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坤不会游泳,也没想过当英雄。
事情是偶然发生的。看到第一个女孩呛水的时候,周大坤正站在郑州金水区农科路与经三路附近金成国际广场的台阶上避雨。
那是7月20日,他从下午2点半一直等到4点多,雨还是下个不停,逐渐变得盆泼一样。那段路刚刚修过,地势比较低洼,积水从一米多深涨到一米五六,最深的地方接近两米。
所有刚落水的人都是一个样子。身体垂立着,双手高高扬起。沉下去,踩一下底,往上弹,又沉下去,看起来“一蹦一蹦的”。周大坤个头一米七,看到女孩呛水了,他什么都顾不上想,立刻跳了下去。积水里,被大风吹倒的电动车、共享单车支架蹭到他的腿,掉落的花坛木板上还有钉子。忍着痛,他向女孩走去。
从20日下午4点,到21日凌晨1点,9个小时里,周大坤接连救下了包括女孩在内的15人,之后累得在床上睡了两天。让人宽慰的是,那些被他救下的人,都平安回到了家里。“幸好我没有浪费时间,也没有白活,救了很多人,也救了很多家庭。”
7月23日,周大坤在金成国际广场做志愿者。受访者供图
9小时救下15人,回家连睡了两天
20日下午5点多,进入下班高峰期,上千人困在路旁。马路成了一片汪洋。手机已经失去信号,在这个下午,许多人陷入困境,连报警电话都拨不出去。
那时水流还不太急,有人开始盘算着过“河”,有人干脆跑到对面的超市里买了救生圈,打算游泳回家。一个女孩跳下来试了试水深,马路边大概是一米三四,浸到她的胸口。她试探着往对岸走,没想到越往里走,水越深。快到路中间的时候,她被水流淹没了。
那个位置积水已经很深,周大坤不会游泳,也呛了些水。他冲岸上喊“救生圈!救生圈!”接过扔下来的救生圈,把女孩救回岸边。女孩不停地哭泣,全身都在剧烈颤抖。他把女孩送到了在附近开酒店的朋友那里安置。
“落水会死人的!”周大坤和朋友开始在岸边维持秩序,阻止群众蹚水过马路。喊了好几遍,四名男子迟疑了一阵,也加入了维持秩序的队伍。从这时起,一支六人的小型救援队组建起来了。周大坤负责救人,朋友和四名陌生人在路边维持秩序。
周大坤救上来的第二个人,是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子,认为自己会游泳就下了水。天黑后,气温开始下降,男子冻得浑身打哆嗦,很快就体力不支。周大坤给他套上游泳圈,推着他回岸上。游到半途,又一个女孩被冲了过来,他一手抱住女孩,一手推着大哥。上岸以后,大哥光着膀子往台阶上一坐,再也没动蹚水回家的心思,在酒店过了一夜。
晚上7点左右,天已经黑透了,附近早就停电,没有了路灯,水流也变得急迫起来。有人打算成群结队相互牵拉着蹚水到对岸,结果走到半途,相对矮小的女孩被落下了。周大坤又恼火又无奈,只能带着救生圈,一个个把他们捞上岸。
周大坤形容夜晚的水“冰冷得刺骨,体感温度只有不到5度,像在冰柜里一样”。他渐渐有些扛不住了。坐在酒店门口休息时,心里想,不救人了,再来人也不救了。
又有个女孩被淹了。周大坤还是带着救生圈就跳进了水中。当时在农科路、经三路中间交会点的位置已经形成了一个漩涡,周大坤抱着女孩被卷了进去。周大坤说,当时他眼睛还能看见,但已经浑身无力,左腿肌肉抽筋,腿上到处都是被扎伤、划伤的伤口。漩涡水流太急了,他跟女孩说:“我没有力气了,可能我们俩要被水冲走了。”女孩一听,就哭了起来。
在水里挣扎了一两分钟,周大坤把游泳圈套在女孩身上,从后面抱住她的腰。水已经把他淹没,他踩一下底,又浮出水面换口气,又扎到水里再踩一下底。随着水的浮力,他们挣扎着到了水浅的地方,上了岸,他把女孩送到了小区门口,又回到了金成国际广场。他说,那个地方人是最多的。
周大坤觉得自己的体力越来越不支,已经累得没空想害不害怕、有什么危险了。他想,索性被水冲走吧,被冲走就不需要再救人了。但他不忍看着落水的人被冲走。救一位60多岁的老人时,他和岸上赶来帮忙的3名陌生男子一起,才把老人救上了岸。
从20日下午4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多,周大坤带着救生圈,从水里一共捞上了15个人。他不记得那15个人的长相,但把他们全部安置到了附近的酒店里,让他们不要再乱跑。
21日早上6点多,水退了,周大坤终于回家了。他浑身无力,“肩膀的肌肉和双腿像骨头肿了一样疼。”躺在床上睡了两天,怎么也睡不够。
刚刚缓过劲儿,他又去金成国际广场做了一天志愿者。那里地下三层全淹了,合肥消防支队、山东淄博红狼救援队正在用“龙吸水”进行抽水。他帮忙把从朋友那里收集来的矿泉水、八宝粥、面包、火腿肠,还有盒饭,发放给安置点的群众。然后在路口维持秩序,让人们不要从这里通行,每天值守到深夜。
