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分组”。古代纸质书法作品很小,书法用纸也是逐步做大的,三市尺等于一公尺,一市尺大约33公分。汉代的尺,只有23.2公分,象现在一块瓷砖大小。如上海博物馆曾展出的陆机“平复帖”。明清始,纸质书作越来越大,有八尺,丈二,丈八,还有更大的。就是扇面作品,有人搞得比四尺整张还大。由于面积变化,带来整个空间关系发生根本变化。书法作品中的对比关系,不是一个字和另一个字的对比,而是一个局部和另一个局部的对比,一个块面和另一个块面的对比,增加了造型元素对比的关系量。这就要变字为组,一组字与另一组字进行对比和变化,组可大可小,或三字一组,或五字一组,根据作品面积大小,调整组的容量,但不要每组字数一样。由于对比关系明显,增强了作品的视觉效果,对比关系的反差越大,视觉效果就越强,作品就越显得大气。
苦笋帖
字组的组合分两种,一是几个字一气写成叫笔势组合;二是几个字笔画虽不连,但字距很小很紧,甚至某字的某一笔画穿插到另一字的空挡之中。另外,形状和形状组合叫体势组合。分组书写是一把“总门钥匙”。
第二:“节奏”。节奏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反映在书法上则是轻重与快慢,就是书写的力量与速度。草书中书写的力量与速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不但体现在点画、结体中,也体现在字组、每行和整幅作品之中。不要力量,速度均匀,从头到尾一个状态,一味快等于一味慢,都只会产生“平”的效果。节奏靠力量和速度的不等式快慢交叉而形成,“平”不会产生节奏。一行中,有快或慢的组合,加上第一要素交替出现,形成大小、粗细、倚正、浓淡、开合、聚散、轻重的对比。有了变化,行轴线就不会始终垂直,也产生意境,使作品生动活泼,给人以美感和愉悦。
第三:“贯气”。贯气即指从头到尾,全面彻底穿过和连通。一副作品,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遂势瞻顾,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打叠成一片,那么,整幅字意气相聚,精神挽结,给人一种笔势流畅,气息贯注,神完气足的艺术享受。简言之,贯气关系到书法作品是否气韵生动,神采飞扬。汉末蔡邕说:“书之大局以气为主。”唐张怀瑾说:“作书必先识势。”都是论及贯气的重要性。
第四:“对比”。指两种事物的比较。对比双方相互依存,对立统一,艺术的魅力就是不断制造矛盾又解决矛盾,文学上的“上下”、“左右”是对偶词。书法中的对偶词有50多种,如点画主要强调粗细与方圆对比,结体强调大小及正斜对比,墨色上强调浓淡及枯润对比,章法强调疏密及虚实对比。四个方面八种对比。不要搞三个一样,点画粗细一样,字体大小一样,墨色浓淡一样,那不是作品而是作业。对比是平面构成的核心,离开对比,也就离开了书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