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群岛,位于西太平洋,中国东海与菲律宾海之间,呈东北-西南走向。琉球群岛陆地总面积约3090平方千米,南北跨度约1000千米,岛屿面积却都不大,像东海捧出的一串珍珠。
琉球群岛大小岛屿约55个,分为三个岛群:北部为奄美诸岛,中部为冲绳诸岛,南部为先岛诸岛。琉球群岛以北是与日本之间的结合部,有一组非常小的吐噶喇列岛,今天只有几百人居住,古代几乎无人。再往北是大隅群岛,几万人都是大和族,是日本九州岛的附属岛屿。我们所说的琉球群岛,位于北纬29°以南,即吐噶喇列岛以南,无论是地理上还是民族分布上都是如此。
冲绳诸岛的冲绳岛,面积约1207平方千米,比我国崇明岛稍小,是琉球群岛最适宜定居的地方,群岛大部分人口也在该岛。
隋炀帝时期,令羽骑尉朱宽“入海求访异俗”,来到琉球群岛的冲绳岛,隋朝称为琉求。1372年,明朝朱元璋时期派杨载出使,诏书中称为琉球,一直沿用至今。
明朝初期,冲绳岛出现南山、中山、北山三个国家,三王开始向朱元璋朝贡,三国成为明朝万国来朝中的三个,双方开始约500年的宗藩关系。琉球群岛其他岛屿要么隶属这三国,要么由渔民统治,因为地方小没有形成国家。
朱元璋在诏书上写道:“朕定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今遣使外夷,使者所至,蛮夷酋长称臣入贡。惟尔琉球,在中国东南,远据海外,未及报知。兹特遣使往谕,尔其知之。”这份霸气的诏书大意是:我是大明皇帝,遣使去外邦蛮夷,使者所到之处,都要向大明称臣进贡,琉球也不例外。
后来历代琉球王都向中国皇帝请求册封,奉行中国正朔,且一直使用中国的年号,官方文书都是用汉文写的。
1392年,朱元璋派福建三十六姓人家移居琉球,这些人有知书者,做翻译和朝贡相关事务,有善于造船航海的,也有翻译人才。
1416年,明成祖朱棣时期,中山国灭北山国。1429年,明宣宗朱瞻基时期,中山国再灭南山国,形成统一的琉球王国。琉球王国定都首里(今那霸市),在冲绳岛中部偏南位置。明王朝不干预琉球王国内部事务,琉球国王依然由大明朝廷册封。
靠着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之间贸易中间商的身份,琉球的商船曾一度覆盖整个西太平洋,成为名副其实的“东海马车夫”。
1609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年间,日本南部九州岛最南端的鹿儿岛(不是岛,是地名)萨摩,派三千人侵略琉球,掳其尚宁王,迁其宗器、珍宝、文书,大掠而去。
在此约十年前,日本在朝鲜半岛遭遇明朝和朝鲜联军,在平壤之战、露梁海战等战争中,日军伤亡过十万,遭遇史无前例的溃败。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日军恢复元气,但再不敢登陆朝鲜半岛。萨摩作为日本南部一个军阀,也不敢占据明朝的属国琉球,而是以抢掠为主,此后琉球被迫向日本方面进贡。
1644年,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缢死于故宫北面,煤山(景山)东麓一株老槐树上,明亡清兴。1683年,清朝平定台湾郑氏,琉球入贡清朝的海路畅通,琉球仍奉清朝为宗主国。日本萨摩在琉球的势力迅速隐退,萨摩派遣至琉球的官员也被禁止干涉琉球内政。
琉球首都首里城,王宫以中国红漆为主,大门采用唐朝穹形风格,大殿正中挂着一块“中山世土”的匾额,是1681年康熙皇帝所赐,这些遗迹保存至今。
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朝与列强签了不平等条约,日本和琉球也分别与英法美等国签订过条约。此时中国、日本、琉球仍是三个国家,琉球是清朝的附属国。
1872年,日本在琉球王的国书中做手脚,暴露侵略琉球的野心。随后日本不断增兵琉球,到1879年,日军将琉球尚泰王掳到日本,琉球就此亡国。从明朝初年到清朝晚期,中国与琉球保持约500年的宗藩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