7月20日晚,周大坤在郑州金水区金成国际广场附近救人。受访者提供视频截图
“我是个孤儿,郑州阿姨收养了我”
周大坤出生于1992年,是河南商丘市宁陵县人。他从小没有父母,跟着姥姥姥爷长大,家中还有一个弟弟。八九岁的时候,家里实在穷得吃不饱饭,他一个人从村里流浪到县城,乞讨了大半年,晚上睡在路中央的环岛里。
北方天气转冷的时候,他听说去广州有活干,能赚钱,就跟着一群十五六岁的孩子扒火车,打算南下广州去打工。第一次没挤上去,后来挤上去了,他也和其他人失散了。
周大坤觉得,那时候只能坐绿皮火车,没有座位,也没有卧铺,十岁大的他找个角落,报纸一垫,往上一趴,睡了一天一夜。之后到广州番禺,随便找了一个饭店当传菜员。后来又辗转深圳、东莞,做了大半年工,到处找赚钱的门路。
在广东待了七八个月,他又跟着朋友从广东北上山东,在荣成俚岛镇捞海带。每天早晨不到8点,他们就出海了,坐在小船上,拿镰刀把海带割下来,放到船上,再拉到工厂,用盐把它泡上。生的海带是红色的,用盐泡完以后就会变成绿色。从早到晚,一直漂在海里,晚上才会上岸,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左右。
那时候周大坤刚满11岁,他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大海的时候,惊叹着“大海好大,水好深”。
船靠岸休整的时候,他就到市区里溜达溜达。周大坤经常去荣成美术学院看学生们画画。肖像素描,国画丹青,水墨泼彩,他全都记住了。从那时候起,他开始对工艺美术产生兴趣。
干了大半年,天冷了,荣成休海,周大坤回到郑州,在工地上干活。他没有忘记自己工艺美术的爱好,休息的时候,总是去市区开陶瓷店的魏阿姨那里玩,魏阿姨心疼孩子年纪小,总是照顾他。后来,周大坤又认识了魏阿姨的三个朋友,东家一餐饭,西家住一段,在4个“母亲”的帮助下,他继续上完了初中、高中,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他当过外卖员,开过便利店,现在有了一份稳定工作,还买了车。
对于阿姨们而言,他始终是个孩子。在金水区救人的时候,魏阿姨和王阿姨联系不上他,担心得一晚没睡。
7月23日,周大坤在金成国际广场做志愿者。受访者供图
不是第一次做好事
7月20日,并不是周大坤第一次做好事。
网络上至今还能搜到一段周大坤救人的视频,“外卖员惊险47秒救下幼童”。那是2019年3月16日中午12点50分左右,正值午高峰,兼职当外卖骑手的周大坤正在送餐,路过郑州金水区黄河路与经五路附近,突然听到身后传来“砰”的车撞声。回头一看,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横穿马路,被一辆白色轿车撞倒了。
周大坤飞快地蹿进了行驶的车流中,将小男孩从后一辆车的车轮下捞了出来。当时小男孩嘴巴、鼻子和额头受伤,脸上糊满了血,“如果再晚个十几秒,可能会被压到头。”
周大坤骑电动车抱着孩子去了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并签了手术知情同意书。看到司机和孩子父母一时拿不出来钱,还帮忙垫付了三万元医疗费。下午2点多,他帮着把孩子从手术室里接了出来。看到孩子没有生命危险了,他匆匆离开,再也没有和家长联系过。
救下小孩后,公司给了他奖金,他把钱捐给了中缅边境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贫困山区小学。在深圳打工的时候,他参加了政府成立的志愿团队,湖南雪灾、四川地震,他也去做过志愿者。他资助的三个河南籍贫困大学生,已经大二了,生活得还不错。
周大坤觉得,他救人也是一种爱心的传递。除了郑州的4位阿姨,在广州时,一次生病,同事的姑姑给了他1000元钱,在郑州打工时,一位北京大哥前后资助过他15000多块钱。周大坤觉得,现在该轮到他把这些力量传递下去了。
他省吃俭用,除了每月吃饭一千多块钱、租房一千多块钱的花费外,其余的都攒下来,部分用于帮助别人,目前他在各处的捐款共计12万元。
周大坤说,救人都是突然间发生的,他没想过当英雄。
一些被救下的人后来和周大坤取得了联系。看到他们平安回到家里,和父母、孩子、爱人聚在一起吃饭,正常地生活,周大坤百感交集,他发了一条朋友圈:“活着真好,回家真好。”
新京报记者 徐杨
编辑 刘倩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