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三位美籍经济学家,奖励他们在有关银行与金融危机上所作出的工作,三人平分了1000万瑞典克朗,差不多每人拿到230万人民币。
其中菲利普·迪布维格(Philip H. Dybvig)是下图右边第一位,在国内网民中掀起了一波热搜。
图片来源:诺贝尔奖官网
最大的热点是说迪布维格从2008年到2021年曾任西南财大金融研究院院长。人们纷纷感叹,如果他再坚持两年,西南财大就真的能获奖了。都坚持了13年,西财为啥就不多留他2年呢?
闻到了熟悉的味道没有? 你都抗战7年,再坚持1年就可以赶出鬼子了。如果未卜先知,学校领导知道迪布维格会拿奖,肯定提前把迪布维格供起来,当作西南财大的最大的门神。
所以啊,这事情有2个误区。
一是,2008年西南财大挖来迪布维格的时候,迪布维格就已经是世界上非常著名的经济学家了,在重量级的期刊上发表重要的金融理论,包括他后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文章。
"Employee Reload Options: Pricing, Hedging, and Optimal Exercis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Issue 145-171, with M. Loewenstein, 2003"Pricing Long Bonds: Pitfalls & Opportunities",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32-39, 1996"Duesenberry's Ratcheting of Consumption: Optimal Dynamic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Given Intolerance for any Decline in Standard of Living",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87-313, 1995"Inefficient Dynamic Portfolio Strategies, or How to Throw Away a Million Dollars in the Stock Market",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67-88, 1988"Bank Runs, Deposit Insurance, and Liquidit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401-419, 1983二是诺贝尔在评奖时,已经在主页上白纸黑字说明了发表获奖理论时工作的机构。看到了这点,西南财大才如此低调,没全世界喧嚷它的前院长获得诺贝尔奖。大家都是成年人,脸面还是要的。
国内的高校花真金白银请国际有名的专家学者到校园里,是为了提高学校的名声,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通过大拿的知识传播,提高校园内学子的见闻,促进其他学者的互相交流,这是个长期的行为,润物细无声。
西南财大花了钱,请来了迪布维格每年来西南财大工作两三个月,做研究,开课,开讲座,同时也为学校的金融学科建设提供建议提高了学术。现在西南财大的金融学,在国内也是一流的。211高校排名也是蹭蹭往上窜。这对西南财大是切切实实的好处,已经足矣。
至于迪布维格意外拿到了诺贝尔奖,那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估计明年很多有意学金融的学子会报考西南财大,因为西财有经济学大咖出没。迪布维格人虽走了,可名声留下了,这是一笔多大的财富,怎么算都是西财赚大发了。