱林,苏必脱林当时参加了慈禧安葬的整个过程。
其实,不只张石匠的传说不靠谱,就是另设隧洞的事也是子虚乌有。清东陵的考古专家从1980年代起,曾对定东陵进行过多次勘探,也没有发现传说中的隧洞。
考古发掘出的墓道
但在中国帝王陵中,将参与陵墓建设工匠处死,即所谓“灭口”的事,确实存在的。有文字记载的灭杀活口的陵墓中,最为有名的有两座:
一座是中国第一皇帝——秦朝始皇帝嬴政的陵墓。
一座是元朝的奠基人、太祖成吉思汗的陵墓。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嬴政病死于东巡返回途中,具体地点是河北沙丘的平台。
秦陵封土山前广场
嬴政死后,秘不发丧,新即位的秦二世胡亥将他的尸体运回咸阳后才讣告天下,葬于骊山附近的陵墓——即大家现在看到的秦陵中。
秦陵营造多年,到嬴政死时都没有建好,但包括地宫在内的主体工程已结束。
为防止泄密,胡亥下令不留一个活口,但这并不是他的主意。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对此事有明确的记载:“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这一记载的大概意思是,嬴政的棺材下葬后,有一大臣提醒胡亥,说墓道内暗设的反盗墓机关,都是参与安葬的工匠们制造的,他们对地宫内陪葬宝物也都很了解,担心地宫内的情况很可能被这些工匠透露出去,而遭盗掘。
秦兵马俑坑发掘现场
胡亥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在安葬完,将墓道的中门封闭后,便让人将最外一道石门放了下来。不只里面的工匠没有一个能出来,负责摆放地宫随葬品的亲信,也全没能出来——知道地宫情况的全部被灭口。
为了迷惑外人,安排民工在陵墓的巨大封土堆上,广植草木,看起来就是一座山,没有想到会是陵墓。
《史记》的作者是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其所记不应该是假的,不会空穴来风。事实上,在秦始皇之前,已有下葬时灭活口的风俗。
古墓封土
在早期帝王级葬事中,一般都会将工匠和知情人就地处决,这是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相当长时间的陋习恶俗,但有一个很悲壮的叫法——殉葬。
成吉思汗棺材送往墓地途中,将看到的路人“灭口”,便是以为大汗殉葬之名义,杀了2000人。
此事不只中国史家有记述,外国人也留有文字。
马可·波罗东方游历图
时游历东方、带着罗马教皇特殊使命的意大利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后,在他所见所闻中便记下了成吉思汗下葬时杀殉经过。
《马可·波罗游记》(梁生智译版)中这样写道:
“还有一项惯例,就是在运送灵柩的途中,护送的人要将途中遇到的所有的人杀死作为殉葬者,并对他们说:离开现世到阴世去服侍你们驾崩的主人吧。他们确信,这样被杀死的人在阴间还会成为大汗的奴仆。他们又把最好的马匹也杀死供主人在阴间享用。当蒙哥汗的尸体运往阿尔泰山时,护送的兵马沿途杀死了将近两千人。”
树棺(独木棺)
蒙古人的葬俗很特殊,成吉思汗死后也依蒙古风俗收殓。尸体被放在树棺中,这种棺材是将一棵粗大的树干,截取一段,从中剖开,一半为棺盖,一半为棺穴,凿空放尸。收殓后,用多道金箍扎紧棺身,埋入地下。
不只要杀掉看到下葬过程的遇到的路人,下葬以后还要采取手段处置,跑马踏平,地面不留坟头,毫无踪迹。这种葬法在中原地区称为“潜葬”或“秘葬”。
说句不好听的话,所说潜葬就是现在农村人死后,为逃避火葬而搞的“偷埋”——成吉思汗陵墓至今找不到,即因存在这一隐情。
不只成吉思汗是潜葬,元朝皇家全是这样。
南宋人彭大雅在《黑鞑事略》一书中,记述了他当年出使北方时了解到的情况:
元朝民间墓葬
“其墓无冢,以马践蹂,使平如平地。若忒没真(铁木真)之墓,则插矢以为垣,阔逾三十里,逻骑以为卫。”
所以到现在为止,拥有高科技手段的现代考古人没尚未找到一座墓帝陵,更甭说成吉思陵墓了。
成吉思汗纪念墓地
或许有网友会问,既然地面无痕,那么后人祭墓怎么办?
这个不用担心,成吉思汗的后人是能够找到的。据说葬事完毕,他们会牵来一对母子骆驼,当着母骆驼的面,将小骆驼杀掉。
母骆驼有惊人的记忆力,次年祭墓时,只要牵着母骆驼就行了,母骆驼悲鸣徘徊处,必是陵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