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兴起前,手机也还没普及的时候,除了固定电话承载了很多人的联络功能外,还有书信来往,更是多代人的共同回忆,纸短情长,诉不完当时年少。
90后这一代基本没经历过寄信了,00后的记忆里已经没有书信的概念,但与信件相辅相成的邮票却依然存在,而且玩出了新的花样。据报道,第40届全国最佳邮票评选颁奖活动昨日在甘肃敦煌举办,中国邮政发行了本届活动的邮票纪念张「中国首枚芯片邮票」,复合搭载了NFC芯片,可利用近场通信技术和手机NFC功能进行读取。
据了解,纪念张内置了120um超薄芯片,使用高级别安全加密功能写入数据,能有效防止恶意解锁,确保信息存储安全。
如果消费者的手机带NFC功能,只需要安装中国邮政APP,贴近纪念张的"40"字样,就能读取唯一的芯片ID、该枚纪念张号码和佳邮评选邮票书H5等内容了。
这样的操作有一定的创意,能够增加用户对传统邮票的体验感与欣赏邮票电子信息的便捷性。其内置芯片还能记录每一次的读取信息,通过数据记录分析,实现消费者使用分析、市场云推广、防伪溯源和电子防伪等功能,为推出区块链邮票打下了基础。
芯片邮票将互联网、近场通信技术与传统邮票做了融合,可以展现高端防伪工艺技术的优势,也满足了防伪溯源、信息化应用等方面的需求,为一项正在消失的传统赋予了重要创新。
技术方向是否走偏了?首枚芯片邮票的成功面世背后,是长期的工艺研究储备及专项技术突破。据中国邮政介绍,邮票印制局多次敲定原材料、工艺、流程及芯片的复合手段的过程中,又要不断攻克NFC技术融合带来的新问题,反复尝试在传统印刷工艺中对NFC芯片的植入技术。
为了在印制的全工艺中保护芯片,纪念张还引入了激光打孔技术,芯片植入后,邮票序列码、荧光暗码与芯片的ID一一对应,所以集邮者拿到手的每一枚纪念张都是独一无二的!
虽说首枚芯片邮票,走在了世界邮票发行与印制的前列。但换个角度,是否说明了趋势所向,这个行业已经不屑于在这个赛道再发力?毕竟再多花哨的设置,只在防伪和安全性上有了一定提升,究其基本属性,依然停留在传统邮票层面。
邮票的方寸空间,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科技、经济、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特色,其收藏价值也由此而来。只是我们把新技术应用在已退出历史舞台的载体上,是否南辕北辙?若其他行业也效仿,明天出个芯片贺卡,后天出个芯片纪念币,是哭是笑。希望仅此一枚,停留在「纪念」层面,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