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中国黄土高原西北边缘的宁夏固原市,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成为我国西北地区的重镇。悠久的历史使固原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境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风景名胜享誉天下,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坐落于固原城西北须弥山东麓的须弥山石窟。
北魏时期,西北地区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留下了大量珍贵的佛教石窟。其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须弥山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477年),是中国开凿最早的十大石窟之一。后历经西魏、北周、隋、唐等朝代的续凿,石窟造像与彩绘壁画绵延长达几公里。
与国内大多数石窟不同的是,须弥山石窟开凿在八座山峰上,山峰之间有梯桥相连,格局堪称国内独例。景区原有150多处洞窟,规模与艺术成就可与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媲美,然而由于长期遭受风雨侵蚀、岩石风化以及人为损坏,许多石刻造像如今已面目全非。
“须弥”在古印度神话中,意为“世界中心的宝山”,后被佛教引用,成为至高无上和令人神往的宇宙中心。现实中的宁夏须弥山,虽然与佛教所描述的“须弥山”搭不上关系,却同样深沟险壑、奇峰高耸,与佛教宇宙观所描述的“须弥山”意境极为相似,有着浓烈的佛教氛围。
凿建于唐代的大佛楼,是须弥山石窟的精华所在。大佛楼中的弥勒大佛高达20.6米,双耳垂肩,嘴角含笑,神态端庄,比山西云冈石窟的大佛还要高7米多,比河南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也要高出2米多,即使站在对面数千米外的山坡上,仍能清晰看到大佛的慈祥面容。
须弥山石窟至今仍有四大未解之谜,其中一个谜团,就是专家猜测这尊弥勒大佛是按照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武周开国君主武则天年轻时的形象凿成的,其依据是大佛的衣褶与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完全相同,而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的原型正是武则天。
在大佛楼旁刻有“石门关”三个字,作为六盘山一线重要的关隘,须弥山曾是隋朝进击和防守突厥的重要屏障。据《固原县志》记载:“须弥山过石壁为桃源洞,通山后之地下洞也。”据说此洞深达40里,至于洞口的位置以及它通往何处,一直是未解之谜。
开凿于北周时期的第51窟,将整座山峰掏空而成,是须弥山最大的中心柱式石窟。窟中7尊6米多高的佛像姿态优美,线条流畅,阳光从洞口映射到佛像身上,令人有置身极乐世界的神秘感,自古被称为“须弥之光”。它们之所以能完整保存下来,是因为1920年的海原8.5级地震将石窟完全掩埋。
须弥山石窟第四个未解之谜,是石窟门前生长的十几棵珍稀古菩提树。它们仅生长在须弥山相国寺、子孙宫一带,科研人员经过无数次实验,打算人工繁育这种菩提树,但始终没有成功。1982年,须弥山石窟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假如有机会的话,您也不妨来这里走走转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