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片《麦路人》上映。本不知"麦路人"是什么意思,看完知道了,是"陌路人"。
影片讲的是一群不相识的香港繁华都市角落里落魄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在被生活抛弃后抱团取暖的故事。影片聚焦于24小时便利店里的城市难民。
博哥,一个曾经的经济投资人,患癌时落魄潦倒到睡在街头、无人问津。孤独感像雾雨一样笼罩着他,也笼罩着看影片的我们。影片终了,他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到站却未能下车。末班车只有他一人,黑暗孤独把他封锁得严密无缝。
麦路人成了亲人,亲人成了麦路人。或许每个折腾在路上的人,都有衣锦方荣归故里的执念。这个执念胜过一切,最终变成徘徊家门前而不敢入门的痛苦身影。
城市的快节奏,城市的物质至上,人灵魂的归宿在哪里?突然想起两年前读的台湾作家白先勇写的《孽子》,那里也有一群被社会遗弃的抱团取暖的麦路人,这样的人生是幸还是不幸?
除夕夜,大家回到公园这个老窝里来团拜似的,大部分的人都在寒流里飞了回来,在莲花池的台阶上,挤成了一团,互相呵嘘取暖。我们从鼻子嘴巴里喷出来的热气,在寒流中,化成了一道道的白雾。(选自白先勇《孽子》)
临时凑在一起的不算家的家,充满着包容、爱意与真实。无论他们有怎样的不足,都至少在这个家中会被当成人、当成正常的人。独立于社会被社会驱逐的一群互相拥抱的人们!可他们脸上的笑容是幸福,还是用痛苦浸润的另一种生存状态?
以小人物为主角,探究社会话题和人性的矛盾复杂,思考弱者的生存状态与生活尊严,这个应是好的文学作品的社会良知所在吧!以两年前读《孽子》所写的一段笔记作结语,致敬所有好作品:
如果写弱小者只是为了讽刺,那么作品本身就失之平庸与狭隘。白先生用平静真实又细腻的笔法去触碰一群失去佑护的孩子,更多写出他们内心深处的渴望悲楚无奈孤独与隐忍,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温暖广博的人道主义关怀。作品的伟大正在于此,大爱与悲悯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