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去年11月,《大侦探皮卡丘》放出第一版预告时,就让全世界见识了这位“宇宙顶级流量”的威力,在这个“萌即是正义”的时代,皮神一出手,全网都炸了。有人被它萌出血,有人为它的大叔音和应不应该有毛争论不休,但不管是谁,在听到那一声熟悉的“皮卡,皮卡”的时候,都是真香警告。
作为一个陪伴了无数80、90后度过童年的人气形象,全球首部真人宝可梦电影《大侦探皮卡丘》的问世,无论是对于粉丝还是创作团队,都是期待又紧张的。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电影,麻辣鱼采访到了电影的导演罗伯·莱特曼,听他分享与宝可梦的那一箩筐趣事。
▲罗伯·莱特曼(Rob Letterman) 《大侦探皮卡丘》导演
世界级IP的改编,压力来自于影响力
对于大多数内地观众来说,比起“精灵宝可梦”,大家更熟悉的可能还是“宠物小精灵”和“神奇宝贝”,毕竟,我们最早是以动画片的形式接触到这个IP的。
而追溯它的起源,要从发售于1996年的第一款《精灵宝可梦》任天堂游戏说起,这款带有一定策略性的角色扮演游戏一经问世,便引起了轰动。
随后,小学馆(日本一综合出版社)找到任天堂,开发精灵宝可梦动画片,并在1997年4月1日正式推出第一集,人气依旧火爆。不仅如此,伴随着游戏和动画的发展,精灵宝可梦在书籍、电影、玩具衍生品等领域同样大展拳脚,风靡全球,1999年还登上了时代杂志。如今,其所创造的市值以超过300亿美元稳定排在游戏排行榜的首位,精灵宝可梦也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符号。
毫无疑问,当这样一个世界级IP的改编任务摆在导演罗伯·莱特曼面前的时候,压力是一定会有的,莱特曼也坦言,最大的压力的确来自于其影响力,“宝可梦是一个在全年龄段都非常受欢迎的作品,如何真实还原角色的形象,传递宝可梦世界的精神价值,对我们来说是重中之重。”
因此,电影的创作团队与宝可梦的制作公司以及宝可梦角色创作者之一的杉森建亲密合作,为的是“要确保这部电影是为粉丝以及热爱宝可梦的人们创作的。”
▲主演瑞安·雷诺兹观影现场发言称“送给宝可梦的一封情书”
也正是出于对这个世界级IP以及粉丝的尊重,莱特曼在演员的选择上也是遵循“最好、最合适”的原则进行的,与此同时,对每一个角色又有不一样的标准。
最受关注的自然是电影的主角皮卡丘的演员选择,《大侦探皮卡丘》根据2016年的任天堂3DS同名游戏改编,皮卡丘的设定也与动画版大不相同,不仅会说话,还是一个大叔嗓。
因此在莱特曼看来,“死侍”瑞恩·雷诺兹的声音是能够与角色完美契合的,于是他们将演员出演电影的声音片段与皮卡丘动画画面放在一起进行测试,而就在看到结果的第一瞬间,他就坚信,这就是他想要的皮卡丘。
至于饰演男主角蒂姆·古德曼(Tim Goodman)的贾斯提斯·史密斯(Justice Smith)和女主角露西(Lucy)的凯瑟琳·纽顿(Kathryn Love Newton),则是在众多试镜演员中脱颖而出的。
莱特曼告诉麻辣鱼:“我们不仅考虑他们各自与角色的匹配度,同时也要看二人站在一起的搭配度。”事实证明,贾斯缇斯与凯瑟琳之间能够产生最佳的化学反应。
会呼吸的皮卡丘,梦幻的宝可梦世界
《大侦探皮卡丘》作为全球首部真人宝可梦电影,从筹划到与观众见面,经历了超过两年的时间,整体的工作体量和难度可见一斑。
首先是宝可梦角色的选择和制作,根据宝可梦图鉴,在宝可梦世界里,有超过800多种宝可梦,而在《大侦探皮卡丘》中,团队在开拍之前,花了一年的时间研究原画稿,并进行角色设计,最终通过电影捕捉、35mm胶片拍摄和电脑动画三种形式制作了近60种宝可梦角色,视效团队更是细微到宝可梦的每一根毛发上,也正是这种对精确的执着,最终在大荧幕上为观众呈现出的是一只只萌态可掬,生动形象的宝可梦。
就像主演瑞恩·雷诺兹说的:“我以前曾在CG角色的电影上工作,但我从未在这种规模上看过这种互动!这很特别。当你在屏幕上看到这个完全虚拟、生动、会呼吸的皮卡丘时,你会觉得你可以伸手触摸他并拥抱他。”
其次是在电影背景城市莱姆市的打造上,电影参照伦敦的场景设计这个人类与宝可梦共存的超现实世界,既有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又有高科技产物令人叹为观止,莱特曼出于真实、美感的考量选择胶片拍摄,力求让观众得到最有质感的视觉体验,同时通过CG技术让莱姆市充满梦幻感。
正因如此,《大侦探皮卡丘》让导演体验到了CG动画 真人电影的双重体验,在他看来,这两者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而《大侦探皮卡丘》的拍摄对于他来说,就是如何将这两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真人角色与CG形象的共存显得和谐合理,这也是导演坚持尽可能地使用实景拍摄的原因。
当然,CG动画 真人电影的拍摄过程也会发生许多趣事,莱特曼就跟麻辣鱼分享了一件:在片场,他需要找一位特效演员身穿特效服配合男主角贾斯提斯的表演,但特效演员本人要高于他所饰演的角色,为了更融入角色,导演只好将角色的眼睛贴在了特效演员的胸上,这样的场面总是让人忍俊不禁,拍摄还一度进行不下去。
而像这样有趣的事情,莱特曼表示在拍摄过程中经常发生。
为观众创造故事,是电影最大的魅力
《大侦探皮卡丘》不是导演罗伯·莱特曼第一部在中国院线上映的作品,但对于国内的观众来说,他的名字或许还是有些陌生。不过,提起的他的作品《鸡皮疙瘩》和《格列佛游记》,影迷一定都有所耳闻。
在莱特曼的个人作品履历上,动画作品是主力军,而也正是动画,为他打开了电影世界的大门。
谈及自己是在怎样的契机之下开始接触电影的时候,莱特曼追溯到了他的大学时代,他不是电影专业出身,但学校有一个非常好的电影专业,而他通过视觉特效参与到了动画作品的制作当中,直到2004年梦工厂出品的动画长片《鲨鱼黑帮》(Shark Tale),他开始了自己的导演生涯。
作为一个集导演、编剧、作家为一身的创作者,莱特曼表示,这样的多重身份能够帮助他更好地完成创作工作,因为在他看来,无论是导演、表演、概念、摄影、场景、特效,都要落在讲故事上。
莱特曼享受创作故事的过程,他认为这是电影最大的魅力,“电影是一门集大成的艺术,通过它,我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比如摄影、绘画、设计、音乐、表演等等,我喜欢并享受和有才华的人合作,一起为观众们创造故事。”
面对当下无论是在好莱坞还是中国,IP改编作品都是电影市场重要组成的格局,莱特曼首先认为它们都有自己的优势。
“原创剧本基于电影创作者个人的想法和创意,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让它受欢迎会有难度;而观众对改编剧本是有一定的认知的,就比如《大侦探皮卡丘》,宝可梦的形象已经通过动画、动漫、游戏等在观众心中形成了概念,所以,怎么做能让大家接受你的改编结果,确实是挑战。”他这样阐述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无论是原创剧本还是改编剧本,在莱特曼看来,讲好故事始终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