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好像昨日的种种因由总会在今日浮现。群体性的大众幻想并没有随着历史车轮销声匿迹,反倒吸引了一群又一群乌合之众参与其中。结果有悲有喜,过程同样起起落落,但是那些参与者所追求的欲望确实始终如一的。
人性,从来都不是一个值得推敲的东西,尤其是在全民高昂情绪的催动下,没有人会顾及当下,只会幻想着金钱充斥屋宅的笑话。
那些制造泡沫和迷梦的投资者最后都成了大赢家,而那些被财富欲望冲昏头脑,抛弃妻子的参与者们则成为了最终的牺牲者。
1719年——1720年,是法国人民最为狂热的两年,而这狂热的背后隐藏着一个领先时代的”金融学家——约翰·劳。
约翰·劳是谁?想必大多数人并不熟知,或者说公众对他的认知十分有限。
约翰·劳出生于1671年,是苏格兰首府爱丁堡一位银行家的长子,从小被送到会计事务所学习。他本人天赋异禀,具有高超的经济头脑,掌握了详实的金融知识。和大多数的富裕子弟一样,约翰·劳并不满足父母所给予他的生活,为了自己放荡自由的人生。1688年,约翰·劳携带父亲留下的遗产去到了伦敦。
他在伦敦如鱼得水,凭借高超的赌技和俊朗的外表时常出入上层社会。直到1694年,约翰·劳因一女子与情敌决斗,被逮捕起诉。他越狱之后,辗转于欧洲各地。当时报纸的通缉文书是这样描述他的:约翰·劳船长,26岁,苏格兰人士;精瘦,身高约6尺以上;皮肤黝黑,相貌端正;脸上又麻点,大鼻子,声音洪亮……“
这种漫画一般的通缉并没有影响约翰·劳的逃亡,直到1700年他辗转回到爱丁堡,并发表了一本名为《组建一个贸易委员会的建议和理由》的小册子。这个小册子并未引起任何反响,没过多久,他又阐述一个新的主张——建立“土地开发银行”。
按照他的规划,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不能超过这个国家所有土地的价值。或者说,在正常的利率下,与土地相当。
他的这个想法姑且不论是否可行,可却实实在在的领先了当时欧洲所有的金融举措,自然也引起了议会官员的注视,可这份规划最终没有通过。约翰·劳想要通过立功获得司法赦免的努力落空了。他又回到了流往欧洲大陆的生活。
在流亡过程中,他因为赌技被法国奥尔良公爵赏识,两人一见如故,甚是欢快。
约翰·劳在与奥尔良公爵相处过程中,极力灌输自己的金融主张。
这位奥尔良公爵在法皇路易十四去世后,成为了扶持太子的摄政王,他有足够的实力帮助约翰·劳实现他的金融主张。
也许是上天的眷顾,“太阳王”路易十四漫长的统治中,法国的金融信用早已被皇室贵族糟蹋的一团糟,外债高达30亿里弗,整个社会的经济一片混乱。一听到约翰·劳的主张,奥尔良公爵出于信任,又或者是病急乱投医,便在皇室之间讨论了起来。
审定还没有通过,约翰·劳顺水推舟,又写了关于金融和贸易的文章,并刊登到了报纸上。一瞬间,整个法国像是找到了救命稻草一般,歌功颂德,吹捧约翰·劳的才华。由此,皇室赋予了约翰·劳前所未有的特权,并迅速成了“劳氏公司”,密西西比浪潮序幕正式拉开。
约翰·劳麻雀变凤凰,开始大张旗鼓的践行自己的金融主张。他的银行的所有纸币可以随意购买,而且发行后和黄金白银等金属货币价值一样,甚至超过了贵金属。
很快,法国商贸业成为了这项措施最大的受益者,以往凋零的社会经济开始复苏,纸币也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劳氏银行也跟着遍地开花。
看到如此盛况,奥尔良公爵心想,既然纸币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为何不多发行纸币呢?
与此同时,约翰·劳也开始了他“名留青史”的大计划——密西西比计划。至于支持约翰·劳的仅仅是因为一个传说,一个他从来没有到过的地方。
相传,新大陆上的密西西比河广阔的流域遍布黄金 ,倘若法国政府能够占据这个市场,无疑将获得空前的暴利。
欲望、金钱、人性交织的贪婪在此时淋漓尽致的展现。1717年8月份,密西西比河公司得以成立。公司资本被划分20万股,每股500里弗,这些股票可以用公债抵付。
尽管这样的方式并不能保值地拿回,可整个法兰西已经被投资获取的暴利支配,那还有人会如此精细的计算。
人民的狂热,皇室不断给予的特权,约翰·劳的骄傲让他们都忘记了一个致命的原则:如果一个银行家没有足够的资金储备支持他所发行的纸币,那么他自己将会死无葬身之地。
只是约翰·劳在主张成立土地开发银行疾呼的话语,现在却被他忘记的干干净净。
当然,说到这里大多数人已经猜到了事情最后的趋势,约翰·劳和奥尔良公爵不断发行纸币,来攫取暴利,而公众也被冲昏了头,变卖家当前来购买公司股票。
尽管,议会中的人意识到了方向的偏差,可大众的盲目让他们失去了辨别事情真伪的判断力。发行纸币、贬值贵金属,一轮又一轮的重复使得整个法国越来越走向毁灭。
这其中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荒唐事,为了购买股票。昔日那些高高在上的贵妇、小姐们挤满了约翰·劳的府邸,可越来越少的股票并不允许约翰·劳随意售卖。
为了碰到约翰·劳,贵妇们想尽办法制造偶遇,从马车上故意摔下引起约翰·劳的注意,然后趁机向约翰购买股票。亦或者制造恐慌留下自己和约翰相处,以便得到购买股票的方便。当时这样荒唐可笑的趣事可谓是不胜枚举。
在这样的环境下,早上你也许是身价百万的富豪,到了晚上可能连栖身之地都没有了。人们抛售股票,再买进股票,有的人赚的盆满钵满,有的人却输的精光。
金钱充斥了整个社会,道德底线也被一次次突破。那段时间,法国人的自信无比高涨,投机和炒股一度推动了商业的繁荣,临近的国家商贩为了赚到大钱,蜂拥而至,到处都充斥着各地的商贩,数不尽的肮脏之事屡屡上演。
约翰·劳就像个魔法师一样,仅用了两年时间就使得濒临破产的法兰西政府重获新生,他成为了整个法国顶礼膜拜的对象,被各种荣誉加身。
可是,魔法总有消失的一天。1720年,约翰·劳拒绝了孔蒂亲王给定的价格卖出公司新上市的股票。为了报复,亲王第二天就派人前往劳氏银行兑换金属货币。这样一起小小的事件,虽没有引起多大的浪潮,可却被嗅觉灵敏闻到了大风暴来临时的气息。
没多久,就有许许多多的人开始兑换贵金属货币,然后偷偷运往国外。当然,刚开始是分批一点一点兑换,并没有影响大局。直到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兑换贵金属货币的时候,劳氏银行所营造的泡沫就开始波动不停了。
为了平衡纸币与银行拥有的财富,皇室再次宣布铸币贬值,可这一举措并未收到预期效果,反而加速了泡沫的破裂。
一次次的政策颁布,使得狂热的民众开始恢复理性,密西西比河计划也在公众的理性光辉下完完全全化为了泡影。
正如,《圣经·旧约》所说: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