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新闻和外交辞令中,我们总能看见一个常用词语 -- 一衣带水。
“一衣带水的邻邦”在涉及日本的新闻时常会用此评论中日关系,若照字面意义理解,这个成语似乎是个形容双方是关系友好的邻邦的一个褒义词。
然而,这个词的本意并不是一个美好的褒义词,在表面美好的外交辞令下,这个词的真实词义却恰恰相反。
一衣带水出自《南史.卷一○.陈本纪下》,它本意形容隋朝与南陈间的阻隔如同隔着一条衣带。
杨坚建立隋朝后,天下并未统一,南方还有陈朝偏安一隅,他便藉口安民除暴,出兵讨伐陈朝。出兵之前,隋文帝杨坚对他的臣子说:「我身为天下百姓的父母,怎能因如衣带般大小的的阻隔,就不去拯救对岸受苦的百姓呢?」其实长江是条非常大的水流,最宽处可达一千七百多公尺。但隋文帝为了强调他出兵南陈的决心,所以用衣带来形容长江。开皇九年,陈朝灭亡。
陈国身为隋朝“一衣带水”的邻邦,最后被隋朝灭亡,这个词用于形容日本,自然带着震慑的意思:【我与你国不过一条衣带之隔,灭掉你易如反掌】。
身为中华文化圈一分子的日本也看出了言下之意,在对中外交回复时,总是用着另一个词--吴越同舟。
这又是一个表面看着美好的词,字面意义看会理解成“我们在同一条船上”,其实这个成语背后的典故也恰恰相反。
吴越同舟,出自《孙子·九地》
春秋时期,吴国越国经常交战。一天,在吴越交界处河面的一艘渡船上,乘坐着十几个吴人和越人,因为吴越两国互为世仇,自然人民间也不会多好,双方谁也不搭理谁,气氛显得十分沉闷。船离北岸后,一直向南岸驶去。刚到江心,突然天色骤变,刮起狂风来。刹时间满天乌云,暴雨倾盆而下,汹涌的巨浪一个接着一个向渡船扑来。两个吴国孩子吓得哇哇大哭起来,越国有个老太一个踉跄,跌倒在船舱里。掌舵的老艄公一面竭力把住船舵,一面高声招呼大家快进船舱。另外两个年轻的船工,迅速奔向桅杆解绳索,想把篷帆解下来。但是由于船身在风浪中剧烈颠簸,他们一时解不开。这时不赶快解开绢索,把帆降下来,船就有翻掉的可能,形势非常危急。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年轻的乘客不管是吴人还是越人,都争先恐后地冲向桅杆,顶着狂风恶浪,一起去解绳索。他们的行动,就像左右手配合得那么好。不一会,渡船上的篷帆终于降了下来,颠簸着的船得到了一些稳定。
吴国人和越国人只是因为灾祸不得不互相帮助,然而他们却还是互为敌人。
这个词巧妙地回应了他们对中日关系的看法:【我们不过是因为某些原因暂时的互相帮助,但我们仍然是敌人】
小小的两个成语却暗藏中日间的外交交锋,不得不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