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昆明发现当地婚宴都是晚宴,就是安排在晚餐时辰 进行,很是纳闷:这不是结黄婚吗?认为不吉利。
后来又疑惑古人为什么举行完婚礼,送新人入洞房称为“行周公之礼”,难道因为两新人开始一起睡觉会梦周公?
查阅了解后才知自己“妇人之见、眉睫之论、胸无点墨、孤陋寡闻”。从那时起再不看韩剧综艺节目,拿起书本遨游知识海洋。
原来这位周公是比孔子还早四百多年,推行儒家思想礼治天下的圣人,而那本唯一流传下来的易书《周易》就是他的父亲周文王推演而来。所以这位出色的爸爸教育出的孩子成了讲礼貌守规矩的楷模。
周制时期以前,民风彪悍,男女婚恋自由奔放,“男女授受不亲”还没问世 ,还延续着“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又到了动物们交配的季节”那种原始社会风情,看对眼了就入桑林完成了繁衍子嗣的任务,很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的天道,怪不得以后直到现在还用“花好月圆”比喻夫妻恩爱的氛围。
不过这种原始原貌的社会风俗 ,被周公所推行的“礼”治社会制度彻底改变了,特别是婚恋民俗方面不仅规定了成年男女婚前不允许逾越有同房行为,还为新人入洞房前制定了一整套礼节仪式七大流程: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敦伦。
这种“媒妁之约,明媒正娶”大大改善了老百姓的婚恋观,实现了敦睦夫妇之伦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家和也万事兴旺。所以生活还是要有——仪式感。
人们为了感谢周公,洞房花烛夜就称行“周公之礼”,也叫婚礼。可能父亲周文王的易学,周公也一脉相承,结婚这种喜事当然要择良辰吉日举办,所以周公还贴心替新人择吉时为黄昏时分,此时举行婚嫁之礼,所以称为“昏礼”,即“婚礼”。我觉得吉时可能是:5:58和6:58,不知古人如何计时,或者18:58更吉利,哈哈,我头发又长了。既然周公定下按“晨迎昏娶”的先后顺序,应该都是按日升月落、斗转星移的运行规律测算出黄道吉日。我还查了一下12时辰中酉时到戌时,大慨就是夕阳无限好这段时间的吉凶,发现下午5点到7:30基本都是发财利、大吉利、发财丁这些吉时。可惜周公呕心沥血定制的这些婚娶礼节仪式能延续下来并实行的已经不多了。现在一说结婚最先考虑的都是房子和彩礼。确实房价教育医疗三座大山……就此打住不说也罢。
还是说古人,第一个睡觉梦见周公的孔子有曰:“男子二十而冠,有为人父之端;女子十五许嫁,有适人之道。于此而往,则自婚矣。”所以古人结婚都早,二十还没成家的女子已经被喊“老姑娘”了。
古人生男孩叫弄璋之喜,生女孩叫弄瓦之喜,结婚新婚之喜 ,搬家乔迁之喜,看看都是喜事,要想好运福运绵绵就赶紧考虑买房结婚生子,国家为了提倡生二胎三胎,肯定还会在教育、住房、医疗、婚育方面落实各种惠民政策,我们现代的年轻人也要不负周公所望,及时婚配,早日成家。
借任贤齐的歌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早日诞下麟儿。
就在这花好月圆夜
两心相爱心相悦
在这花好月圆夜
有情人儿成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