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是翻译成Chinese New Year还是Lunar New Year引发讨论,我也来说两句。
首先我觉得一个东西或一个词有多种翻译很正常,如果纯粹只是不同的使用习惯而用不同的翻译,可以理解,也不必大惊小怪。但问题是,如果背后隐藏政治目的和文化争夺思想,那就有必要较真了,一些权威部门或媒体就需要及时发声,做正确说明,以正视听,避免以讹传讹,误导民众和国际社会。
其次,不同的翻译,除了一些别有用心人士之外,可能还涉及到大家平时的习惯用语,其实春节、农历春节、农历年、过年、农历新年等是大家常用的称呼用语,特别是带“农历”两字,就很容易被翻译成“Lunar……”,加上“农历”两字,很多时候是为了和阳历或叫公历也就是法定的纪年方式区分,避免混淆,也属正常,但久而久之,就会影响人们认知。
但除了因为采用公历纪年而需要做区别外,可能和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文化不自信,崇洋媚外思想,年轻人追求个性,商家为了营销等有关,可能还和中国年没有一个官方定义,包括英文翻译有关。前几年我就发现这个问题,比如国庆节放假,在坊间听到的基本叫“十一放假去哪里”或“十一长假有什么计划”,而不是“国庆节放假去哪里”或“国庆节长假有什么计划”,劳动节放假也一样。
近年来文化自信教育其实收到很好的效果,但任重道远,需要长期努力。在此建议有关方面在节假日等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制定相关标准和规定,要求正式场合、广告宣传、书本教材、外文翻译(即使中文输入带或不带“农历”字眼)等要用标准称呼,长此以往,才能根本扭转或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